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子入学,父母先当仆人后当打手


                                        

    现在,每年新生入学的时候,都会有一个盛况,那就是:一个人来读书,一家人来送行;在路上,孩子轻松自在地走着,父母大包小包地拎着;到了寝室,孩子看着、父母干着。前两年还有孩子睡在宿舍里,父母睡在操场上的现象;现在,学校注意了人性化的做法,给父母提供了更多的临时歇息地,父母睡操场、草地的少了。可是,父母代劳,打点一切的现象,却一点少见。

    昨天刚刚看了《新民网》上的一篇报道,大家请先看一下:

                                          复旦大学新生家长为争床位当众武斗


  镜头一:甩小费请服务生帮忙

  前有行李员开道,后有老爸压阵,这位新生报到的排场可真不一般,一出场就引来复旦园里不少路人施以“注目礼”。

  只听说全家总动员“陪报到”的,可推着行李车上路的,记者也是第一次看到。于是,记者一路跟随,发现2个拉杆箱、2个超大的旅行包,以及零碎的小包,把整个行李车塞了个满满当当,尽管“有车代步”,比徒手拎要省力不少,可行李员从酒店到寝室希德楼下,还是足足走了十多分钟,衣服都被汗给打湿了。

  即使已抵达目的地———宿舍楼下,父亲还把身边的女儿往树荫下一推,“你就在这等着,小心别被太阳晒到。我先帮你把行李搬上去、你就在楼下看行李吧。”

  这位女孩子十分坦然地接受了父亲的安排。当有家长问到行李车是怎么搞到的,她两手一摊,说:“具体细节我也不清楚,好像是我爸爸给了点小费然后就帮忙运出来了,反正我已经在学校对面的皇冠酒店住了好几天了,这点服务他们总应该提供的吧。”

  镜头二:重行李多压在父母肩

  记者昨日在上海站、上海南站发现,大部分新生都由父母手提行李送来报到上学的。

  在北广场出口处看到,上海大学、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多个高等院校都在醒目位置设立了“新生接待处”,还安排了2-3位在校学生为新生提供帮助。记者在某高校的接待处前作了一个随机调查,10位外地新生中,只有一位从苏州来的学生只身来沪,其余9位都有家长陪同,最远的从黑龙江赶来。家长们有的拿着水果、零食等食品,还有的拿着被子、凉席等。

  “孩子第一次出远门,让他一个人实在不放心。就和丈夫一起跟着来了。”搭乘了20多个小时的火车,从四川成都赶来的朱女士显得有些疲惫,她的儿子小李被上海大学录取了。丈夫拿着大包小包的行李,朱女士则忙着找寻新生接待处,“主角”小李却不紧不慢地在一旁享用着刚买的肯德基。

  镜头三:进寝室先抢好床位

  就为抢一个“好”床位,父母居然能当着孩子面大打出手。这居然也是新生报到中的一幕。

  复旦07309班的助理辅导员李逸飞告诉记者,由于校方临时决定,可以让早到的新生提前一天入住寝室,所以许多家长一进宿舍房间就把行李直接往靠窗的铺位一扔,早早霸占好了有利地形。当他事后去贴寝室床位的安排,不少家长的脸蹭地就变色了,已经占了比较优势床位的家长很不乐意要换床位。

  “居然有4个人把写有床铺安排的门贴擅自撕掉了,再去补贴的时候,正巧学生家长都来齐了,后到者眼看自己吃亏、对方又不愿意换,当场就吵骂起来。我听说,其他班级还有父母为这事大打出手。这给孩子留下的是什么印象啊?”李逸飞连连摇头。

      看到这篇报道,我想到了几个问题。

    一、前几天,我在新闻里听到这样一条新闻:许多幼儿园里,管理员都有同感,就是小朋友们的家长,不断地打电话来,问寒问暖的,问的之细之多,让管理员们哭笑不得。从吃了什么,到拉了什么;从空调是什么牌子的,到调到了几度。事无巨细,全面而周到。另一方面,来自于养老院的管理员们也有同感:白发苍苍的老头老太,被子女送进来之后,不要说一天几个电话了,一年几个电话恐怕也难,过年过节能有个电话就不错了。

    听了这样的报道,再看了上面的报道,每个人都会有感想。看来,人老了就不值钱了,就被遗忘了。大多数人都愿意把关注的目光放在小的身上,但又往往忘了,将来小的有了小的,他也是这样。凡是这样做的人,别想着自己的孩子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的,而更应该想想若干年以后,你就到了你父母那个被冷落的位子,你那宝贝孩子也到了你那个位子,他也是每天打几个电话问他的孩子,而不是问你。

    嫌老爱小,不光是在家里,家外也一样。刚刚结束的华表奖颁奖典礼之后,各大媒体都说获得优秀女演员奖的是李冰冰。其实,颁奖的时候,最先宣读的获奖优秀女演员是丁嘉丽,两个人同时得了奖。但是在上台领奖的时候,主持人给了李冰冰更多发表感言的时间,丁嘉丽不得不匆匆说了两句就下来了。为什么两人同获优秀女演员奖,不管是媒体还是现场主持人,都更捧李冰冰呢?答案只有一个:李冰冰比丁嘉丽更年轻、更漂亮。丁嘉丽是一位资深的实力派电影人,她在许多影片中饰演的角色,获得过包括金鸡奖在内的各项大奖,她开始演戏的时候,李冰冰还不知在哪儿呢。

   可见,老,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老,在家里家外,都意味着被遗忘。

   二、对于种种不孝现象,不能完全怪子女。作为父母,有没有想过:若干年以后,孩子大学毕业了,成家立业了,孩子从小就觉得,你是他跟前的奴仆,可以随便地使唤,他能尊重你吗?人的尊重首先是要自尊,这一点我们大家都有体会。亲戚中、邻居中、同事中,那些不自重的人,能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呢?那些动不动只会说好好好,一连声地说行行行的人,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吗?

   我们有些父母,尤其是文化层次较低的父母,没有意识到或是忘了一点:你不断地在孩子面前扮演仆人,甚至像这篇报道中所说的,有时还兼一下打手的角色,孩子现在当然不至于表露什么了;但是,这种内心的鄙视,将会成为将来不孝的根源。

   三、有的父母希望孩子有出息,但是却意识不到:光有学历是不能成为大才的。你那种事事要贪小、占小,为一个铺位的小事和别人斤斤计较,毫不相让的做法,结果将会让孩子变得琐碎、变得小气、变得目光短浅、变得胸无大志。如果孩子照着父母的样子做得话,其结果,他也会是父母那样的出息。那些动不动为争床位,和人家大打出手的人,他这辈子的出息,我们用不着看,想也想到了。

   我们经常说到一句话:言传身教。我看到太多的父母,言传远大于身教。很多父母一方面教育孩子要学谁,要怎么样有出息,另一方面津津乐道于家长里短的,为了一点菜场的小便宜而欣喜若狂的。这样的父母营造的家庭氛围,这样的父母给孩子的影响,能让孩子大气起来吗?

    这一代的父母,由于自己大都不是独生子女,自己的父母当时也不可能只关照自己一个人,所以,他们没有切身体会。他们不知道这种奴仆式的奉献,意味着不知不觉地把自己放到了无足轻重的位置上。而他们的子女,在饱受了这种无微不至地关怀之后,最深的体会将是:他们决不会再这样对待自己的子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