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日本欧巴桑喂养一万尼泊尔人
公平贸易企业创业者土屋春代的大爱人生
她,一个生活幸福平凡的家庭主妇,为了一圆想帮助尼泊尔孩童上学的梦想,深入偏僻山区,把生产技术带给需要工作机会的家庭。
土屋春代,一个五十多岁的日本欧巴桑,背着重达自己一半体重的行李,独自走在喜马拉雅山脉泥泞、陡峻的山路上。她不是来登山的游客,而是来自日本的公平贸易公司创业者。十五年来,她踏遍了半个尼泊尔。
四十岁那年(一九九二年),她和先生创立了日本最早的公平贸易企业「尼泊尔市集」(Nepali Bazaro),把设计和技术带入四十个喜马拉雅山下的生产者团体,给两千个家庭工作机会,让他们经济自立,送他们的孩子上学。十一个人的小公司,去年创下营收三亿日圆(约合新台币八千七百万元),占整个尼泊尔出口到日本总量的六%。
根据日本公平贸易产业龙头People Tree营业经理三浦丰秋表示,尼泊尔市集已经是日本第三大的公平贸易企业。
听老医师一席话 埋下为尼泊尔孩子奉献的梦
欧巴桑是在圆儿时的梦。十四岁那年,小女孩土屋春代的学校里来了一位在尼泊尔当过医疗志工的医师,老医师口中诉说的国度,居然有小孩想上学却无法上学,生病时没钱看病,许多小孩因为伤风感冒活不到成年,还有许多小女孩被卖到印度、孟加拉国卖淫。
讨厌上学的土屋春代心想,为什么同样是小孩,出生在尼泊尔和日本,命运却天差地别呢?
「或许,我可以做些什么?」小小的心灵问自己。 然而,就和多数人一样,高中肄业后,她进入社会,二十一岁结婚、生小孩,为家人疲于奔命,曾经想改变社会的梦想,自动收进记忆抽屉的箱底。
从外面看起来,她有个幸福的家庭,先生在大企业担任课长,有稳定的收入,还有两个可爱的女儿,她也在附近的小食品公司兼职营销,卖西红柿汁、西红柿酱。
没有意外的话,她的下半辈子应该从此幸福快乐的生活着。
了解孩子失学源头 成立公司提供父母工作
「我不要。」三十九岁的土屋春代想反抗这样的生活,她想起了尼泊尔的孩子。
那一年,她去了尼泊尔。尼泊尔的贫困与凋敝,一如二十五年前老医师口中的悲惨世界,但奇怪的是,虽然在尼泊尔政府的努力加上外国的援助下,几乎各村都有设校,但孩子们为什么依旧无法上学?
问题,就出在父母亲没工作。「虽然我们很穷,但我们不需要钱,我们需要的是工作!」一名尼泊尔的妇女向土屋春代说。
于是,个头不高的土屋春代,拖着一百公斤的尼泊尔手工艺品回日本摆起路边摊。原先还雇用了一个人,但天气太冷,三天对方就不做了。她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卖完这些东西,单凭一个人的力量实在太小、太慢。
「我要成立一家公司!」一天夜里,她醒来迸出这样的想法,「一个人太慢,但一家公司就能更快帮助更多人了(创造更多工作机会)。」
所有的人都反对。一个没做过生意的家庭主妇,居然想搞跨国贸易,没有人觉得她会成功,当她跟先生提出,先生说那一瞬间「脑中一片空白」,下一秒钟他想「你这不是把钱丢掉吗?」
连小区里一起开读书会的妈妈和非政府组织的朋友们也非常排斥她的想法,这些人相信公益和赚钱不可能共存。甚至批评她,那只是在赚人家的良心钱。当时日本并没有公平贸易的概念,更遑论商业模式。
她还是坚持要做,她不只是要买他们做的东西,她要找出怎么帮助他们保有稳定、永续的工作机会。但夫妻两人,一个只有西红柿汁营销经验,一个是计算机工程师,都没有做过生意,要如何圆梦?
首先,要找到生产者。为此,土屋春代只身踏遍半个尼泊尔,她接洽各地的非政府组织,请他们带她去拜访生产者,当地的传统市集也是她挖掘生产者的地方,从中找可能商品化的东西,并跟着生产者到他们的家里去探望,确认这些是最需要帮助的人。
他们面临的不是一般的挑战,因为公平贸易难就难在,必须提供工作给最需要的人,而不是成本最低的人,但最需要的人往往最边缘,因此他们需要深山跋涉。然而如此一来就会大幅提高运费成本。
另外,公平贸易的精神就是公平合理的报酬,根据国际公平贸易卷标组织规定,给生产者的报酬必须高于该区域的平均薪资。因此,「尼泊尔市集」的成本居高不下,以一件短袖的纸布衬衫来说,生产者的成本占批发售价的三九%,运费与关税则高达四八%,而有机咖啡的生产者成本更高达五七%!
没办法降低成本的情况下,她必须要知道日本市场要什么,想办法用比较高的价钱把东西卖出去。但她没有钱做市场调查,因此她带着产品,开始在日本各地的节庆、活动摆摊,直接收集消费者的意见,也顺便卖产品。
平时,她则带着产品拜访店家,收集店家的意见,包括市面上有什么类似的产品,什么产品可能卖得比较好,消费者偏好什么样的颜色、尺寸、重量。根据这些信息,她自己动手做设计,依照生产者现有的资源和技术做一些小小的修正。 接触多家日本公平贸易公司的地球树小铺负责人王靖宜观察,相较于另一家品项上千种的同业,生产者分布全球各地,成本高,因此需要大量融资;「尼泊尔市集」自知很小,资源有限,他们很清楚的聚焦在尼泊尔一个国家,避免增加运费和沟通成本,在设计上也尽量做到简单,更改颜色、缩小尺寸,避免太大的投资。「他们用很小、很慢的步伐持续前进,也没有借钱。」
尼泊尔人常在山间看见她走路的身影,在尼泊尔,有钱阶级才不会自己走路、做工,因而当地人非但不觉得她是日本来的有钱人,反而在背地里可怜她,大概是个贱民。
提升生产品管 请出设计师飞到当地指导
这样的态度,加上尼泊尔缺乏先进的技术、知识与情报,多数人也没有受教育,光要教他们看设计图就不容易,做出来的东西,要符合日本的标准更难。问题接二连三出现。
一开始,她请当地的妇女织套头毛衣,结果却发现织出来的毛衣领口做得太小,没有一件毛衣头可以套进去。 光是请他们把领口做大,就沟通了很久,她只好一个人满头大汗的试了一千件毛衣,示范什么是「品管」,不合格的,就要求拆掉重做。
接着,她又请生产者制作桌布,但做出来的总是歪歪斜斜,追溯源头,才发现当地的生产者不懂什么是直角,直角的概念是高中才教的,对多数没受过教育的生产者,她必须扮演老师从头教起,她也把设计师、打版师送到尼泊尔教他们技术。
那样的环境下,许多习以为常的基本概念都必须耐心反复的示范,无论失败多少次,都得忍耐,否则一旦失去信心,生产者就不愿意来工作了,那什么努力都前功尽弃。
但终于有了产品之后,要上哪里卖?
一开始,土屋春代是用活动摆摊的方式销售,但是这样的速度太慢,必须想办法拓展店家通路,可是当初,没有人知道他们是谁,也没人听说过公平贸易,推展非常辛苦。
四处摆摊找销售地点 商家不打烊就不肯回家
白天先生去上班,土屋春代就开着车,载着满车的货物,在路上到处找商店,游说他们让她试试看,当她在杂志上读到哪里可能有机会,不管多远,她就去拜访,只要有店家愿意出借场地让她摆摊,即使是站在门口,她也去。她总是要试到商家都打烊了,才肯回家。但长时间的开车和站立,造成她日后背痛的宿疾。
打进市场的第一家店铺,是东京的一家有机商店,店长是女性,被土屋春代的热情感动。「现在的七百家通路就是这样打下来的。」土屋春代说。
她的先生丑久保完二忘不了,有一年的十二月三十一日冬夜,晚上八点钟下班后,他开了两小时的车到东京附近的城镇,在一家有机商店门口,看到土屋春代孤单的站在没有屋檐遮蔽的门口,一边清掉落在商品上的雪,一边兜售有机咖啡。凌晨十二点,他们才收拾东西离开,在公路边的小餐厅吃了晚餐,度过新年。
事业终于在第四年渐渐步上轨道,和生产者间的信任关系建立起来,生产技术也日益成熟,有机棉、毛衣、有机咖啡、红茶在尼泊尔的山区逐渐开花结果,透过贸易,在日本七百家商店贩卖,甚至举办了好几场时装秀,这是过去尼泊尔人无法想象的。
她的梦圆了,但回想走过的十五年,她说,自己最遗憾的是没有办法帮女儿煮一顿饭。 然而,因为她,一万人因此有了饭吃。
土屋春代小档案
出生:1952年
学历:高中肄业
经历:食品公司营销业务员
尼泊尔市集创办人
现职:尼泊尔市集执行长
|
小辞典
公平贸易
公平贸易是一种和生产者之间采取较为平等,且营运及交涉过程公开透明的贸易形式。
目的在为那些经济弱势或在贸易系统中被边缘化的生产者创造工作机会,给予公平的报酬,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与条件,而消费者则借着贸易的方式,支持这些生产者帮助他们经济自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