資本波浪型西進


  

作者观点被引用:引用部分发表于《投资大陆:向左走,向右走》(作者:杨晓辉,发表于《海峡商业》2007年第12期)

      如果把大陆分为东部沿海、中部、西部进行简单分析,会发现84.85%的外商投资集中在东部沿海区域,中部仅为8.87,而西部仅仅为4.37%,区域间比重严重不协调。

    截至2005年底,全国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最多的5个省市是:广东省(1516.57亿美元)、江苏省(898.48亿美元)、上海市(553.94亿美元)、山东省(529.32亿美元)和福建省(478.51亿美元)5个省市合计占全国实际吸收外资总量的63.89%

全国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最少的5个省区是:西藏自治区(56万美元)、青海省(1.33亿美元)、宁夏自治区(2.94亿美元)、新疆自治区(4.73亿美元)、贵州省(6.31亿美元)5个省区约占全国实际吸收外资总量的0.25%

    湖北大学商学院副教授 肖光恩认为,已经形成一种趋势,即东部在承接绝大部分的外商直接投资之后,已经逐步出现产业结构调整的状况,现代服务业将成为未来的重点;中部省市做为东部的直接腹地,开始逐步吸纳转移的外资,这一进程逐步开始显露;西部依托自身优势的自然资源和人力成本的比较优势,开始吸纳东部转移的一部分对政策和人力成本敏感的资金和企业、以及对产业布局有需求的外资。

    肖光恩指出,这种波浪式的推进方式,将在未来的相当长时间内占据主流。

资本跃进─区域

来源:http://cache.baidu.com/c?word=%D0%A4%3B%B9%E2%B6%F7&url=http%3A//www%2Etaihainet%2Ecom/hxsy/sssh/2007%2D12%2D07/195531%2Eshtml&p=8170c415d9c50bfc57eedb2f4b&user=baidu

 

      作为拉动大陆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外商投资、出口贸易、固定资产投入在过去的20多年里出现了大幅度增长,这些增长得益于外商投资的直接驱动。对于大陆的微观区域而言,外资注入量的不同,也直接导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

河海大学商学院副教授邵汝军认为,大陆将改变以往针对外资引进的传统东部、西部、中部的划分方式,而以“八个区域”的来划分,以利于制定不同政策引导外资进入。这一趋势,也将必将在未来的投资洽谈会上体现出来。

 

    南部沿海

      南部沿海地区包含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和福建区域。截至2005年,该区域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达1900亿美元。

    外商投资以出口导向型的加工装配项目为主,初期大幅拉动了大陆转口加工和出口贸易的增长,随后拓展至机电、电子信息、通讯、化工、基础设置等。

区域呈现出产业结构面临调整的需求,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需求旺盛的特点。在产业比重中,服务业的已占三成以上。

    几年来,该区域一方面继续扩大与东南亚、港澳台的合作,随着CEPA(内地与香港建立更为紧密经贸关系)的签署,双向资本交流变得更为便利;另一方面加大腹地拓展和产业配套链条的完善,泛珠江三角洲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提出,把经济体腹地延伸至湖南、江西、浙江南部等地,使省市间区域资源整合的力度大为加强。在产业链条方面,区域的选择也偏向于电子信息、化工、机电、金融、物流等产业。

 

    东部沿海

     长三角区域是内地资本最为活跃的区域,具备了承接国际制造业中心向该地区转移的条件,成为设立生产基地的理想场所,对在大陆有长期投资规划的外商有很强的吸引力。

        通过投洽会这一平台,2006年,仅江苏省吸引台商投资就达112亿美元,成为当年台资进入大陆的首选地。江苏昆山更成为台商在大陆最大的聚集地,形南部沿海地区包含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和福建区域。截至2005年,该区域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达1900亿美元。

    外商投资以出口导向型的加工装配项目为主,初期大幅拉动了大陆转口加工和出口贸易的增长,随后拓展至机电、电子信息、通讯、化工、基础设置等。

区域呈现出产业结构面临调整的需求,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需求旺盛的特点。在产业比重中,服务业的已占三成以上。

    几年来,该区域一方面继续扩大与东南亚、港澳台的合作,随着CEPA(内地与香港建立更为紧密经贸关系)的签署,双向资本交流变得更为便利;另一方面加大腹地拓展和产业配套链条的完善,泛珠江三角洲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提出,把经济体腹地延伸至湖南、江西、浙江南部等地,使省市间区域资源整合的力度大为加强。在产业链条方面,区域的选择也偏向于电子信息、化工、机电、金融、物流等产业。

 

    东南沿海

     长三角区域是内地资本最为活跃的区域,具备了承接国际制造业中心向该地区转移的条件,成为设立生产基地的理想场所,对在大陆有长期投资规划的外商有很强的吸引力。

       通过投洽会这一平台,2006年,仅江苏省吸引台商投资就达112亿美元,成为当年台资进入大陆的首选地。江苏昆山更成为台商在大陆最大的聚集地,形成以电子信息业为核心的产业链条,ITT(美国工业集团)、华硕、宏碁等知名台企落户昆山。

      FDI直接提升了该地区出口产品的结构和国际竞争力,外商投资产业包括汽车、化工、电子信息、金融服务、教育、现代物流、科技研发、基础设置等诸多方面。在区域出口产品中,纺织品、机电产品、电子信息产品、轻工业品占较大比重。截至2005年,该区域累计吸引外资达1600亿美元。

    此外,依托于上海这一千万人口的外向型大都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找到了良好的土壤。

 

    北部沿海

      北部沿海地区包括以日韩投资为特色的胶东半岛和京津冀投资区。截至目前,区域累计引资达940亿美元。

    2000年第4届投洽会开始,山东省开始吸引外界目光,实际利用FDI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0%,吸引了一批知名度高、市场份额较大的大型跨国企业到该地区投资,主要来源地为韩国、香港、维京群岛、欧美、日本。

    目前,在山东省投资的著名跨国企业已达110家,其中居世界前100位的大公司有26家。其投资项目主要涉及能源、交通、港口、通讯、汽车零部件、电子、医药、建材、造纸、化工等领域。截至目前,山东累计引资559亿美元,成为地区之强。

 

    东北地区

      在第八届投洽会上,“振兴东北”是重要的主题,东三省的招商引资工作高速发展。由于地理位置直接对接东北亚经济圈。东北地区实际利用FDI的比重逐步上升,2004年达到59.4亿美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65%

 

    长江中游

      2000年,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后,长江中游地区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长江航线众多的港口、较好的工业基础、较强的配套能力和不断发展的集装箱运输,使外商可以在占领长江中游市场的同时,为进一步向市场潜力巨大的西部地区进军奠定良好的基础。

    2000年以后,长江中游地区实际利用FDI迅速增长,得益于泛珠江三角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江西实际利用FDI逐年增长,其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南部沿海向江西的转移投资。

 

    黄河中游

      黄河中游地区——山西和河南实际利用FDI总量很少。2005年,实际利用FDI占全国的比重,大约为3.1%。

 

    西南地区

      西南地区实际利用FDI数额很小,2000年第4届投洽会后,西南地区的引资出现加速。贵州更是在第十届投洽会上创造了单项目引资39亿美元的历史最好成绩。

 

    西北地区

      西北地区实际利用FDI总量非常少,外商投资主要集中于西安、兰州、乌鲁木齐等基础设施和资源丰富的大中城市。

    在第7届投洽会之后,西安的潜力被发挥出来。依托于其长期积累的深厚科研能力、人才储备以及航空航天、电子信息产业等诸多方面的优势,加之劳动力成本较低,自身能源矿产资源丰富等诸多因素,西安成为内外资新宠,截至目前,西安引进内外资本已经超过10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