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如何规划?


总体指导:“拟进行五个方面的统筹,即统筹城乡劳动就业;统筹推进进城务工经商农民向城镇居民转化;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统筹国民收入分配;统筹城乡发展规划。要实现这五个统筹,需要国家给予特殊政策,并在多方面进行配套改革和创新。它包括:建立覆盖城乡统一的公共财政制度,实现城乡财政分配的公平和公正;完善社会管理体制,促进人口有序流动,建立相应的户籍制度,构成城乡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土地管理和使用制度改革,让农民共享土地出让的增值,促进农村市场体制改革,让农业更好地走向产业化、市场化;让金融等生产要素更好地为农民服务,让城乡市场相互交融;加快政府的行政改革,打破一切阻碍城乡发展的陈规陋习,基本建成法制型和统筹城乡的公共服务型政府。其中,最关键的是要解决人、地、财三大问题。”

  人的问题的核心是实现充分就业和获得统一居民身份;地的问题的核心是建立灵活有效的产权制度、股权制度及相关治理结构;财的核心是财政转移支付,可以通过农业补贴提高农民收入。

  1、在农村让农民靠农业增收,全世界都没有先例。所以,城乡统筹要走乡镇新工业道路,以工带农;对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实行高额农业补贴(在西方国家,农户得到的补贴大约是人均GDP的一半)。

  2、城市化不能解决城乡统筹发展问题,在大型发展中国家,只要人口过亿的,有一个算一个,城市化是靠贫民窟实现的,也就是说在发展中国家找不到城市化的成功典范。所以,中国城镇化应该结合本地情况建设小城镇,避免过度的城市化和大规模的人口向中心城市流动(核心思想:实现原住民在原住地就业)。

  3、整合小而分散的农业生产生活组织,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互助合作组织)是促进农村发展的关键所在。

  4、建立专门基金,青年学生可以搞一次新上山下乡运动,举办免费农校,提高农民文化水平,提高青年学生对基层国情的了解。

  5、行政区划改革:搞中心镇战略,其他的乡镇改变成街道办事处,变成派出机构。中心镇变成副县级,对周边资源都可以整合,降低成本。

  6、建立代表农民利益的综合部门,“重庆市农村工作委员会”。

  7、社会保障思路转变:流动人口以青壮年为主,对他们而言养老不是最紧迫的事情,最大的社会保障负担是医疗。将“先养老、后医疗”的社会保障思路改变为“先医疗、后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