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日前联合发出通知端正会风: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时报到的,应向省委办公厅或省政府办公厅说明原因,最迟应在会前15分钟履行报到手续。严禁随意离开会场,不准在会场内抽烟,不准接听和拨打手提电话,不得从事与会议无关的其他事情,严禁在会场打瞌睡。凡受到通报批评的,当年不得评为先进。(来源于《四川新闻网》)
这个规定的出台,应该和广东省新任书记汪洋有关,去年12月25日至26日召开的省委十届二次全会,有52人未能出席26日上午的分组讨论,占应到会人数的10%,其中有25人未说明缺席原因,有6人未办理任何请假手续;26日的全体会议也有13人没有事先请假缺席。
由于新任书记对此现象严加痛斥,使此事在网上被炒得沸沸扬扬,最火爆的说法当属该事件“给汪洋一个下马威”了。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在此背景下联合发文整治会风,当属情理之中。
将“严禁在会场打瞌睡”写进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的文件里,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幽默。我们知道,在幼儿园,老师在给孩子们上课的时候,孩子也不会打瞌睡的,因为课堂上打瞌睡的孩子会被同学认为“不是好孩子”。而从幼儿园直至大学,课堂上肯定也都是不允许打瞌睡的。而这样一条连幼儿园孩子都应该明白的道理,却需要上级下发文件来规范,这实在是有点幽默。可这幽默背后,又分明透露出了那么一丝无奈,因为目前会场上打瞌睡的现象已经严重到非整治不可的地步了。记得去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有好事的记者在人民大会堂”竟然也拍下了“代表”、“委员”呼呼大睡的尊容,并在很多网上流传,这种画面真的让我们这些普通百姓痛心:这些“代表”究竟是谁的代表?这些“委员”就这样参政议政?这样的会风不下猛药整治又如何得了?
当然,开会打瞌睡也有其合理的一面。在我们的身边,无论是大会小会,与会者除打瞌睡以外,随意走动、任意接电话、相互交头接耳的现象那是司空见惯,人们已经见怪不怪了,很多会议桌上还摆放着烟灰缸。我们时不时地就能看到领导在台上高喊“安静”,可台下却很难长时间地安静下来。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一个问题,一些会议可能实际上没有多少重要性,或者是一些会议的形式存在着问题。比如一些很冗长的领导讲话,本来只需要通过电子信息发布或者文件下发,就可以让大家看得很明白,把那么多人集中起来听一个文件,哪有独自看文件效果好?再者,会议、会议,就不能少了“议”,现在大多数会议都是台上的几位领导轮流讲话,台下的少了“议”的责任,也就显示出自己无足轻重的地位,打打瞌睡又有何妨?此外,很多台上的领导,讲话无新意且十分啰唆,开会已经成为折磨人的一项事务,利用开会养精蓄锐,或许也是为了会后更好地去干革命工作呢。
广东省整治会风的思路还是不错的,但如何去抓落实就又是另一回事了。要想彻底杜绝开会时打瞌睡的现象,还得从改革会议形式和会议内容上苦下功夫,只有让与会者生怕漏调会议的任何一个信息,才能最终改善会风。
相关新闻广东省委规定开会严禁接电话打瞌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