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是付强心针——家电行业投资策略


 

 财政部与商务部1222日联合宣布,在山东、河南、四川三省选择农民购买意愿较强的彩电、冰箱(冰柜)、手机等三类产品开展“家电下乡”试点。两个部门招标确定了适合农村消费环境和农民需求特点的补贴类产品的型号、生产企业以及承担销售任务的流通企业。补贴产品由中标企业按协议生产,共197个型号,贴有“家电下乡”专门标识,争取元旦前后上市,农民到指定地点购买可以获得按产品销售价格的13%的补贴。 该计划元旦前后开始,并计划在20085月前结束试点,如果试点顺利将在全国铺开,并扩展到洗衣机、空调等家电产品。

        “家电下乡”采取财政补贴、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招标的方式,降低了农民的购买成本,加快农村家电市场的启动步伐,此项决定对经受成本压力和国外反倾销纠纷,市场过度竞争的而处境艰难的家电行业来说是一剂强心针,但购买家电可以获得政府补贴,这可能是全世界首开先例,中国农村人口众多,一旦农民的消费启动,后面消费品的市场可谓广阔,时下农民收入增加,也正值双节消费的高峰时期,国家百亿元的补贴就能撬动千亿元的市场,还将向全国铺开,启动了消费又拯救了企业,因为试点时间比较短,政府补贴也有一定的限度,但政策的深刻目的还是在于帮助家电行业消化存货、完成销售实现利润,当企业完成销售获得资金后,又可以进行技术升级或产业更新,消化彩电且过多的CRT产能,牵一发动全身,政府此棋启动消费可谓高妙,至少让我们看到了面对2008年后经济增速减缓下,政府已经对启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有所行动,有理由相信未来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的顺序可能会倒转过来,变成消费、投资和出口;

        微观地看,家电生产企业是“家电下乡”最大的受益者,值得注意是被列入“下乡”的家电都经过招标来确定,等于对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设置了进入门槛,政策设置门槛将加快农村家电市场品牌集中度和流通渠道的集中度,进入了门槛的企业也决定了未来农村家电市场的品牌集中度加速提升(这也许是计划经济的特色和优势),可观的生产订单有利于行业领先企业现强者恒强持续发展,杂牌家电反而因此遭到洗牌和淘汰。

     从农村消费发展趋势来看,冰箱行业受益最大,农村冰箱需求2002-2006年年均增长31.6%,但目前普及率仍然很低,2006年末仅为22.5%;农村冰箱购买意愿较强,对企业的业绩贡献将是渐进持续的;彩电的普及率达到89%,有一定的成长空间。冰箱行业中标的品牌有海尔、科龙和美菱,彩电中标的6家企业中,长虹、康佳和海尔均中标10个型号,海信5个型号,创维4个型号,TCL3个型号;其中中标型号较多的长虹和康佳成长空间较大,短期业绩拖动要看政策的持续性,冰箱中标企业中,海尔、星星、澳柯玛、白雪、新飞均为6个型号,美菱为5个型号。家电下乡项目持续时间较短,关键还要看政策后续发展,短期对上述企业来说应该是交易性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