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朱文信

朱文信,亦名闻中,70年代出生,哲学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曾先后于英国伯明翰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上海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等学术机构访学,现于中国美术学院社科部工作;主要文章有《梵,吠檀多,瑜伽》(载北京三联《读书》2011年第9期),《全球化时代诸宗教相遇时的一种选择 》(北京三联《读书》2010年第1期),《第二轴心时代的福音书》(北京三联《跨文化对话》第26期),《阿凡达里的东方元素》(《上海书评》2010年3月),《商羯罗的智慧瑜伽》(北京大学《哲学门》第23期)等。 结集作品有《梵·吠檀多·瑜伽》、《愚鲁斋札记》、《精神的黄昏》和《精神的守则》等。

伊索寓言第65则


流传于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原名《埃索波斯故事集成》,其故事起初在民间传播,到了公元前三世纪左右才成书。相传其中的故事是一名埃塞俄比亚的黑人奴隶所做,“伊索”即是“埃塞俄”的谐音,可见此人亦如阿Q一样,因出身的低贱而令其真实姓名消遁无踪。伊索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是当时古希腊的萨摩斯岛贵族——哲学家克桑弗的家奴,作为古希腊哲学的故乡,萨摩斯岛可算是一个鼎鼎大名的所在,伟大的哲人毕达哥拉斯和伊壁鸠鲁都先后诞生于此,而哲学家克桑弗的名气可远不如他的这个丑陋无比、而又智慧无穷的家奴、一个寓言大师。另据传,该家奴是哲学家为了愉悦他美丽的妻子克列娅而从远方带来的一件有趣的礼物。
   其第65...

Read more

爱,就是阳光


文字其实是有生命的,好的文字是优秀的生命,可以长久存在,甚至可以垂范千年而不衰,坏的文字仅仅是拙劣的造物,它在这一头一经诞生,便在那一头很快消失。对好文字的阅读可以扶助着我们精神的生长,逐渐步入华美的心灵殿堂,而坏文字不但败坏了我们的趣味,而且更可恶的是,还斫伤了人性。那么,一个问题出来了:好文字如何去识别呢?
    我认为起码有这么两个特征:一,必是充满着个性的气息,是一个人十分私己的心灵体验和精神表达。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得知,共性的经验在文学王国里,其价值是不高的;二,必是有情的文字。载有情感温度的文字才能轻易步入读者的心灵,唤起人性的共鸣,敲打他者的心扉。古人云:“无情者不得...

Read more

两种哲学和歌德对史怀哲的启示



 “世上真正善意,献身的人,非常罕见。在我们这个时代,是不适合于理解,也无资格比拟这种人的。史怀哲博士就是真正善意、献身于世的人。”
——(英国)罗素

一种哲学是源于人类的独创,一种哲学却是自古长存的。前者可谓是思考的喷火,发而为德意志哲学伟大的思辨体系,对自然和世界施加压力,并使之屈服于人类的理性权能,这种哲学虽然令人感动,但有如过眼云烟;另外一种哲学却是原初的自然哲学,朴素而单纯,它也许会在某些历史时段被人淡忘,但总是能够持续显现,反复地主张其权利。这种哲学在古典时代的东方是一种生活方式,并无丝毫张...

Read more

两部奥义书


曼都卡奥义书
  (Mandukya Upanishad)
  
  
  编者按:《曼都卡奥义书》产生于公元前六、七世纪,是印度古代吠陀哲学典籍《奥义书》中最精深的一种,又名《唵声奥义书》。全书共分四章十二节,散文体裁。本奥义书描述永恒的声音唵如何代表整个宇宙,以及唵又如何与清醒、作梦、深眠和超意识四种状态相关联,人们修炼本奥义书的义理,可获得最高的开悟,使个体与宇宙至上本体融合为一。
  
  第一章
  (一) 哈里·唵(Hari OM)。遍宇宙皆是唵。以下为唵作详细的解说。过去、现在及未来的一切都是唵。那个超越时间、空间和因果作用的也是唵。
  (二) 不论在此处、彼处和一切处,所看到的一切都...

Read more

让鲁迅成为往事(上篇):当精神处于弱势的时候


   一
  鲁迅的意义在于,他以一己柔弱之躯向我们展示了,作为一个有尊严的人,如何永久地保持了与恶势力战斗的不妥协精神;又是如何站在时间的边缘对邪恶时代展开了永久性批判的勇者形象。而且,为了让这种批判尽可能地持久和有力,他不愿意做任何无谓的牺牲。他必须在各种绝境中脱身、保全自己的生命和持有的信念,要以无边无尽的韧性来与各种强权或变相强权及丑恶作不懈的对抗。他在《空谈》一文中说:“在战士不多的地方,这生命就愈宝贵。所谓宝贵者,并非‘珍藏于家’,乃是要以小本钱换得极大的利息,至少,也必须买卖相当。以血的洪流淹死一个敌人,以同胞的尸体...

Read more

理想是精神界强者的事业


一个人这么说:“泥泞没什么不好,千万不要怕它弄脏了自己。理想虽然很干净,但它也容易令人窒息。就我而言,我怀疑这‘应该是什么’,还要问,这‘应该’是从哪里来的? ”
   其态度看似理性,实为犬儒。无非是怀疑理想主义的空疏无凭,而现实纵然泥泞,但毕竟踏实,稳固,胜过理想多多。将理想当作空想来看待了,因怕理想失落的虚空而宁愿躲进现实温暖的怀抱,甚至可以忍污纳垢,这可是终于怯懦了!却全然忘了从现实中一起步便趋向了理想,不断地起步,便不断地靠近理想,理想历来是英雄的事业,是精神界强者的事业!
  

Read more

智者会主动地恢复人与自然的关系


上次给四川来的朋友做了一个“山水永嘉”的讲座,在开篇我重新解读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义蕴。朱熹在<论语集注>中云:“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动静以体,乐寿以效。动而不括故乐,静而有常故寿。
   除此而外,还必须注意,无论是仁者,还是智者,皆是贤人,周子曾云“贤希圣,圣希天。”这种“乐山”,“乐水”的行为实为“希圣希天”的“道法自然”的行为,也就是人类主动亲善自然的行为,以故圣人逢水必观 登高必赋。说到底,讲的就是一个“天人合一”,而不是“天人乖背”,山水,就是“天”,即自然。在孔子看来,仁智者会主动地恢复人与自然的关系。
  

Read more

黄宾虹谈传统与创新


 自古至今,由新而旧,旧而又新,去旧换新,如衣食住皆然。不过除弊兴利,仍是穿布吃米盖茅屋做起,不能别寻新的。从来没有之物为新。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以耳目口鼻所同有,惟学识之高低不同。学画舍中国原有最高之学识,而务求貌似他人之幼稚行为,是无真知者。云非循环复古,是学古知新,乃为真知。力求真知,孜孜不倦,乃为笃好,不可不辨。
 师承接受,学有所本,虽或变迁,未可言创。必也拯救时弊,力挽狂澜,不肯随波逐流以阿世俗,乃为可贵。
 吾人生于千百名画家之后,神奇工巧,似已为古人用尽,无可变移,岂非一大恨事。好为怪诞者,徒袭“我用我法”之语,摒弃古今名人真迹为不足观,自恃聪明...

Read more

印度圣者语录选(翻译)



1,任何事情都有赖于人的心意。没有纯净的心意,无事可以达成。换句话说,求道者也许领受过他的古鲁(精神导师)和神的恩惠,领受过皈依者的晋献,但是,如果没有“一”的恩惠,他必将跌进悲伤。而那“一”就是——纯净的心意。对求道者而言,其心意还必是亲切而高尚的。

2,无需为头脑的过多疑虑而诧异。人们容易发现,单一纯粹地将事情付诸实践是困难的,充斥大脑并使之分神的的会是诸多庞杂的事情。

3,为精神上的修行而选择隐蔽的地点,这是必要的。当树苗尚未壮大,篱笆是必要的。但是,当其全然成熟,兽类便无法对它加以伤害。所以,经过一些年的冥思修行,当心性全然成熟以后,你就可以呆在任何一个地方,你就可以...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