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插队,一种可怕的秩序逻辑


  (吴晓林,中南大学公共管理系)

  据报道,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在各个营业网点推出了一项“业务办理加急”的服务项目,出50元加急费就可以在VIP通道享受VIP客户的快捷服务,从而缩短排队等候时间。此举引起了其他一些排队者的不满,认为加急等于是在花钱插队(5月22日《新闻晨报》)。

  应该说,排队时间过长是我国服务行业尤其是流通行业(如银行、交通等)的通病,谁让咱中国人多呢?人一多,需求就越大,队伍就排的越长,等得时间就越多,这本来是个很自然的逻辑。但是中国银行上海分行此举,却为深受排队之苦的人们注入了一些新的变量,有人欢喜有人忧。在某些人看来,这样一种规定,似乎可以轻而易举地用钱来缩短等候的时间,减少等待的痛苦。从后面走到前面,从后来变成先到,表面上看来,只是打破了“先来后到”的先赋法则。然而,仔细推敲却不难发现,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的此举恰恰是“金钱大于秩序”这样一种逻辑在现实空间的一种赤裸裸的反映。当秩序也被当成商品在市场上随意交易时,公益便会被轻易地绑架,人们就会被金钱轻易地耍弄,公理就会被轻易地俘虏。可怕啊,金钱优先的秩序逻辑。

  根据《新闻晨报》的报道,中行上海分行办公室工作人员解释:此项业务也是应许多客户的要求推出的,但我们不希望通过加急费的方式变相提高服务价格,所以此业务并没有作为银行的主推服务项目,没有列在营业厅的服务价格表上……这项服务的出发点也是希望以VIP理财中心豪华的硬件设备及优秀的人员配备,为普通的有需求并愿意付费的客户服务,积极主动地疏导分流,缩短大家的业务办理时间,而并不是意味着出钱就可以免排队。

  从出发点来看,银行的初衷是好的,针对紧急需求的客户推出特殊的服务,这种行为归属于“服务精神”不乏其合理性,但是从其行为过程和结果来看呢?从排了几个小时队眼睁睁看着旁人插到自己前边的旁人看呢?

  曾几何时,插队成为部分人炫耀实力、践踏社会秩序的一种“特权行为”,成为一个社会中伤文明、无视他人的“自私行为”。当时代的车轮碾下新的印记,公民意识和公民权利的普遍觉醒,使得“插队”二字被清醒地定义为现代公共秩序的一种皮癣和污垢,在现代文明背景下,与公共性相悖的反道德行为愈发地硌眼。好在,在经历了长时间的磨合以后,中国人渐渐地形成了排队的习惯,初步改变了国人无秩序不文明的印象。

  但是,中行上海分行的一举,却用50元这样的低成本为插队注入了“合理”的因子。仿佛钱一交,我便可以趾高气扬地提前办理了;仿佛钱一交,我就可以理所当然地插队了。不错,你可以用“紧急需求、紧急办理”的字眼来证明自己出发点良好的初衷,但是怎么就能判定那些排了几个小时队舍不得拿出50元来的人们不紧急,你怎么判定拿出50元的人们就真的紧急?

  缴费享受紧急办理是假,乱中“劫”财是真。人们的自觉才形成了队伍,换言之,是排队的人们形成了公共秩序,这种秩序的所有权不能被银行一味地占有并拿来交易。交易也好,请有此念头的人们直接把钱交给队伍中的人们吧。这些都是后话,大家都知道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如若真的有急事,想必排队的人们也不会眼巴巴看着一个人急死。

  我想要说的是,银行的工作人员对排队的人们抱有同情是件好事,解决排队难问题本身是急人们所急,但是请别用错了章法,用一点点代价就可以击溃业已内化于人们意识的秩序价值。50元事小,公共秩序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