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文化品牌曾在全国享有盛誉,文学界的“陕军东征”曾经在国内掀起了不小的狂潮。《人生》、《野山》、《红高粱》、《老井》、《黑炮事件》、《双旗镇刀客》等一批电影奠定了陕西影视制作大省的地位,也让全国观众为之倾倒。上世纪90年代,陕西的电视剧生产再掀波澜,再起热潮,《半边楼》、《神禾塬》成为当时的热点,西影厂、陕西电视台在全国也颇有影响,陕西生产的电视剧一度很抢手。
目前陕西民营影视公司的数量排在西部之首、全国5强之列,已成为影视业的生力军。以电视剧生产为例,2001年全省共拍20部,民营投资15部;2002年和2003年全省分别拍摄22部,民营投资达到20部。2002年陕西省评出了8部优秀电视剧,就有5部是民营影视公司投资制作的。据介绍,目前陕西的电视剧产量和影响被业界认为仅次于北京属全国第二,许多想像力充沛的民营影视公司使陕西的影视文化传播到了更远更广的地方。
西安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红高粱》曾经轰动国际影坛
近年来,陕西省的电影、电视剧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2001年至2003年,共摄制电影15部,生产电视剧65部,仅2003年创作的优秀电视剧就有12部之多,使陕西电视剧走俏全国。三年来,陕西省创作的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郭秀明》、《爱在生死边缘》、《九岁县太爷》、《跃龙门》、《救赎》、《关中匪事》等20余部电视剧分别在央视和省级电视台创下了最高或较高的收视率。更让人振奋的是2002年央视一套和八套黄金时段先后播出了由陕西制作的电视剧《郭秀明》和《爱在生死边缘》,在其它时间段还播出了电视剧《好人李司法》和《山里世界》,这是继《半边楼》之后十余年来,陕西电视剧再次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和集中亮相。特别是电视剧《郭秀明》,中央电视台打破常规,在新闻联播中专门做了重播预告,并插断了8套黄金时段正在播出的《大唐歌飞》,受到了广大电视观众的普遍好评。“影视陕军”品牌的初步创立,为陕西省在全国影视界赢得了荣誉。
此后,陕西方面拍摄的电影《我的1919》、《美丽的大脚》分别荣获“华表奖”、“金鸡奖”。其中《美丽的大脚》荣获22届电影“金鸡奖”及四个单项奖,是陕西省的电影继《野山》之后,16年来又一次获此殊荣。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好人李司法》、《兄弟》、《失乐园》、《渭华起义》等分别荣获电视剧“飞天奖”、“金鹰奖”和“五个一工程”作品奖,其中《激情燃烧的岁月》囊括了电视剧所有的重要奖项。在第八、第九届全国“五个一工程”作品评选中,陕西省的电影、电视剧连续实现了“满堂红”。

西安现在虽有影视公司133家,但是有能力拿出100万资金去拍片的企业却屈指可数。不仅如此,由于陕西影视的产业环境和政策尚不完善和顺畅,一些优秀的民营影视公司已经解体(如西安长安影视公司)或者面临即将解体的局面。因此,发展陕西影视当务之急就是要重新整合陕西影视资源,发挥政策优势、文化优势、人才优势、品牌优势来重振西部影视雄风。

2008年3月28日,北京。为挖掘电影编剧人才、推动中国电影的快速发展,电影公益文化活动“西安曲江电影编剧高级研习班”新闻发布会当天下午在北京隆重召开,众多影视界知名人士共聚一堂探讨中国电影发展以及优秀编剧人才的培养。该活动是西安曲江影视投资集团继07年“首届西安曲江国产电影新人新作展”后,再次在影视公益文化事业方面投入大资金所做的一件实事。
曲江影视集团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天明出席新闻发布会,他在谈到中国编剧的水平时大发感慨,“我在美国呆了5年,看了许多部电影,得到一个结论——好莱坞的影片主题永远都是‘真善美’,但是这种主题往往在中国会被耻笑落伍和守旧,这就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面对中国的电影市场与好莱坞之间的差异时,吴天明说:“2007年中国有402部电影,这背后需要的可能是4000多个编剧,而好莱坞的电影产值远远高于此,但是他们的影片背后却是拥有着一大批编剧在支撑着好莱坞电影这个大厦。这说明我们中国的编剧太少,好的编剧更少。”
此外,吴天明还透露为了更好的开展此次“西安曲江电影编剧高级研习班”,主办方特别重金聘请的两位好莱坞教授,“为了充分挖掘中国的电影编剧人才,也为了打造优秀的编剧,我们不惜花重金聘请了两位好莱坞顶级的编剧,届时他们将与中国的编剧在编剧技巧方面共同探讨,中外交流,从而希望能够成功打造这次编剧研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