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交易印花税上调的背后


    (本文的修改稿已发表于《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6月29日,见:http://www.cet.com.cn/20070629/FOCUS/200706293.htm

    ——关于股市,我的一些看法

    一路飙涨的中国股市,引发一场“全民炒股”的现象。是不是“全民炒股”,还有争议。不过我身边一些从来不知股票为何物的人,也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到股市中去,也就可见一斑了;有少部分人,我甚至从来没有看过他们对本职工作、对家庭有这么热心尽职过。可不可以、该不该去炒股,不是我这里要讨论的。

    以往股民大多数是中国中高收入阶层,而现在的股票市场,普通的平民百姓都参与进来了;有些股民借债或者掏老本、甚至卖掉房子把钱投入股市。这是当前股市的现状。说不上不好,可也说不上有什么好,反正我看不出公司、企业在技术、管理和产品质量上因此有所改进了,因此也很难说这是国民经济突飞猛进健康发展的征象。一个可预见的事情是,一旦股市暴跌,将会影响很多普通百姓的生活;由于人口涉及范围很大,因此对社会的破坏性也是不可估量的。

    对于五月前股市暴涨的原因,除了大部分股民的心理或心态在作怪之外,还有一个因素是海外资金的涌入。其实今年2月和4月有两次微跌的股市小动荡,我们不能排除这是一些庄家热钱对中国的试探行为,先拔高再逐步抛出去从中获利,测试中国股市状况及中国对外汇管制的信心和决心。而这,再综合起上述因素,我认为政府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打压或稳住,一旦股市暴跌,后果不堪设想。

    请注意,股民与股东是有区别的,持股与炒股不能混淆!虽然都持有上市公司股票,但股东大都有自己的正当职业,他们可能是教师、是普通公务员、是企业的员工(员工持股激励方案就是这样),有正当的来源收入,都在为自己的本职工作尽心尽责;股东有股息或红利收入,但不靠股市吃饭,也未必炒股。而股民不是这样的。事实上,在西方发达国家,股市从来都是投机者的天堂。炒股的基本上都是机构投资者和职业股民,他们有能力,也精力充沛,他们是专业炒股,因此可见奋勇拼搏。而那些没有专业炒股知识和炒股技巧的人,就根本不是投机者的对手了。因此,在西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在职的企业员工、国家公务员和大中小学教师等,很少有这么热心参与的。当然了,在网络化时代,确实有少量的上班炒股族,但一般也不张扬,社会更不会去宣传,因此一般并不引人注目。上班炒股者不张扬是因为个人在本职工作时间内干私事是不光彩、不道德的,也是违反工作纪律的;而社会也不宣扬,是因为违反职业道德和工作纪律的事情是不鼓励、不提倡的。而我们中国实际情形恰好相反。这一方面表明中国普通股民是非理性的在以赌博的心态去参与股市博弈,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各企事业单位纪律涣散和工作制度建设的滞后,还反映了整个社会的职业道德体系和纪律制度体系的不完善甚至缺失。

    更为重要的是,政府及时采取控制措施稳定股市,其必要性可能还体现在维护银行金融安全的需要上。过去的几年,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但各项社会建设也迅猛冒进的时期,金融投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得迅速和火暴,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新农村建设,甚至因各大学建设而欠银行的钱也不是个小数目。所有这些建设,如房地产开发,其资金来源相当一部分是银行贷款。面对大量资金涌入股市、银行储蓄迅速降低,首先感到危机的还有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对金融安全负有重大责任的国家。不降反增的不良资产加剧了银行体系的危机。如果股市再以这样形势涨下去,银行的危机非常明显,因为是泡沫就总有一天会湮没的,不管这个泡沫多大,而如果这样,将动摇我国金融的根基,并最终影响到全体国民。对13亿老百姓和对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带来的影响,与对两、三亿股民的影响相比较,孰轻孰重,就不言而喻了。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稳定甚至在需要的时候打压股市,不仅是必要,也是及时的。

    股价上涨的源泉应该是企业价值的提升,而这要求企业改进技术、改善生产经营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即通过技术和管理的创新来促进企业的进步,使企业产品有市场,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得到人们的忠诚拥护。如果不是这样,那么股市就是赌场,股民就是堵徒,炒股就是一场零和博弈。有人赚钱了,就必然有人亏钱了。所以普通百姓去炒股,一定要谨慎又谨慎。为国民经济大局着想,股民不应该心理作怪,不能推波助澜,更不能故意制造事端。期望政府救市,其行为是不可取的。当然,对于政府来说,除了要重视宏观调控、把握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外,还要切实加强执政能力和市场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