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大型公司IPO大部分都是H股公司的回归,但是大家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原先认为大量公司海归能够降低市场的整体估值,但是结果却成为了抬高市场估值的始作俑者。经过比较分析前因后果,我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管理层为了能够从A股市场多圈点钱,正在做一件让人痛心的事。
我们就拿这一个月内回归的四家公司来看一下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模式吧。
首先是最先上市的建设银行。建设银行网上发行的日期为9月17日。价格6.45元,发行市盈率为32倍。比H股折让了10% 。但是在香港市场上我们看到,在发行日期的前一个月时间内,建设银行H股被强势拉升,从4.5元一直拉到了7.4元,如果没有这波拉升,建设银行的90亿股发行将只能募集360亿元(发行市盈率为更合理的20倍),与实际募集580亿少了220亿元。因为建设银行发审委过会也是在9月份,那么是谁在事先就得知了建设银行即将回归而在8月份拉升建行H股的呢?国际炒家恐怕没有这个消息渠道的吧。
再来看中国神华。中国神华网上发行日期为9月25日,价格为36.99元,发行市盈率为可怕的44倍。同样比H股折让10%。但是我们在香港市场上看到,在发行日期前一个月内,中国神华H股从22元被强势拉升到44元翻番。如果没有这次拉升,发行价格为20元,市盈率将为23倍,但是同样少圈了288亿元。那么又是谁事先得到了消息,在H股市场上不顾一切拉抬神华的H股呢?
最好玩的恐怕就是今天刚刚上市的中国石油了,中国石油在9月二十日正式对外公布发审委过会。此时H股价在12元左右,还没有被拉升。等过会通过时候股价在13元。我想这次恐怕要低一点价格发行了,因为按照建设银行和中国神华,发审委通过以后一两天内就要正式招股,这样中国石油就没有拉升的时间了。但是我的智慧显然没有管理层高明。为了多圈钱,中国石油居然在发审委通过以后两个星期后再正式招股,而此时中国石油H股已经被神秘资金拉抬到了18元了,然后中国石油董事长出来说中国石油要低价发行,让利给投资者。结果呢?折让10%,发行价却仍然有16.7元,在国外石油巨头只有10-11倍市盈率的情况下,中国石油的发行市盈率到了22倍。更可笑的很多机构还公开宣称他们对于中国石油低价发行让利投资者“非常满意”!
但是如果没有拉抬行动的话,它的发行价格只能在10元附近,市盈率也在可以让人接受的13-14倍。当然钱也少圈了268亿元人民币。
我想,中国石油延迟招股,特地给神秘资金以拉抬的时间充分说明了的确是有人为了多圈钱而故意为之,这不仅让人联想到了近期成立的中国外汇投资公司。
我认为,一个市场的健康运行要靠市场管理层的健康监管。管理层在市场泡沫如此大的情况下,非但没有降低市场泡沫的举动反而利用了市场目前泡沫来使自己获得最大的利益,通过中投公司使用广大内地中国人民辛苦赚来的外汇资金,拉抬香港市场相关公司的股价(没有回归计划的公司几乎没有出现拉抬股价现象),从而为A股创造一个高价的发行。这种行为养肥了自己,同样也养肥了拥有H股的外国投资者。巴菲特就是因为中投公司的拉抬意图才使得自己拥有的几十亿股中国石油股票在15倍的高价得以顺利地抛售套现(不然谁会接盘呢)。唯一遭受损失的只有我们内地投资者,绝大部分是我们广大中小投资者(因为基金也是广大百姓的钱)。
实在是痛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