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价值中国的编审为我搬家


今天是93,我在价值中国网站上提交了《中国人的房子,公羊的角》一文,希望通过研究中国人的住房的文化演进过程,传统习俗对我们购房观念和行为的锁定过程,及其所导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房地产经济行为模式,和最终在宏观上所形成的结果,来探究房地产市场现状,与我们每个人最初购房的动机之间的一些关系。

 

为此,我谨慎选择了投稿的栏目,本来想投在“商业博客”中的“房地产业”类别,但看到商业博客“以商业领域各行业实务操作、动态资讯为主;关注实时评论”为主,因为本文并非操作性的文章,就觉得不适合这个栏目。投在“财经博客”中“金融”、“资本”、“宏观”和“产业”中也不贴切,最终觉得投在“经济思想”比“综合研究”还要妥当一些,毕竟文只谈了“房子”的问题,还能算是经济范畴,起码也算是一个经济支柱。所以,就决定投稿在“财经博客”中“经济思想”类别。

 

文稿刚刚提交没有10分钟,我就收到了编审给我的留言:您的文章“中国人的房子、公羊的角”已被我们从财经栏目转移到了综合栏目,如您还有其它疑问,请发邮件到 [email protected] 。所以,我特此致谢贵站编审帮我把文章搬了个家。

 

一直以来,我很敬重价值中国的编审人员的敬业精神。由于本人在制度经济学方面还不够专业,没有研究清楚有关制度演进、文化选择以及路径依赖,对某个产业经济发展轨迹的影响,也没学会用最简单的供求理论、价格理论、国民经济数字,去分析当今的公众购房行为与房价问题,在学术上还需要学很多基本功,有待进一步加强;也由于本人对诺贝尔经济学大师托马斯·C·谢林教授有关“微观动机与宏观表现”的理论,一直没能钻研透彻,没能把国人婚恋习俗对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宏观影响分析清楚,为此,我对因为我的非专业文稿,而给贵站的编审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感到羞耻。

 

本来想在《中国人的房子,公羊的角》一文之后,再写《“高楼轶事”与房价随想》和《深圳,不是放心的地方》两个姊妹篇。一篇是想说,明西方人购房习惯与他们的房地产市场对婚俗的依赖性很弱;一篇是想说,深圳房价埋没了深圳改革开放的经济发展成果,同时探究为什么北京的房地产不会成为深圳第二的根本原因。现在想想,由于我的冒失,可能继续给价值中国编审们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甚至对贵站即将造成的管理成本的增加,还是不如把这时间更多地用于学习价值中国上其他才俊的文章,或多研究一下当下的前沿学说。

 

说道在价值中国网站上投稿,目的其实也很简单。由于本人从事决策咨询行业,想把自己一些有关决策咨询的观点拿出来与大家探讨。但不巧的是这里没有“决策”这个类别,无奈只能把“特许连锁经营常见的八大误区”投稿在“商业博客”中,毕竟人们习惯于商业特许和商业连锁的说辞吗,发在这里也算贴边,但这也给编审们造成了麻烦,经常是把这些误区搬到“管理博客”的“误区”,我承认,我的文章对于集决策与管理于一身的人有用,但我的文章多数是明确给决策人的,而非管理者,因为可以避免投资决策者的不必要的损失。

 

投稿价值中国的另外一个目的,是这个网站还有股票分。虽然本人在199911月正式宣布退出中国证券市场,不做股票了,但本人也自恃赌性未泯,决定为价值中国赌明天,也算是较热衷以股票作为劳动价值期待的模式。我想有更多来这里的人,都是被价值中国的股票锁定了他们撰文发稿的行为。最初,这可能仅是某个人心里的那么一个小动机,好事,试试看。那么,谁不希望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可以用价值中国的股票换回几两银子呢?如果贵站的编审对价值中国缔造的路径依赖都没有自信,不敢承认这些才俊们的文化选择会成就贵站的未来,不敢相信个体行为对他人的影响,不愿期待每个作者的动机对价值中国的未来所产生的整体影响,那还呆在这里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