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失的农业教育


  自2003年国务院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以后,对阻碍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外在因素分析研究比较得多,对其内因和与农业、农村经济、农业教育的辨证关系分析研究少。近期研究表明,阻碍农村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学习内容不符合农村学生的不同需求。农村教育的症结之一是农村职业教育,这是由城乡教育差距的长期性这一基本国情所决定。我们在惊呼农村教育的问题时,却疏忽了农业教育正在流失、弱化和濒临瘫痪,农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背离的事实。
                                         
     一、农业教育体系在流失

     随着上一世纪末我国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其它行业的教育经过资源结构的调整优化而得到充实和提高,而农业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因其弱势产业教育的特征与发展规律不适应简单市场化运作,在不同程度上被削弱、流失,甚至瘫痪。全国农村职业初高中基本上处于"有校无生"的瘫痪状态,办了几十年的农民夜校一夜间关了门1)。

     90年代曾经鼎盛一时的农业中等职业教育受到极大冲击,366所学校经各地调整,不足200多所,目前还在减少,有的脱掉"农字帽",有的升为高职学院,有的被合并,这里值得商榷的是因招生困难而选择适应社会和教育发展规律的调整无可厚非,不应"一刀切",但盲目合并、削弱和脱离农业是令人堪忧的现状,我国的地区相当于国外一个州和省,连1所农业职业学院都没有,迟早会出现问题。各省1、2所的农业大学也因没有相应配套政策和项目支持,缺乏更多直接为农村发展服务的具体计划与有效措施,高中初等农业教育层次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也趋之淡弱。

     “轻视农业、远离农业、放手农业”并不是个别现象,人们更多的是直接关注餐桌上的农产品,却很少关注与之息息相关的人才与教育的极端重要性,这不仅是农业行业以外发生的故事。农业院校的层次、结构、专业、特性、优势、职能、任务、投入、支持都已经成为遥远的迷雾幻影,建国56年来全国人民苦心构建的农业教育资源和体系被弱化和流失,我们在刚刚起步阶段却仿效了后工业化国家的后院。“8:2”(农业专业、学生、农村学生只占20%,甚至更少)现象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仅剩外壳的农业学校改换门牌只是时间问题。

     二、农民素质正在下滑

     因没有及时对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采取相应的支持与配套政策,农业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被削弱、流失和瘫痪现象及其对农民素质和农村发展的影响正在凸显。农民素质提高缓慢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村教育与农村学生和农民的实际需求不相适应,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和网络被削弱、流失和濒临瘫痪。在农村教育和农民教育的源头上决口,无论怎么呼唤也无济于事,农民素质提高缓慢是不争的事实。上世纪90年,当时村干部中有不少是农业院校毕业生,而现在全国70多万个行政村中,大部分村干部是初中文化程度,甚至还有文盲、半文盲。当前,我国农村中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4.8亿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占40.31%,初中文化程度占48.0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1.62%,大专以上只有0.5%。农业部的调查数据表明,懂得如何使用农药的农民不足三分之一2)。 在农村和农业人才教育被削弱的情况下,无论如何频繁进行单项改革也只能治标。

     近期研究表明,农村劳动力中农村妇女已经占60%-70%,农村妇女已经成为农村经济活动中的主要劳动力。农村妇女的素质可以代表和决定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现状和未来。根据全国妇联和统计局2001年9月公布的抽样调查结果,我国从事纯农业劳动的农村妇女比例为82.1%,比男性高17.4个百分点.而兼营非农性生产经营活动的男性为35.3%,比女性高近一倍。根据2000年全国妇联的抽样调查,农村女性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上比例是42.3%,比男性高21.8个百分点;58.8%的女性只有小学以下文化程度,比男性高21.9个百分点;农村女性文盲率为13.6%,比男性高9.6个百分点。农村劳动力女性化的发展趋势,使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继续呈下降趋势3)。

     三、农业和教育部门紧密合作是应急对策

     目前,农民职业与成人教育有些恢复,出现生机并取得一些效益,弥补了农村教育薄弱的环节,但各级政府运作下的形式主义不少,缺乏长效机制,与农村居民的实际要求差距较大。在农村学校教育和职业学校教育十分脆弱、甚至弱化和流失的情况下,仅靠以政府牵头组织的短期、应急、群众性和科普教育,还远远满足不了农村居民和农民的不同需求,应从教育制度、体制和运行机制这一源头上找出根源,通过制度与机制建设治理根本,并与农民成人职后教育相衔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与农民职业教育体系和机制,完善农业教育体系和机制,为农村居民的全面发展和农村现代化服务。

     为什么鼎盛一时的农业教育体系以如此快的速度远离农业,不能不使人深思。这可能是制度性流失,应引起高层领导关注。美国、日本、法国、德国都是人均GDP达到3万多美元的发达国家,但是他们的农业教育体系仍完好无损,从初高中基础教育阶段融会的农业教育、农业职业高中(中等农业教育)、高职农业教育、高等农业教育体系支撑着国家农业的兴盛和繁荣,进而支撑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持续发展,也是以人为本的和谐、诚信、安康社会的制度保障,这可能就是我们常喊的“科教立国”。农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的离异,反映出农业和教育部门的空缺,无疑给农业与教育部门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法制与制度文明取代口号文明是根本,而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是立足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