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源于古代匈奴


突厥的祖先起源于中亚咸海地区,追溯起来,突厥应该是匈奴的别支。后来迁至叶尼塞湖上游。突厥最早游牧于中亚的叶尼赛河上游,后迁徙到高昌(今吐鲁蕃)北山(今博格多山),以从事锻铁而著名。5世纪中叶,柔然征服突厥,把他们迁到金山(今阿尔泰山)南麓。

公元552年,即南北朝的西魏时期,突厥在首领阿史那·土门的率领下,大败柔然,占领漠北地区,建立了突厥汗国。国势最强时,疆域很广阔,东到辽东,西到中亚黑海一带,中到贝加尔湖一带。就连现在的蒙古人民共和国和内蒙古自治区,一直到渤海这一带的地方,向西则控制了西域一带地区,全部被突厥汗国所控制。

公元583年,突厥分为东西两部,即东突厥和西突厥,二者为了争夺汗位不断地发生内战。唐朝建立之初,突厥倚仗强大的力量,两次侵扰关中,威胁唐都长安。629年,唐太宗派大将李靖和李勣等率10余万大军分道,出击东突厥。630年,唐朝攻灭东突厥。657年,西突厥也为唐朝所灭。

安史之乱后,唐朝军队撤出中亚,突厥再次活跃起来。约在公元1000年,以酋长塞尔柱为首的一支突厥人侵占伊朗。公元1055年,攻入巴格达。公元1071年,北上拜占庭,占领小亚细亚,形成一个大国,史书上称为“塞尔柱突厥”。随后,因内讧而迅速瓦解,分成许多小国,其中一个是位于小亚细亚西北角的“鲁姆苏丹”国,又称“罗姆苏丹”。

12世纪末,留在中亚的突厥人建立花剌子模国,都城乌尔鞬赤,包括中亚,伊朗、阿富汗全境,为中亚一个大国。公元1216年,成吉思汗派商队450人出使花剌子模,结果仅留一人回来报信,其余全部被杀。成吉思汗再次派使者前往抗议,结果又被杀。

公元1218年秋,成吉思汗亲率20万大军征讨花剌子模。很快,花剌子模为蒙古攻灭。花剌子模国王没诃末逃到里海的一个岛上,并在那里死去。在蒙古人的逼迫下,突厥族大量西迁,最后来到小亚细亚,同塞尔柱突厥人和睦相处,后来从鲁姆苏丹国得到一块位于达达尼尔海峡南岸的封地。

公元1242年,罗姆苏丹在蒙古人的打击下瓦解。来自花剌子模的突厥人,在首领奥斯曼的率领下,乘机打败临近的各部和拜占庭,宣布独立。公元1326年,夺取小亚细亚重镇布鲁萨,定为首都,称奥斯曼突厥。居住于小亚细亚的突厥人很多,他们与希腊人、亚美尼亚人等多种民族长期融合同化,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被称为土耳其人,也称奥斯曼土耳其人。

“土耳其”一词,就是从“突厥”转化来的。因此,奥斯曼突厥又被称为奥斯曼土耳其。也就是今天土耳其的前身。所以,公元十一世纪后,在国外有的史籍中使用的“突厥”,已经不限定于原来的突厥人,而是对一切操阿尔泰语系突厥语诸民族的共称。

为了达到分裂和控制新疆的目的,某些老殖民主义者进而把新疆称为“东突厥斯坦”(与之相对应,今天的中亚诸国被称之为“西突厥斯坦”),编造所谓的新疆是“东突厥”人的家园。而事实上,从公元前六十年,汉朝设置西域都护府起,新疆就是中国疆土的一部分。此后,中央政权对新疆的管辖没有间断。

然而,在二十世纪初以后,一小撮狂热的新疆分裂分子与宗教极端分子,根据老殖民主义者的歪理邪说,编造了一套“东突”理论,鼓吹“东突厥斯坦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其民族有近万年历史。

20世纪初到20世纪40年代,东突分裂势力先后在新疆建立了五个非法政权。公元1919年,在喀什建立的南疆回教国。公元1932年,在和田建立的伊斯兰教国。公元1933年,建立了东突厥斯坦国。公元1937年,建立了维吾尔伊斯兰国。公元1944年,在苏联的操纵下,建立了东突厥斯坦人民共和国。

以上这五个政权的寿命都不长,多则两三年,少则几个月。但是,影响极坏,开了一个在新疆建立以维吾尔民族为主体的伊斯兰国家的先例。直至今天,这些政权也经常被新疆的分裂分子所利用,认为他们曾经有过政权、立法等国家标志。甚至还得到一些国外使领馆的支持,从而为他们的分裂行为,寻找历史理由和现实根据。

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疆和平解放,由于中央政府的有力治理,先前建立非法政权的分裂势力没有了活动场地。于是,他们的那些头目纷纷逃往中亚和西亚地区,另起炉灶,其中逃往土耳其的最多。他们在国外拼凑了很多东突分裂组织,继续在国外进行着破坏祖国统一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