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的某天下午6时,太阳雨集团销售公司市场部副部长张玉国在公司餐厅吃过晚饭后,走入位于集团二楼的培训中心,在这里他和很多同事们通过卫星接收系统,接受北京时代光华教育学院老师的管理课程在线培训。白天工作之后,晚上足不出户他就可以在公司里接受系统的高级培训了。
是月,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秘书长
太阳雨商学院:发力的信号?
中国新能源行业首家卫星商学院为什么能够落户太阳雨公司?在成立仪式上,太阳雨集团董事长
诚然,卫星商学院折射出企业在发展中学习的压力,然而却又不仅于此,种种迹象表明,太阳雨卫星商学院高调亮相绝不是孤立的事件,其实是在“高速发展——提升健身——再发展”的大背景下采取的一项战略措施,是与近期一系列动作紧密关联的,荣获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签约太阳能“镀膜之父”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哈
对太阳雨而言,我们甚至可以把商学院看成是企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是企业全面领先计划中的关键一环。属于长远有效的智力投资,如果能达成既定目标的话,就能抓住机
遇超越同行,全面拉大与大部分同行的差距,上升到更高的战略竞争平台之上。太阳能产业发展的新态势促使太阳雨频出重招,以目前行业大环境来看,太阳能行业已经进入了品牌割据的序曲时代,从目前太阳能的品牌割据来看,以中国名牌为例,山东(3)、北京(1)、江苏(3)三足鼎立之势已成,太阳雨居于其中,逆水行舟,磨剑多年,自然要一鼓作气,必须寻求发力,发力是多年努力的必然需求,也是市场竞争的胜利法门。然而如何发力?成为更加耐人寻味的悬念。
卫星商学院:看上去很美?
卫星商学院,提供的是一种基于网络平台的、在线学习的培训方式,号称企业培训整体解决方案。它的核心是多媒体演播中心通过专线等方式将课程传送到卫星上行站,上行站卫星以广播方式将各类课程广播到指定的远端用户,,实现文字、语音及视频的交互。其实企业商学院模式在国际上流行已久,早在1955年通用电器就成立企业商学院,在《财富》全球500强公司中,有高于70%的企业拥有自己的商学院。国内涌现出了春兰大学、海尔大学、联想商学院、亚信商学院、新希望商学院等一大批企业商学院,随后华为、中兴、蒙牛、美的等也相继建立起自己的商学院。
打造学习组织一直是国内众多企业生生不息的目标之一,企业的培训经过了过去热情高涨的时代,正在逐步回归理性。企业培训似乎存在着一个难解的悖论:培训不好白白浪费资源,万一真的培训好了,往往难以避免员工拍屁股走人。算来算去,培训好像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所以,卫星商学院究竟有多大实际的效果,是否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一切还得实际效果说了算,毕竟有关知识、理论从卫星传下来一直到工作应用,其过程之复杂不亚于任何一条产品生产线。这其中往往有令企业水土不服的状况出现,一方面源于教育内容的西方化、理论化、模式化,在实用性方面大打折扣,另一方面远程教育难以达到面对面教学的效果,尤其是互动的氛围。
对企业而言,能否适应这种学习模式,如何利用好这种资源,如何消化这种“智力快餐”,使其摆脱花瓶角色,这将是左右这次卫星商学院最终成败之间的胜负手,太阳雨如何吃下太阳能行业的第一只“螃蟹”值得期待!
太阳能企业培训的春天在哪里?
早在几年以前太阳能行业协会的领导就对企业提出过“上水平上档次上规范”的要求,可以看出,对于新兴的、粗放型的中国太阳能产业来讲提升内功是多么地重要。其实,和这个土生土长的、土里土气的产业不相称的是,中国的太阳能企业和企业家们学习的积极性又是何其地高涨。笔者见过和听到过许多位企业家深更半夜去拜访专家,很多企业的教室里一到晚上就门庭若市,很多企业老总给手下发了一本又一本的管理书籍。可惜,中国太阳能产业还像是一片沙漠,文化的绿洲和管理的绿荫还有待时日。也正如整个产业内无参照、外无引进一样,产业的内训、外训学习模式也无可遵循,及今还没有见到一条高效的企业学习成长路径。几年前某太阳能企业为高管提供国内知名大学的在职MBA教育,耗费巨资和大量精力,最终结果却是,仅仅一年后人才大量流失,企业竹篮打水一场空为人做了嫁衣裳,为中国太阳能企业学习培训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案例。
“从董事长到操作员工都要接受培训”,分管集团人力资源的太阳雨副总
业的专业课程,要为太阳能企业的干部员工量身定做。在已经开始的商学院培训中,考勤纪律已被视同上班制度,而考试成绩和出勤也将要与当月的绩效考核挂钩。不难看出,太阳雨卫星商学院已在新的起点上开始了太阳能企业培训的探索之路。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秘书长
中国太阳能健身:不可承受的使命之重
从世界范围看,能源危机的阴影越来越浓重,世界各国不约而同地进行着能源安全建设。而中国的传统能源拥有量相对需求量严重不足,于是新能源的发展任务被提上日程。2005年通过的《中国可再生能源法》,从提出议案到法律出台实施,前后不到两年时间,速度之快罕有,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国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迫切需求和巨大压力,中国正在将可再生能源列入国家能源战略之一。很显然,中国太阳能产业正逐渐成为经济热点。我们可以把太阳雨商学院以及中国太阳能企业的自觉健身行为放到行业背景上看,或许可以解读到更多的内在信息。
近年的国家战略性舆论,无论是建设和谐社会,还是创新中国的呼吁,客观上无不为太阳能的发展铺平了光明大路。产业的长期默默发展,壮大,走过筚路蓝缕的坎坷之路,不期与国家的能源大政产生了交叉点,承载了新能源建设的历史重任,也拥有了国家的立法支持,获得了长足发展的保障。太阳能产业的地位正在不知不觉间发生悄悄变化,逐步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在多年的艰苦跋涉之后,一夜之间迎来了春天。
中国太阳能产业,在先天不足的情况下,对内要承担新能源发展的任务,对外要肩负民族产业报国的厚望。坦白讲,目前承受这样的历史重任还是有点力有不逮的,技术、质量、市场等问题依然纷乱如麻,困扰着这个拥有数千家粗放型小企业的朝阳行业。国家有关部门正力图逐步引导行业步入正轨,最明显的例子是,2005年一次性为太阳能行业颁发七块中国名牌,评定十二家国家质量免检产品,为行业发展确定了第一集团的阵容,希望太阳能产业早入正轨。
这是一个大好的机遇,在全新的起跑线上,包括太阳雨在内的第一方阵中的企业都很清楚:在一个平台上,谁的速度快谁的目光远,谁就有更大的胜算笑到最后,谁就最有资格扛起民族太阳能产业的大旗。
我们期盼着,中国太阳能产业百花开过,一朵比一朵更加芬芳。
(文/张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