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王雍君

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北京财经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

当前对财政政策是否积极之论辩肤浅的令人震惊


  在过去30年中,中国从来没有出现过真正系统的需求不足,真正的问题在于供给过剩。把制造业大国家非常容易出现的供给过剩与本质上截然不同的需求不足混为一谈,不只反映无知,也反映根本性的误判。

  近期再度升温的“积极”财政政策之争显露的肤浅和狭隘,极易将财政政策的论辩引向错误甚至危险的方向。中国真正需要的并非“积极”或“不积极”(消极)的财政政策,而是瞄准可持续性、战略优先性和要素生产率的兼容性财政政策。部门间的是非之辩应服从于这一考量。

  受2008年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自2011年起明显地转向了(中...

Read more

若防火墙破裂,国库改革或全盘皆输


  《预算法》修正案二审稿在取消央行经理国库条款、避免提及“代理”与“经理”的同时,以多达6个条款的篇幅(第51-52条、54-56条、83条)构造出一个实质性的国库代理制框架。这些条款一方面赋予财政部门在政府现金与银行账户管理方面的过度裁量权,包括以“行政法规”、“财政部门的规定”和含混不清的用语为财政专户预设极低的准入门槛,另一方面却对“两个直达”、“零余额”和“定期报告(公款动用)”这些标准TSA机制中的关键要素未置...

Read more

守护好纳税人钱包 攸关全体公民核心利益


  去年,全国财政收入103740亿元,比上年增长24.8%。这等于说,每个中国人每年直接或间接向国家纳税接近1万元。整体而言,政府已经由过去的“穷政府”迅速变成了“富政府”。现在,钱多得甚至花不出去。高层级政府的银行账户里沉淀了许多钱。6月份央行资产负债表显示财政存款高达2.7万亿元。如果加上其他公款账户余额,沉淀的资金还要大得多。

  公款是纳税人的钱。纳税人就是不知名不知姓、但每天都在为国家作财政奉献的芸芸众生。他们是共和国大厦的脊梁。对于每个个体来说,这些钱来之不易。如何对待与处置公款,守护好纳税人钱包,不仅攸关全体公民的核心...

Read more

从防火墙机制看《预算法》修正草案之不足


  2012年7月6日开始,《预算法》修正草案(以下称草案)由全国人大在互联网上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为期一个月。至此,费时经年、远非顺风满帆的《预算法》修订工作进入一个关键性阶段。

  重大而复杂的任务

  浪费性支出行为(比如备受瞩目的“三公消费”膨胀)、炫耀性的“政绩工程”、挪用与滥用公款、利用拨款的权力谋私、基于私利目的制订与解释法律法规间的冲突等现象,逐步浮出水面并呈蔓延之势,“国家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个人化”发展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现行《预算法》于1995年1月1日实施,至今历时近1...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