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也要讲诚信


    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人人都想一夜暴富,可惜天上不会掉馅饼。

    借助牛市的东风,去年基金的业绩非常耀眼。最高的年收益达到180%,低的也翻了一番。相比于一般的中小投资者,应该说基金投资确实值得称道。

    近日有报道称,某基金经理管理的旗下基金去年赚了二十亿元,而基金经理的年收入却只有120万元,仅占其盈利的万分之六,该基金经理颇有不满之意。于是乎,基金经理通过“灰色地带”来填平心中的不满,其无非是利用信息优势,建立一些“老鼠仓”来为自己谋“福利”。

    看罢这则消息,笔者并不觉得意外。在牛市的巨大利益诱惑面前,没有谁不会动心。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作为基金经理也大玩“老鼠仓”的游戏,却是值得商榷的。

    首先,基金经理都是替人理财,其手上掌握的巨额资金都是基民的。基金经理自己在低位建仓,然后通过基金拉升股份,进而从中牟利,说白了,就是利用别人的资金为基民赚钱的同时也在为自己赚钱。其二,如果没有基金这个平台,基金经理靠个人的力量在一年中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赚到20亿元。应该看到,基金所取得的收益,是整个基金团队付出的结果,并不能将所有的功劳都记在基金经理一人的头上。其三,120万元的年收入,目前来说并不算低。代人理财其实就是给别人“打工”,与社会上千千万万的打工簇相比,120万元无疑属于天价收入。其四,熊市时基金的收益也不怎么样,有的甚至产生亏损,但基金经理的收入同样比一般人员要高出许多,那个时候怎么没听到基金经理在发牢骚?

    如果说基金公司不是靠提取管理费来获取收入,而是按盈利的一定比例来提取,那么120万元的年收入与20亿元的收益相比,确实是低了点。但基金经理几乎就是一个旱涝保收的职业,尽管其常常要面对着基金净值排名的压力,但如果你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如果你真的相信自己有实力,大可以选择干“个体户”,那样赚钱岂不都是自己的?

    管理层显然对有关基金经理建立“老鼠仓”的事情有所了解。近期证监会曾发文要求基金经理上报直系亲属身份证号和证券账户,并着手建立针对基金管理人员直系亲属证券投资的监控体系。对于此种形式主义的监管,笔者并不看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基金管理人员直系亲属的证券帐户被“锁定”,他们同样还可能通过其他人的帐户进行操作,而这一点却是很难监控的。

    笔者以为,对基金经理的激励要通过基金公司内部来实现。如果基金经理都靠“灰色渠道”为自己谋利益,那对其他投资者也是不公平的,与此同时也是有失诚信的行为。作为基金经理来讲,更应该讲求诚信,否则,基民们的利益又如何能够得到保障?

    关于基金的黑幕,市场上流传已久。如基金内部的利益输送,联合其它基金的力量做庄等不一而足。作为市场中价值投资的倡导者,竟然也与机构时代的黑庄一样,有失基金的颜面,也不利于整个基金业的健康发展。

    近年来,关于基金经理合理投资需求的问题在基金业内颇爱关注,据称管理层也正在研究这一问题。但由于受到相关规定的限制,目前基金经理是不能进行单独的投资活动的,于是“老鼠仓”犹如沉渣泛起般的到处开花。

    投资是每个人的权利,基金经理似乎也不应该例外。如果管理层真的要放开基金经理的投资活动的话,笔者建议,买一些自己掌管的旗下基金吧。一来满足了基金经理的投资需求,另外也有利于基金经理管好自己旗下的基金,可谓一举两得。

    http://fund.jrj.com.cn/news/2007-03-28/000002097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