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陈云寿

1990年参加工作,在****建筑总公司当工人,后历任资料员、工长、施工员、项目总工、施工处处长。2006年进建和房地产公司任总工程师、工程部经理。2011年任总工程师兼总裁助理。

对组建农业合作社的一点思考


给群友的建议

近来没发声,却一直关注。根据各位讨论的话题,有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两种思路:1、先打造团队再寻找项目;2、有现成的项目,组建团队来运作。

二、利弊得失:

第一种思路。出发点和优点:“关乎全民族危机,除了团结几乎无解”“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人心齐,泰山移”“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弊端:虽有看好的前景、坚定的信念,但缺少实体支撑,近似于无的放失、画饼充饥,很难疑聚力量。列宁曾说“工人阶级正是从自身的利益中理解革命真理的”。所以,组建...

Read more

由近期新闻热点想到的


         从国庆到收假后的这一周,热闹一直没有消停。当人们尚未从祖国强大的喜悦中回过神来的时候,一连串的怪事就接踵而来。

    首先,是美国苹果公司决定重新上架一款曾被禁止的香港地图应用。这款地图是一个名为“HKmap.1ive全港抗争即时地图”网站手机版。该网站因能即时显示香港警察所在街头区域而被“乱港暴徒”广泛使用,用以躲避警察逮捕。

    10月5日,NBA休斯敦火箭总经理莫雷到亚洲宣传,在推特上发了“为自由而战,和香...

Read more

读“公开反对改革开放的开除”有感


写文章,我是业余的,是独自宣泄、独自陶醉的那种。写评论,纯属班门弄斧一类。

昨日,在红歌会网,看了署名仲鸣(媒体人)发表的,《“公开反对改革开放的开除”,申明底线》的文章,总有异样感觉。虽然该草案针对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表面看似乎与我等贫民头百姓无关,但毕竟有过“共产主义接班人”的经历,有些话不吐不快。为了不受“断章取义”误导,试图百度全文一睹尊容。在查而无果的情况下,一向长得着急的我,仅就看到的内容,作如下思考:

“改革开放”这一玩法自古就有,延续至今,几乎从没中断过。作为一个语...

Read more

冤有谁洗


         窦娥,“冤屈”的代名词。

当有人说比窦娥还冤时,可能有自嘲的意味和夸张的成分。现实生活中真正比窦娥还冤的,毛主席算第二就没人能算第一:

第一、国人向来有盖棺定论的传统。他是共和国历史上唯一的、被定义为晚年犯有严重错误、被评价为“三七开”的领导人。他的思想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而他所领导的一干人等全是圣人,没犯错误,也没过失(至少到现在为止,我没看到过已故领导人的悼词和个人简介中有这样的提法,更不要说被写进历史决议)。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功劳归大家,过失只一人。与之相对应的邓...

Read more

“快餐”随笔


    快餐之于当下,犹如蚂蚱之于晚秋。

这里所说的“蚂蚱之于晚秋”,不是指蹦达不了几天,而是说在一定时间段内存在的普遍性。不管情愿与否,当人们享受着快餐带来的便利和兴奋时,很少有人静下心来,深究这一现象带来的利弊得失。就常见的快餐种类而言,我们可以粗略的把它分为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两类。虽有介于两者之间、被非主流称之为快餐的灰色现象,毕竟难登大雅之堂,不必展开联想、过分解读。

物质层面的快餐,就是散落于大街小巷的快餐店。因其具有便捷实惠的特点,尽管食材的安全、卫生令人质疑,但对人体的损害似乎还不明显。对时下在城市流动工作的低收入阶层,也算&...

Read more

漫话“婚姻与爱情”


自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自由与爱情》横空出世以来,“爱情”这个舶来品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立马受到众多文艺青年和少男少女的连袂追捧。地位骤然稀里糊涂飙升,达到空前的、超越生命存在、仅次于对自由追求和向往的高位。而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起决定作用,且延续了数千年的“婚姻”,却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他的结晶。似乎缺少了爱情,人类就只有断根、绝种的份。

短命诗人的信仰和胸意不容置疑,少男少女迸发出来的激情和冲动也无需否定。毕竟文学创作、精神向往跟事物本质不是一回事。常识告诉我们:生活中矛盾到处都有、也无法避免;理想和实质的差距客观存在,有时甚至荒谬绝伦;对...

Read more

雅俗共欣赏,荤素一锅烩


什么是雅?什么是俗?这是文艺爱好者喜欢谈论的话题。
一般认为“雅”是高尚、美好的,“俗”是普遍、大众甚至是带有低级趣味的。的确,作为相对独立的语词或语句,很好看出是“雅”是“俗”。要是把他们放在不同语境中,那可就不好说了。从两个概念包含的范围看,无论独立的语词还是宏篇巨著,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两者的边界很模糊。也正因为中国的语言文字有神奇而伟大的本质特征,所以“雅”“俗”二者,不论在时间、空间乃至语境上,才无时无刻不发生着绝妙变化。
以&l...

Read more

“褚时健事件”带来的思考


这里所说的“褚时健事件”,是指今年3月5日,有云南烟草大王之称的,原红塔集团董事长褚时健去世后,网络上[特别是微信上]涌现出铺天盖地、漫天飞舞的纪念性帖子一事。
对于褚时健,虽然长期以来都是典型的焦点人物,但云南人对他的认识,大多停留在名号上。360百科显示,褚时健1928年出生于农民家庭。1949年参加云南武装边纵游击队,任2支队14团9连指导员。1953年,任区长、区委书记。1958年-1978年,被打成右派,下放红光农场改造,后任新平县畜牧场、堵岭农场副场长,曼蚌糖厂、戛洒糖厂厂长。1979年10月,玉溪卷烟厂厂长。1987年,玉溪卷烟厂成为中国同行业第一...

Read more

解读“崇元”


 

 

“崇元”读起来并不拗口,听起来还算顺畅。

公司从注册到运营三年多了,对于“崇元”的命名和Log设计的初衷,员工却知之甚少。总经理于斌曾多次要我对企业命名、Log的设计意图,用文字描述以利员工理解,皆因诸事烦扰而未能遂愿。现公司渐入正轨,近来闲暇,有必要对其加以说明:

人类对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追寻一直孜孜以求,对事物本来面目的探索从来没有停止。为何非要如此?一言以蔽之:按规律办事。公司的命名正是基于这一观点提出来的,也是创建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崇”即为推崇、尊崇;&ldquo...

Read more

书画同框


民间不仅有书、画同源,还有书、画同框之说。

从目前所看到的古字画中,“书”是对“画”的一种凝练的抽象表达,而“画”则是对“书”的一种美艳的具象反映。二者之间有种相互说明、相互衬托的互补关系。有时,一幅画,取个恰当的名会显得意境深远,一首诗,配幅贴切画就让人回味无穷。

自小三把家庭弄垮、大棚蔬菜把季节搞乱后,书与画之间的这种默契也随着网络文学的出现而变得扑朔迷离。除搭配的随意性外,更多把“画”作为吸引人看“书”的工具。也就说在淡化传统的同时,增...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