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暴民说”是一道虚拟的道德牌坊


 

  周明华

  当下纷纭世界,不是俺们不明白,而是它变化快。不仅是现实的空间被这“门”那“门”弄得咱们六神无主,且在虚拟时空的网络世界也逐渐摩登和“实贴”起来——也来一番这“门”事件和那“门”事件。最近在各大网站和BBS论坛上,闹得口水四溅及至硝烟弥漫的“铜须门”事件,就是这样的虚拟不“虚”,偏要去傍“拉链门”的典型。有网友曾高调评价它是“2006年最具轰动性的网络事件”。

       如此轰动效应的结局看来是在所难免矣!无论是虐猫风波还是铜须门事件,当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对“网络暴力”之不理性的讨伐洪流中时,说明我们的社会越来越趋于智识和文明。网民几乎不约而同地同情这位发出悲情贴声称爱妻幽月儿被铜须从网上“勾走”的丈夫。数百上千的网友把所有的激情和精力毫无保留地点燃,再一块块的向“铜须”扔着冰冷的板砖。

       似乎众网民不将铜须砸趴在地誓不收“砖”。甚至有网友建议“以键盘为武器砍下奸夫的头,献给那位可怜的丈夫做祭品”——血雨腥风、凄风惨惨的网络风暴已然卷起。笔者粗略地看了一些予此的评论,不是说呼吁网络文明,就是直指网络侵权和网民“群体性暴动”。但是,依我看,没这么悬乎。说白了,这起事件只是公众对现实中的“第三者”的憎恨情绪在虚拟网络上的一次习惯性延伸罢了。

 我们知道,但凡男盗女娼,有违人伦之事,其中情势勾结连绵,错综复杂,就是在现实中人,十有八九也难以理清。为人夫君,辛苦操业,一不留神冷落妻子,自当无奈;而妻独守空房,心生寂寞,怨念遂生,将情嫁于网络,也是无奈;而不管是网上网下的第三者,则多是放浪之人,纵有丝毫真情,也恐难伸张,不得张扬,不见天日,也必将被众网民的口水淹没。

  基于此,笔者对遣斥网民的冲动和“无理性从众”行为归结为一种暴力甚至罪恶有一种天然的反感。“网络暴民说”以何为依托?揭露虚拟平台里的伪道德被众声音或明或暗地指为“暴民”,那么,那些在现实生活中抛掉身上仅存的公德和操守的恶性侵权者,我们又该如何冠之于“暴”呢?就连现实生活中的那些利用既得优势包着二奶、N奶者,还继续在疲沓法律和道义鞭苔下吃着昧良心的安胎,我们还有一丁点理由来义愤填膺地指着网屏的虚拟“情劫”充当道德的裁判者?

 在当下,虽然互联网未赋予网民“网上集体恣意扔砖”的自由,但目前也未有一条法律禁止过网友的“从众文化心态”。网民在合乎法律的规定前堤下,有通过网络渲泄自己喜怒哀乐的权力和表达观点的自由,即便这种渲泄有时非理性,接近原生态,甚至观点过激。即便如此,我们的社会也应将此看作是社会和谐体系中的一记小微澜。因为,在网络林区里,各色的鸟儿装扮而成的是七彩纷呈的斑斓世界。而众口一辞,以言论加罪毕竟让人心悸。

 事实上,网络言论和网民原生态声音需要理性和合理引导,我们的社会也亟待呵护网络民意沿着健康而良性的轨迹成长。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看到网络为正义、公平、良知的强大思想力量提供一方宽阔的交融、互动的平台,而绝非毫无根据的武断地指斥他们就是精力过剩的“网络暴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