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品牌的中国》(三)


崛起《品牌的中国》(三)

2007年最新出炉拙作《品牌的中国》内容概要之三

南京冠生园之变... 45

中国的品牌企业正是从这种市场环境、消费环境中磕磕绊绊的成长起来的。屈指算来,中国企业真正接触、学习乃至实践品牌经营的时间,应该不会超过28年,这也是中国真正进入市场化的年纪。其起步之晚、起点之低,较之欧美发达国家、较之我们的日韩近邻,人们有目共睹。

顺德转型 晋江转向... 47

2000年开始,一些实力较强的晋江企业转向品牌,在国内掀起了声势浩大的运动鞋造牌运动。但是由于缺乏经验,晋江鞋企不约而同的走上了一条“明星+电视广告”的品牌打造之路,一时间,运动鞋的品牌代言人成了体育明星、影星、歌星的“群英会”,同时大家又都简单攀比着投放央视体育频道,一度央视五套投放广告的运动鞋企业中80%以上来自福建晋江,被人戏称为“晋江卖鞋频道”。

恒源祥“羊、羊、羊”... 48

如果说在十几年前,恒源祥毅然甩开南京路上小商店的羁绊,开始追求品牌的公众认知度,是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方面有了质的进步的话,那么在今天不少企业还一味追求知名度甚至是恶名度的提升,则意味着形象竞争力的明显落后了。但是对于大批初出茅庐、缺少品牌投入、缺少理论与实践支撑的中国企业而言,整个的商业大环境让他们学到的,似乎也只有血拼价格、炒作名气两条因陋就简的路可走。

家电品牌曾经“领先”... 49

十年前的326日,长虹宣布从即日起其所有品种的彩电,在中国61个大中城市的150家大型商场,一律大幅度让利销售。人们普遍认为,这一事件在中国品牌竞争进程上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以此为起点,价格大战在中国市场上星火燎原,从彩电蔓延到家电,从家电蔓延到目前我们所能享受到的绝大多数商品与服务。

 

第七章 学习海尔好榜样... 51

落实真诚到永远... 52

张瑞敏把“砸冰箱”作为只可能发生在那个年代的故事,“当时的海尔只有六百多人,现在是五万人,当时一年生产几千台产品,现在一年要生产几千万台产品。当时海尔是从抓质量开始起家,像砸冰箱这件事,很多媒体都宣传过,但是现在你想砸也不可能了,如果再出质量问题,不是这么少一点,当时只有几十台,现在动辄就是几万台了。”

巨无霸品牌启航... 54

说到国内润滑油领域的品牌建设,就不能不提到刚刚并购至壳牌麾下的统一润滑油的品牌营销崛起。2003320日,伊拉克战争聚然打响第一枪,央视也开始了大容量的转播,当时握有央视黄金段位广告的统一,仅用8小时便制作出一则以“少一些摩擦,多一些润滑”为口号的新版广告,这一经典传播行动也获得了当年最成功的品牌事件营销之誉。

中国创造加速度... 55

“虽然我国自主品牌发展的时间不长,但已经有一些企业形成了一批比较有影响的著名品牌,有的还正在跨入世界级品牌的大门。”薄熙来部长在全国自主出口品牌建设工作会议评价说,“这些企业在创建品牌的过程中,走过了艰苦的道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其他企业学习借鉴,它们本身也代表了我们民族的创新能力。”

与时代风尚同行... 56

TCL的徐航带我去看了他们的设计团队,刚一进办公室,就见到一面硕大的创意墙,上面密密麻麻的贴着数以百计的照片、报道、设计草稿,徐说:我们的设计师不论走到全球哪里,都会把认为能够代表流行时尚的元素带回来,贴到这里,这些设计可以是家具的、首饰的、香水的,任何反映消费趋势的着色、材质、图案等等,都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灵感,只有捕捉到时代风尚,我们的品牌才可能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