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歌唱 色彩的飞扬
——著名油画家白羽平作品观后感
在中国美术馆“苏高礼油画艺术暨捐赠作品展”上,有幸认识了北京画院著名油画家白羽平那是盛夏的事。他作为苏高礼的得意门生,正在帮助自己的恩师跑前跑后地张罗着展览的事儿。我就在他里里外外忙个不停的时候,见缝插针地进行了本次采访。展览会上人来人往,他的朋友、同学、同事非常多,我们采访因此而时常被打断,他不好意思地笑着,那笑里透里一种真诚,一种质朴,一种让人难以忘怀的谦和。
白羽平1960年7月生于山西右玉,满族。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会员,现就职于北京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1988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美术系,199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修班。作品《山间小路》获“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展鼓励奖(中国美术馆收藏)”;《绿风》先后参加首届中国油画展、第二届全国体育美展,1992年获首届加拿大枫叶画展优秀奖;《河过九道湾》参加中国黄河画展、第八届全国美展,并荣获“首届中国油画风景展铜奖”;1997年《高原》组画获中央美术学院优秀奖、《高原》组画(之二)荣获“走向新世纪”青年油画展优秀奖,《大田原》参加中国油画风景展,并入选精品集,《风景》参加中国美术馆《重新组合》油画展;《塬上人家》获“第八届全国美展奖”,《流云》获“首届风景画展三等奖”,《一个和煦的早晨》入选全国第三届体育美展。中国艺苑出版社《中国当代画家—白羽平》。
在听了他以上这些简单的自我介绍之后,我就已经觉得眼前这位眉清目秀的中年画家不简单了。再仔细欣赏他的画作,就更加觉得他不简单。他的作品扑面而来的是“语言”不同凡响的气息,而并非仅仅画面所呈现的景物,他将个人强烈的生命体验糅进了绘画当中。采访中他一再强调自己是来自黄土高坡的画家,他的绘画艺术根在黄土高坡,他的艺术灵魂在黄土高坡。他虽然身居首都北京,周围都是一派的繁华和热闹,但在他心里仍然拥有一种黄土情绪,这种情绪难以割舍,舍不得割舍,也永远无法割舍。他说进城多年了,但自己画得最多的画得最满意还是黄土高坡的画,没有黄土高超就没有他白羽平。
画家的意向是艺术的灵魂,艺术的灵魂使画家笔下生辉。也许是他因为自己姓白,也许因为他生在黄土高坡,他对白色和黄色情有独钟,这种情意使他的作品大都带有一种凝思熟虑的黄白色调。比如他的作品中对白雪和金秋的景色描绘就特别多。像画于2002年的《雪塬》,画面上就是一派北国冰天雪地的景象,那高塬的白雪皑皑,天空灰蒙蒙的一片,整个大雪也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他描绘雪景不是简单地一片银装素裹完事,而是用最充分的艺术形式将绘画艺术的一切元素尽可能多地用上,来表达自己对“雪塬”这一特殊意境的刻画。他的雪景还有自己特定的环境,那就是家乡的雪村,许多画都是在这一特定的环境下诞生的,那画面的小村庄也许并不美,也许还喝着苦涩的井水,但在他的笔下却变得美丽无比,尤其大雪封地的时候,这种美丽更是让他依依不舍,画也画不完。他把《暖冬》、《残雪》、《雪后》、《山涧小雪》、《雪野》、《雪后山象》、《二月雪》、《雪后艳阳》、《高原银色》、《大雪天》等雪域美景,无一例外地全都给了自己的家乡。
色彩的爱好是画家的个性所定,也是画家的情感所致,更是画家艺术追求所需。当一种色彩吸引了画家的时候,这种色彩就注入了画家的感情,就成了画家创作主体的血液。白羽平笔下不仅用得是色彩,而且用得是他对于这种色彩独特的深情厚谊。他用自己的画笔饱蘸深情画出心中那一片片金黄。无论是金秋之黄,高坡之黄,人的皮肤之黄都得了淋漓尽致地表现。这就是他从长期以来孜孜追求的艺术特色,也是他的画作独特艺术魅力所在。绘画艺术重在表达意境,意境重在独特,平而无味就没有了吸引人的意境。《上马峪》整个画面除了大片的黄色块就只有一抹白,那是典型的黄白结合的杰作,那白既是一片残雪,也是心中眷恋的那片洁白的雪,是他的白色情结体现。而《雨后》他也没有画出青绿而是黄色满眼,因为这是他的家乡黄土高坡,不是青翠如滴的水乡江南。
我大致翻阅了一下他的作品集里的作品,画成黄色调的作品占了一多半,不只是画他的家乡村庄如《秋山晚意》、《秋日胜春潮》、《老城》等用黄色,那怕是画《长城》,画北京的《钟鼓楼的回忆》,他也是用金黄色调表现古老而雄伟的气派。就连他画家乡的《叶大爷》也是尽量使用了大量的金黄色,甚至连他自己的照片也喜欢处理成金黄色。在他的眼里黄土地就本色就是金子般的美丽,金色象征着丰收,象征着收获季节的来临,大量采取金色调说明他心里永远充满着丰收的希望,他深深热爱着那片希望的田野……
如果用色的独特是白羽平的一大特色的话,那么他的取材黄土高坡又一大地域特色,这两种特色注定了他在中国油画史上的地位,我们相信,随着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进步,人们会越来越认识到他的油画的艺术价值的,那是一种中西合璧的艺术结晶,是一种洋为中用的结晶,是一种只有民族才是世界的结晶,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人收藏他的作品,他的作品定会走向世界,让世界人民享受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油画。事实上,他的风格趋向并不仅仅是色彩上的定向,或者由于有具象再现的基础而被随便地归为写实主义,其实应该说是探索与写实、写意之间,有强烈的主观精神要求支配着形式变化的作用。他的色彩浓重,笔法拙而有力,喜欢“乱头粗服”,意象的空间展开得宏大以至开阔,这就形成粗壮的气度和气质。
他的油画作品还吸收了一些个中国绘画的艺术表现手段,在人物面部表情的表现上,他采用了写意与写实相结合的方法,如《叶大爷》中人物的面部表情就是一种写意的手法,让人物的五官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模糊不清,只有一对眯成了一道缝的眼睛若隐若现,而那脖子和手臂则被太阳光晒成了黑色,成了火炭一样的颜色。还有那村上树,也都处理成了意念式的,不做细致描绘,这些都是他借鉴了中国画传统的大写意手法而表现出来的。还有就是他坚持经常深入生活基层写生,为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他先后到过新疆、山西等地写生,当然他的写生也是有选择的,那就是他的西北情绪,他的绘画语言在那里,他的艺术灵感在那里,他一时一刻也离不开那里,所以使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西北风情,具有极强的民族特色。这也为他的作品走向大众,走向世界奠定良好的基础。
画家白羽平来自山西,他的根在那里,他的艺术源泉在那里,他尽管身在北京可心始终与家乡的山山水水相连,他的笔下流淌着的永远是故乡的梦!他要用毕生精力来圆自己这个梦!所以,在他的笔端人们看到不仅仅是黄色或者白色组成的优美图像,更看到了他的赤子之心。画家白羽平的最大特点是有丰富的感情,所以他才会画出那么多好的作品。他用情感画出的画是活的,而不是单纯用技巧画出来的。作为一个艺术家不能不重技巧,但情感永远是第一位的,只有用心去画,用情去画,这画才能打动人,这画才是最美丽的。白羽平作品就像一曲萦绕心头的思乡曲,那么缠绵,那么悠远,那么耐人寻味。(林贵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