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是农业大县,近年来,威宁县政协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统领政协各项工作,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省、地政协的指导和县委的领导下,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促进发展作为政协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协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参大政议大事与办好事办实事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和专委会的基础作用,发挥政协优势,紧密联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实在在地为“三农”服务,积极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积极建言献策着力服务“三农”
“三农”问题是党委、政府关注的问题,也是政协关注的问题。威宁县政协积极建“三农”之言,献“三农”之策。通过调研、视察、提案、协商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关注“三农”。政协委员利用会议、提案、建议等方式,积极建言献策。近年来,政协班子成员常深入所联系的乡镇,政协常委会议题,委员反映社情民意和提建议都涉及“三农”,委员提案390件,涉及“三农”100多件。
二是调研视察。威宁县政协积极组织政协委员开展调研视察活动,并通过认真分析研究、精心撰写调研视察报告,为党委、政府建言献策,所写的《高度重视,采取措施,完成草海截污水工程的调研报告》、《关于香港威力国际有限公司在威宁县投资建成淀粉有限公司情况的调研报告》、《抓好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的调研报告》、《关于威宁县退耕还林工程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威宁县劳务输出的调研报告》、《县政协委员视察全县烤烟收购工作的情况报告》、《威宁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民族地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调研报告》、《威宁县中药材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等,报送有关领导阅批,在有关媒体上刊发,引起了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加大帮扶力度助农增收致富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政协履职的首要任务。按照县委的要求,县政协先后联系么站、金斗、雪山等乡镇的工作。在联系乡镇工作时,积极探索新阶段扶贫开发新模式,在政协委员中发出了扶贫开发、助农增收的《倡仪书》,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为助农增收致富作贡献。
一是坚持制度。县政协班子成员每人都联系一个乡(镇),各专委会、室负责人协助分管主席抓扶贫工作,县政协办公室每年选派一人参加党建扶贫。坚持开展“干部职工下基层,服务三农办实事”活动,每年组织机关干部职工支农一次,坚持一年慰问一次特困户、贫困党员,召开一次扶贫工作座谈会等制度。
二是扶贫济困。近年来,政协班子成员、机关干部职工坚持深入到联系乡镇、村就捐资助学、贫困党员帮扶、“4321”帮扶、改茅建房等工作,扎实开展。协调交通局、发改局、水利局、建设局、恒昌水泥厂、草海水泥厂等单位共出资10万元,扩宽硬化了县城江西街路口至威毕公路300米的路面,解决了群众进出难的问题;组织政协委员资助1万元在双龙乡凉山村四方井村民组建小水窖,为龙街镇小米村协调解决10万元饮水工程款,解决了群众饮水困难;协调县民政局出资3万元解决雪山镇法地村部分计生困难户的建房,干部职工积极捐款5000元为雪山镇大发村三组二女结扎户李明忠建房等。
三是项目带动。县政协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争取各级九三学社的关心和帮助,各级九三学社为威宁举办迎接西部大开发、医疗卫生专家讲座、生态旱厕操作技术及现场示范会、医疗卫生帮带解疑、抗击“非典”知识、畜牧业与市场、禽流感防治和动物冠状病毒防治、波尔山羊与威宁山羊改良、水果蔬菜栽培生产与市场、杂交肉牛养殖等知识讲座21次,培训医疗卫生、农业等专业技术人员5000多人次;为威宁县免费义珍贫困患者3000多人次;提供各种信息,为威宁县生态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引进由九三学社中央、九三学社贵州省委等单位出资、引资43.4万元帮建草海镇白岩村杂交肉牛养殖示范小区,目前已建成标准化牛圈28间、饲料青贮室1间、疫病防治室1间、消毒池1个,可集中饲养肉牛120头,年出栏肉牛300头以上,可为小区内的200多户农户人均年增收1500元左右,从而使小区内饲养杂交肉牛的200多户农户走上富裕之路。
引进了贵阳市蔬菜办在威宁建设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基地,拉动了群众增收致富的步伐。
联系台商贵州修矿业发展有限公司向威宁县捐赠10头三元杂交仔猪,有力地推进了畜牧业的发展。
积极努力,使投资500万元的草地建设项目落户威宁,为发展农村经济注入了新活力。
明确一名副主席协助县政府落实了在县境内总投资8亿元的格闹河电站、总投资17.6亿元的牛栏江象鼻岭电站的报批、预审等工作,经多方努力,两个水电站开始动工建设,将有力解决威宁县群众用电紧、用电难的局面。
四是企业带动。通过协调和做工作,引进水矿集团投资1.3亿元年产90万吨原煤的矿井到辖区东风镇地盘上投资建设;引进四川乐山海天集团投资8000多万元,建设年产40万吨的机焦厂;引进贵州物资集团投资240多万元,在东风镇建设了年产6万吨的焦化厂;引进浙江省江山市大华物资有限公司在山王庙投资300多万元建设了年产6万吨的焦化厂;引进贵阳金盛有限股份公司投资250多万元在结里建焦化厂等。这些企业的引进,有力地解决了群众就业难、增收难的问题。
五是工程带动。发挥牵线搭桥作用,与云南省宣威市政协共同协调,组织协商两县市交通等部门在辖区龙场镇格朵村与宣威市阿都乡姜棚村交界的可渡河干流湾滩处修建了长26米、宽8米、高16.5米的石拱“姜格友谊桥”;修建了连结辖区哲觉镇与宣威市得禄乡两乡镇的公路和解决了边界群众长期没有解决的有关问题;修建了总投资400万元的辖区金钟镇与宣威市双河乡相连的“新都大桥”,此大桥即将竣工等。这些工程的启动竣工,解决了威宁县部分乡镇和宣威市部分乡镇群众往来交通困难的局面,有力地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加大了群众的经济收入。
三、引资建校助学培训骨干教师
树立提高农民素质从小孩抓起的理念。针对乡村办学条件差、学生读书难等问题,充分发挥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为全县教育办实事。
一是引资建校助学。联系民盟省委筹资30万元在么站镇修建“新街小学”,引进民建省委落实22万元资金援建教学楼为12个教室,900多平方米的草海镇陕桥小学,引进港资10万元帮助牛棚镇红旗村修建嘉龙希望小学;争取民盟中央社会服务部援建东风镇玉塘小学等校,逐步改善了乡村办学条件。
二是培训骨干教师,积极争取九三学社及各级组织的资助,选派威宁民族中学、威宁二中5名教师到无锡进行培训,有力地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
四、抓好智力支边促进经济发展
按照“突出智力、拾遗补缺、服务经济、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注重实效、持之以恒”的原则,威宁县政协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智力支边工作。
通过努力,争取九三学社中央投资1.5万元兴建草海镇西海村图书室,捐赠价值1.5万元的图书,县政协为图书室提供了部分办公桌椅,改善了条件,为群众营造了一个学知识、学技能的环境,为该村科技兴农、农民增收奠定了基础。
通过协调联系,九三学社中央派专家赴威宁县开展“亮康行动”,为50名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解除了白内患者失明的痛苦,使“亮康行动”正式在威宁县启动。
威宁县政协取得以上这些成绩,主要是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党政支持、各方协作是政协履职的保证。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副主席洪绂曾、贺铿,中国工程院院士任济周,以及农业部、国家环保总局等一大批知名专家和高层领导多次深入威宁开展调研,对解决威宁的“三农”问题和进一步搞好政协工作进行具体指导帮助,促进威宁经济、社会的发展;县委、县政府尽力支持政协履职,在办公设施、车辆配备、经费保障等方面给予了一定的支持,使政协的办公条件有所改善,确保了政协工作能正常开展。同时,对政协组织的视察、考察、外出学习培训等都尽予以支持;各部门、乡镇积极配合政协调研、视察、办好事实事等。
二是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是政协履职的关键。在政协委员中和政协机关开展以“五个一、四个参加”即提供一条有价值的信息,反映一件真实的社情民意,写好一件提案,办好一件好事实事,撰写一篇调研或探讨性的文章;积极参加政协组织的会议、调研、视察及社会联谊活动等为主要内容的争当优秀政协委员和机关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活动。每年通过推评、考核,表彰了一批优秀政协委员、委员优秀提案和先进工作者,充分调动了政协委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了委员的主体作用和专委会基础作用。三是加强管理、提高素质是政协履职的前提。建立了激励委员履职的机制和政协机关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制度,进一步建立完善履职的规章制度20多个,促进了政协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每年对政协委员进行一次培训,并开展“学法学章”和统战、政协理论知识竞赛活动,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等多种形式宣传政协委员风采。
四是加强政协自身建设,提高履行职能的水平。认真做好委员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委员的综合素质和参政议政能力。加强常委会建设,推进常委会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发挥其在履行职能中的领导作用。从组织上、措施上加强专委会建设,配备好工作力量,使专委会的基础作用得到更好地发挥。坚持抓好政协宣传,拓展宣传载体,提高宣传质量,不断扩大政协的社会影响。进一步推进政协机关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围绕为统一战线服务、为政协委员服务、为政协工作服务的宗旨,大力弘扬敬业、协作、务实、奉献精神,提高工作水平和办事效率,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学识丰富、业务熟练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把政协机关建成真正的“委员之家”。
五是不断加强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班子成员带头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决定,个人分工负责,工作相互协作,勤沟通、多商量、求实效,注重以良好的人格、人品、人缘来团结各界并身体力行,增强了政协的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并以此带动和推进了政协干部队伍建设,形成了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良好作风,树立了政协机关的新形象。
一、积极建言献策着力服务“三农”
“三农”问题是党委、政府关注的问题,也是政协关注的问题。威宁县政协积极建“三农”之言,献“三农”之策。通过调研、视察、提案、协商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关注“三农”。政协委员利用会议、提案、建议等方式,积极建言献策。近年来,政协班子成员常深入所联系的乡镇,政协常委会议题,委员反映社情民意和提建议都涉及“三农”,委员提案390件,涉及“三农”100多件。
二是调研视察。威宁县政协积极组织政协委员开展调研视察活动,并通过认真分析研究、精心撰写调研视察报告,为党委、政府建言献策,所写的《高度重视,采取措施,完成草海截污水工程的调研报告》、《关于香港威力国际有限公司在威宁县投资建成淀粉有限公司情况的调研报告》、《抓好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的调研报告》、《关于威宁县退耕还林工程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威宁县劳务输出的调研报告》、《县政协委员视察全县烤烟收购工作的情况报告》、《威宁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民族地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调研报告》、《威宁县中药材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等,报送有关领导阅批,在有关媒体上刊发,引起了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加大帮扶力度助农增收致富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政协履职的首要任务。按照县委的要求,县政协先后联系么站、金斗、雪山等乡镇的工作。在联系乡镇工作时,积极探索新阶段扶贫开发新模式,在政协委员中发出了扶贫开发、助农增收的《倡仪书》,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为助农增收致富作贡献。
一是坚持制度。县政协班子成员每人都联系一个乡(镇),各专委会、室负责人协助分管主席抓扶贫工作,县政协办公室每年选派一人参加党建扶贫。坚持开展“干部职工下基层,服务三农办实事”活动,每年组织机关干部职工支农一次,坚持一年慰问一次特困户、贫困党员,召开一次扶贫工作座谈会等制度。
二是扶贫济困。近年来,政协班子成员、机关干部职工坚持深入到联系乡镇、村就捐资助学、贫困党员帮扶、“4321”帮扶、改茅建房等工作,扎实开展。协调交通局、发改局、水利局、建设局、恒昌水泥厂、草海水泥厂等单位共出资10万元,扩宽硬化了县城江西街路口至威毕公路300米的路面,解决了群众进出难的问题;组织政协委员资助1万元在双龙乡凉山村四方井村民组建小水窖,为龙街镇小米村协调解决10万元饮水工程款,解决了群众饮水困难;协调县民政局出资3万元解决雪山镇法地村部分计生困难户的建房,干部职工积极捐款5000元为雪山镇大发村三组二女结扎户李明忠建房等。
三是项目带动。县政协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争取各级九三学社的关心和帮助,各级九三学社为威宁举办迎接西部大开发、医疗卫生专家讲座、生态旱厕操作技术及现场示范会、医疗卫生帮带解疑、抗击“非典”知识、畜牧业与市场、禽流感防治和动物冠状病毒防治、波尔山羊与威宁山羊改良、水果蔬菜栽培生产与市场、杂交肉牛养殖等知识讲座21次,培训医疗卫生、农业等专业技术人员5000多人次;为威宁县免费义珍贫困患者3000多人次;提供各种信息,为威宁县生态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引进由九三学社中央、九三学社贵州省委等单位出资、引资43.4万元帮建草海镇白岩村杂交肉牛养殖示范小区,目前已建成标准化牛圈28间、饲料青贮室1间、疫病防治室1间、消毒池1个,可集中饲养肉牛120头,年出栏肉牛300头以上,可为小区内的200多户农户人均年增收1500元左右,从而使小区内饲养杂交肉牛的200多户农户走上富裕之路。
引进了贵阳市蔬菜办在威宁建设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基地,拉动了群众增收致富的步伐。
联系台商贵州修矿业发展有限公司向威宁县捐赠10头三元杂交仔猪,有力地推进了畜牧业的发展。
积极努力,使投资500万元的草地建设项目落户威宁,为发展农村经济注入了新活力。
明确一名副主席协助县政府落实了在县境内总投资8亿元的格闹河电站、总投资17.6亿元的牛栏江象鼻岭电站的报批、预审等工作,经多方努力,两个水电站开始动工建设,将有力解决威宁县群众用电紧、用电难的局面。
四是企业带动。通过协调和做工作,引进水矿集团投资1.3亿元年产90万吨原煤的矿井到辖区东风镇地盘上投资建设;引进四川乐山海天集团投资8000多万元,建设年产40万吨的机焦厂;引进贵州物资集团投资240多万元,在东风镇建设了年产6万吨的焦化厂;引进浙江省江山市大华物资有限公司在山王庙投资300多万元建设了年产6万吨的焦化厂;引进贵阳金盛有限股份公司投资250多万元在结里建焦化厂等。这些企业的引进,有力地解决了群众就业难、增收难的问题。
五是工程带动。发挥牵线搭桥作用,与云南省宣威市政协共同协调,组织协商两县市交通等部门在辖区龙场镇格朵村与宣威市阿都乡姜棚村交界的可渡河干流湾滩处修建了长26米、宽8米、高16.5米的石拱“姜格友谊桥”;修建了连结辖区哲觉镇与宣威市得禄乡两乡镇的公路和解决了边界群众长期没有解决的有关问题;修建了总投资400万元的辖区金钟镇与宣威市双河乡相连的“新都大桥”,此大桥即将竣工等。这些工程的启动竣工,解决了威宁县部分乡镇和宣威市部分乡镇群众往来交通困难的局面,有力地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加大了群众的经济收入。
三、引资建校助学培训骨干教师
树立提高农民素质从小孩抓起的理念。针对乡村办学条件差、学生读书难等问题,充分发挥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为全县教育办实事。
一是引资建校助学。联系民盟省委筹资30万元在么站镇修建“新街小学”,引进民建省委落实22万元资金援建教学楼为12个教室,900多平方米的草海镇陕桥小学,引进港资10万元帮助牛棚镇红旗村修建嘉龙希望小学;争取民盟中央社会服务部援建东风镇玉塘小学等校,逐步改善了乡村办学条件。
二是培训骨干教师,积极争取九三学社及各级组织的资助,选派威宁民族中学、威宁二中5名教师到无锡进行培训,有力地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
四、抓好智力支边促进经济发展
按照“突出智力、拾遗补缺、服务经济、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注重实效、持之以恒”的原则,威宁县政协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智力支边工作。
通过努力,争取九三学社中央投资1.5万元兴建草海镇西海村图书室,捐赠价值1.5万元的图书,县政协为图书室提供了部分办公桌椅,改善了条件,为群众营造了一个学知识、学技能的环境,为该村科技兴农、农民增收奠定了基础。
通过协调联系,九三学社中央派专家赴威宁县开展“亮康行动”,为50名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解除了白内患者失明的痛苦,使“亮康行动”正式在威宁县启动。
威宁县政协取得以上这些成绩,主要是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党政支持、各方协作是政协履职的保证。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副主席洪绂曾、贺铿,中国工程院院士任济周,以及农业部、国家环保总局等一大批知名专家和高层领导多次深入威宁开展调研,对解决威宁的“三农”问题和进一步搞好政协工作进行具体指导帮助,促进威宁经济、社会的发展;县委、县政府尽力支持政协履职,在办公设施、车辆配备、经费保障等方面给予了一定的支持,使政协的办公条件有所改善,确保了政协工作能正常开展。同时,对政协组织的视察、考察、外出学习培训等都尽予以支持;各部门、乡镇积极配合政协调研、视察、办好事实事等。
二是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是政协履职的关键。在政协委员中和政协机关开展以“五个一、四个参加”即提供一条有价值的信息,反映一件真实的社情民意,写好一件提案,办好一件好事实事,撰写一篇调研或探讨性的文章;积极参加政协组织的会议、调研、视察及社会联谊活动等为主要内容的争当优秀政协委员和机关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活动。每年通过推评、考核,表彰了一批优秀政协委员、委员优秀提案和先进工作者,充分调动了政协委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了委员的主体作用和专委会基础作用。三是加强管理、提高素质是政协履职的前提。建立了激励委员履职的机制和政协机关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制度,进一步建立完善履职的规章制度20多个,促进了政协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每年对政协委员进行一次培训,并开展“学法学章”和统战、政协理论知识竞赛活动,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等多种形式宣传政协委员风采。
四是加强政协自身建设,提高履行职能的水平。认真做好委员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委员的综合素质和参政议政能力。加强常委会建设,推进常委会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发挥其在履行职能中的领导作用。从组织上、措施上加强专委会建设,配备好工作力量,使专委会的基础作用得到更好地发挥。坚持抓好政协宣传,拓展宣传载体,提高宣传质量,不断扩大政协的社会影响。进一步推进政协机关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围绕为统一战线服务、为政协委员服务、为政协工作服务的宗旨,大力弘扬敬业、协作、务实、奉献精神,提高工作水平和办事效率,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学识丰富、业务熟练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把政协机关建成真正的“委员之家”。
五是不断加强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班子成员带头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决定,个人分工负责,工作相互协作,勤沟通、多商量、求实效,注重以良好的人格、人品、人缘来团结各界并身体力行,增强了政协的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并以此带动和推进了政协干部队伍建设,形成了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良好作风,树立了政协机关的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