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取代失效的“上证综指”?


谁将取代失效的“上证综指”?

 

——世界流行“成指”,上证“综指”已过时

 

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 董登新(教授)

 

在所有沪深股市指数中,唯有上证综合指数使用时间最长、且计算从未间断过,因此,它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曾在我国赢得了投资者和媒体的一致认可,并在沪深指数系列中一直处于最为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最重要的风向标。

正因如此,上证综合指数一直成为中国股市的“晴雨表”或“指示仪”。然而,随着上交所的不断扩容,尤其是特大超级航母——中国银行与工商银行上市后,在“四两搏千斤”的“权重杠杆”微妙作用下,上证综合指数遭到了明显的“操纵”,现如今明摆的事实是:只要操纵“工商银行”一只股票,就完全可以将“上证综指”玩弄于股掌之间。请问:这样的综合指数我们还需要它吗?

为此,投资者开始越来越不信任上证综合指数,而且批评、指责和质疑上证综合指数的声音越来越高。实际上,上证综合指数真的老了,它已不合时宜,该是到了“退位让贤”的时候了。

其实,世界上的大多数股票价格指数都不是由证交所编制的,而是由媒体、金融中介、证券服务机构来编制并发表的。例如,著名的道琼斯30指数(DJIA)就是由《华尔街日报》的主办者道琼斯公司计算的;标准普尔500指数则是由世界知名信用评级公司——标准普尔公司计算的;日经225指数则是由日本经济新闻社计算的;伦敦金融时报100指数是由英国最著名的报纸——《金融时报》计算的;我国香港最有名的恒生33指数则是由恒生银行计算的。

由于这些股指不是由某一证交所直接编制的,因此,它至少带来两大好处:第一,指数计算撇开了市场竞争因素影响,结果会更为公平、更为科学、更为可信;第二,指数计算可以“无私”地超越证交所的地界,为投资者提供全国股市的“统一”大市场指数。例如,全球最重要的道琼斯30指数(DJIA)的取样范围便含盖了全美股市,包括纽约证交所、美国证交所和NASDAQ等主要市场。这样的指数不仅在国内权威,而且在世界范围也有巨大的影响力。

从世界各国的股指来看,凡是成熟的市场、知名的指数,几乎都是采用成份指数(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成指”)来编制计算的,综合指数(即“综指”)几乎不见踪影。

究竟原因何在?道理很简单,随着股市的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上市公司及挂牌证券将会越来越多,而采用全部挂牌股票作样本的综指计算必将工作量越来越大,而且“吃亏不讨好”。由于股市中存在的大量垃圾股会扭曲价格信号,并且从计算技术上讲,以全部上市股票作样本往往还会存在普遍性的过大误差。

相反,从统计学意义上来说,抽样调查不仅在推算精度上可以高于普查,而且更节省计算工作量,从而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在全球股市上,凡是知名的股价指数,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成份指数,例如前面所述的道琼斯30指数(30个样本)、标准普尔500指数(500个样本)、恒生33指数(33个样本)、日经225指数(225个样本)、金融时报100指数(100个样本)。

我们从中不难发现,国外这些知名的成份指数取样,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由蓝筹股组成的小样本;二是由代表性股票组成的大样本。前者如道琼斯30指数和恒生33指数,它们都是以本地区股市中一流的蓝筹股为样本的;后者如标准普尔500指数和日经225指数,它们则是以本地区股市中最有“代表性”的股票为样本的,它注重样本的代表性覆盖。由此可见,世界各国的成份指数的取样主要有两种取法,即小样本和大样本两类。此外,这些成份指数也是超越单个市场的狭隘界限的。比方,道琼斯30指数的取样就跨越了纽约证交所、美国证交所和NASDAQ

根据上述分析,笔者认为,我国目前最有发展前途和现实价值、也是最有希望尽早取代上证综合指数的,应该是中证指数系列中的沪深300指数、中证100指数。此外,笔者建议,中证指数系列还应该新设计并计算一个“小样本”成份指数,如中证30指数或中证50指数,以反应中国“最精华”上市公司的概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