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旺才的批评中国性泛滥的文章尖锐得让人想起鲁迅。当然,从嘲讽的思想和艺术水平看,当代的作家没有一个可以和鲁迅相比。
从积极方面说,中国人终于告别了几千年的平民性压抑的时代,获得了空前的性生活的自由,达到了现有法律和行政手段都难以有效遏制的亢奋程度。
避孕导致的生育和性的分离是社会的进步。我不知道性和爱的分离,是不是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性泛滥是有消极的一面,有危害社会和谐的一面,这方面评论已经很多很多。
用什么来拯救性泛滥的中国呢?
制定更严格的法律?加大打击力度?这些我们都尝试过了,似乎效果并不如预期。还引发了特别的找靠山的腐败。在性观念多元化的当代,当然法律作为共同的道德的底线还是必要的,也还是有改进的余地的。
也有人建议学习荷兰等国家的办法——设立红灯区,让妓女职业合法化规范化。但这样法律的在中国 被公众道德和官方意识形态所通过。也许要等到将来。
但是我想,最好的控制性泛滥的办法是宏扬爱。 爱的专一性应当是控制性泛滥的有效方式。爱和性的结合带来的和美的享受,会像“曾经沧海难为水”那样使人自然摆脱了对于单纯性的追求。
但是爱不仅仅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社会现象,也是人的健康身体和健康心理的自然的需求。
因此,我想,除了弘扬爱的文化以外,能否也从推进爱的心理的方面保健开辟新路呢?
科学家已经发现,爱情是人体的激素的分泌的生理反应,认为爱情是由化学物质多巴胺、苯乙胺和后叶催产素促成的。美国著名的科普杂志《发现》月刊发表了一篇关于破解爱情秘密的文章。该文章说,像所有情感一样,爱情也源于大脑,我们之所以能感受到爱的激情,是因为大脑中特定的神经化学体 系使然。人类的情爱活动与三种基因有关,这三种基因分别负责指令人体内多巴胺、苯乙胺和后叶催产素的分泌。其中,后叶催产素与人体天然产生的“鸦片”—— 内啡肽有协同作用,后叶催产素启动依恋他人的愿望,内啡肽则提供与爱人在一起时的那种陶醉感。因而,有人把后叶催产素称为“爱情激素”、“恋爱兴奋剂”。
人们总是歌颂爱情的“天长地久、海枯石烂”。然而,神经科学家们经过反复研究和论证后,得出一个令人失望的结论:一对情侣之间的爱情最多只能持续30个月左右,再往后发展,爱情就会“变质”为亲情。这种状况,正是性泛滥的生理的基础。
我于是突发怪想,我们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的激素来调节我们的爱的能力呀。一搜索,发现国外已经有了。科学家们还真的研制出了“爱情保鲜剂”。据德国《时代精神》月刊消息,2001年英国研制并生产了女人专用的“爱情药水”,它含有苯乙胺和肾上腺素,可以增加女人的魅力和感性。它的出现着实吸引了不少对爱情心灰意冷的女人们,以至于在伦敦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类似的产品也出现于2002年的德国,它是汉诺威医学院研制出的“爱情保鲜剂”,号称对男女都有作用,其主要成分是苯乙胺、多巴胺(男用型)或苯乙胺、多巴胺及催产素(女用型)。
中国的性用品商店已经遍布城市。现在应当研引进、研发和推广的是爱情强化剂和保鲜剂产品了。搜索一下,苯乙胺原料一顿9800元。如果是会利用机会的厂家,也许可以发大财了。
从积极方面说,中国人终于告别了几千年的平民性压抑的时代,获得了空前的性生活的自由,达到了现有法律和行政手段都难以有效遏制的亢奋程度。
避孕导致的生育和性的分离是社会的进步。我不知道性和爱的分离,是不是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性泛滥是有消极的一面,有危害社会和谐的一面,这方面评论已经很多很多。
用什么来拯救性泛滥的中国呢?
制定更严格的法律?加大打击力度?这些我们都尝试过了,似乎效果并不如预期。还引发了特别的找靠山的腐败。在性观念多元化的当代,当然法律作为共同的道德的底线还是必要的,也还是有改进的余地的。
也有人建议学习荷兰等国家的办法——设立红灯区,让妓女职业合法化规范化。但这样法律的在中国 被公众道德和官方意识形态所通过。也许要等到将来。
但是我想,最好的控制性泛滥的办法是宏扬爱。 爱的专一性应当是控制性泛滥的有效方式。爱和性的结合带来的和美的享受,会像“曾经沧海难为水”那样使人自然摆脱了对于单纯性的追求。
但是爱不仅仅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社会现象,也是人的健康身体和健康心理的自然的需求。
因此,我想,除了弘扬爱的文化以外,能否也从推进爱的心理的方面保健开辟新路呢?
科学家已经发现,爱情是人体的激素的分泌的生理反应,认为爱情是由化学物质多巴胺、苯乙胺和后叶催产素促成的。美国著名的科普杂志《发现》月刊发表了一篇关于破解爱情秘密的文章。该文章说,像所有情感一样,爱情也源于大脑,我们之所以能感受到爱的激情,是因为大脑中特定的神经化学体 系使然。人类的情爱活动与三种基因有关,这三种基因分别负责指令人体内多巴胺、苯乙胺和后叶催产素的分泌。其中,后叶催产素与人体天然产生的“鸦片”—— 内啡肽有协同作用,后叶催产素启动依恋他人的愿望,内啡肽则提供与爱人在一起时的那种陶醉感。因而,有人把后叶催产素称为“爱情激素”、“恋爱兴奋剂”。
人们总是歌颂爱情的“天长地久、海枯石烂”。然而,神经科学家们经过反复研究和论证后,得出一个令人失望的结论:一对情侣之间的爱情最多只能持续30个月左右,再往后发展,爱情就会“变质”为亲情。这种状况,正是性泛滥的生理的基础。
我于是突发怪想,我们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的激素来调节我们的爱的能力呀。一搜索,发现国外已经有了。科学家们还真的研制出了“爱情保鲜剂”。据德国《时代精神》月刊消息,2001年英国研制并生产了女人专用的“爱情药水”,它含有苯乙胺和肾上腺素,可以增加女人的魅力和感性。它的出现着实吸引了不少对爱情心灰意冷的女人们,以至于在伦敦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类似的产品也出现于2002年的德国,它是汉诺威医学院研制出的“爱情保鲜剂”,号称对男女都有作用,其主要成分是苯乙胺、多巴胺(男用型)或苯乙胺、多巴胺及催产素(女用型)。
中国的性用品商店已经遍布城市。现在应当研引进、研发和推广的是爱情强化剂和保鲜剂产品了。搜索一下,苯乙胺原料一顿9800元。如果是会利用机会的厂家,也许可以发大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