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魏炜

1990年--2001年在新疆工学院工作,历任新疆工学院管理工程系副主任、主任,副教授
2001--2003.12 在新疆大学工作,硕士生导师,历任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
2004年7月-2006年6月,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博士后
2006年7月-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副院长

共生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


 

  我今天的主题「共生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讲的是结构性的改变,怎么让企业来应对内部条件的变化和外部环境的变化?

  1

  华帝的商业模式创新

  我们先从一个简单的例子开始。

  几个月前,华帝搞了一个神操作,就是碰瓷世界杯的法国队夺冠。这个事做得非常成功,虽然这个过程当中有一些小插曲。正如第一期「知室·共生课堂」有位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有缺陷可能才是完美的一个表现」。

  那么华帝成功在哪呢?就是它仅仅花了三四千万人民币,就做到了大概5亿甚至10亿人民币都达不到的宣传策划效果。

  这个做法实际上有商业模式创新的这些工具方法在指导它。同时,实...

Read more

合伙人制:盛名之下的5大陷阱!


  很多合伙人制之所以值得商榷,在于没有把业务交易关系和治理交易关系的边界分清楚。

  两种交易关系:

  业务交易关系主要是面向交易过程,是针对每一笔交易而言。可按照交易是否通过市场化定价来划分为市场交易、非市场交易以及介于这两者之间的状态。

  治理交易关系主要是面向组织,是针对组织的剩余权利(包括收益权和控制权)而言。可按照是否有所有权关系划分为所有权交易、非所有权交易以及介于这两者之间的状态。

  在收益分配和权利分配上,实质上业务交易关系和治理交易关系是可以分别处理的。业务交易关系主要关注的是某一个交易,影响的是现期收入;治理交易关系主要关注组织,影响的...

Read more

怪异商业基因孵化的这些企业投资门路


  有些公司(如非死不可Facebook)它简直就是在烧钱,但为什么像比尔·盖茨和李嘉诚这样的聪明人,却舍得大把投钱给它?2007年这两位的慷慨投资,实际上是认可了还不赚钱的非死不可上百亿美元的估值!“推特”(Twitter)也不赚钱,估值也有37亿美元;“够胖团购网”(Groupon)刚刚拒绝了谷歌60亿美元的收购报价。为什么这些公司有这么高的估值?

  原来它们在创建一种“平台型商业模式”,其可怕之处,是能够让平台上的用户和商家之间、用户和用户之间,形成一种“正反馈”机...

Read more

高通商业模式成功的奥秘


  说起3G,读者都应该知道高通,这是一家制定3G通信标准的公司,并以输出标准,收取IPR(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知识产权)转让费而获利。

  在业界流传一句话:“一流企业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卖技术,四流企业做产品。”这句话强调了标准的重要性。当然,事实上不管是定标准,做品牌,还是卖技术,抑或是做产品,都不乏成功的例子。

  做产品,很自然地,卖什么吆喝什么,最后得到的利益是比较传统的销售收益减去生产成本,收益不高,但是心理负担也不大。卖技术,则要找到下家,把技术的卖点说清楚。能不能卖一个好价钱,得到多大...

Read more

盈利模式:固定、剩余、分成?


  为什么全球最大的电器连锁巨头百思买在中国会遭遇困境?同样是连锁卖场,为什么国美、苏宁采取的是固定租金加分成佣金的模式,而百思买、沃尔玛却选择价差模式?作为曾经的创投市场神话,ITAT的急转直下是否跟商业模式背后的硬伤有关?这些问题实质上,都与企业对盈利模式的选择有关,确切的说,与对固定、剩余和分成三种盈利模式组合所做出的选择有关。

  商业模式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两个利益相关者(不妨称之为甲方和乙方)一旦发生交易,就不免对其收益进行分割。

  如果甲方的收益跟整个交易的产出(一般为交易总金额量)不存在直接的联动关系,则我们称甲方获得了固定收益;相应的,总收益减去甲方得...

Read more

商业模式: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


  近年来,商业模式屡屡成为业界的焦点。创业板提出“两高六新”标准,最后一个“新”就是指“新商业模式”。风险投资评价企业的三大标准分别为:市场空间、商业模式和管理团队,商业模式在其中占据核心地位。美国管理协会近期的一项研究表明:全球企业的新商业模式开发投入在创新总投资中的占比不到10%!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根据统计,美国企业创新成功有60%是商业模式的创新!

  然而,商业模式的确切定义是什么?什么是好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包括哪些要素?学者和管理者却莫衷一是,众说纷纭。

  事实上,一套完整的商业模式理论框...

Read more

打破“做不大”魔咒


  关于中国企业如何做大的问题,人们争论了很多年。无论是多元化、专业化,还是近几年流行的一体化,都各有利弊,且如果只是其中一种,容易出现较大的问题和风险。我们经过多年研究得出,单边平台的商业模式可以帮助许多中国企业打破“做不大”的魔咒。

  多而不强、大而无利、专而不大

  先来看看多元化、一体化、专业化对于企业的风险。

  企业实施多元化模式有两大风险:一是由于不同业务间差异极大,管理复杂度将成倍增长,内部协调与管理成本有可能居高不下;二是多元化企业多半采取事业部制或矩阵式管理,产生巨大的代理人问题与交易费用,运营效率将不可避免地下降。因此,多...

Read more

了不起的合作社


  合作社似乎很老套,但丹麦的农业合作社、瑞典的住房合作社、西班牙的雇员合作社等鲜活的案例,却把这一老套的把式演绎成经典的商业模式。原因在于,它们使总交易成本降到了最低,而这是企业家设计交易结构的最高目标。

  公司制的盛行,使很多人认为出资方拥有控制权和剩余收益索取权是一种天然的制度安排。但是,市场的创造力总是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雇员、供应商、客户……都可能成为企业控制权和剩余收益索取权的拥有者,从而向我们展现了各种鲜活的所有权交易结构。例如,大家熟知的美国新奇士桔农协会,是一个供应商拥有控制权和剩余收益索取权的合作社。而最大的银行信用卡联盟VISA...

Read more

别迷信财务安全指标


  人们经常把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视为企业财务安全的重要指标,认为数字出现问题,企业就岌岌可危。因而,不少企业设定了资产负债率水平上限和流动比率下限。国资委考核国有企业时,也给出了资产负债率上限。银行在对企业信贷资信评级的指标体系中,也占有很大权重。以前企业申请上市时,证监会还要求除银行、证券、保险和航空四大行业外的其他行业的企业资产负债率不能超过70%。不少企业管理层和证券投资分析人员会来评价企业财务风险高低和后续融资空间的大小。例如,把流动比率高、资产负债率低的上市公司视为后续融资空间大。

  但事实的真相是,用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来评价或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和后续融资能力,过于...

Read more

谈核心竞争力不如谈有效优势


  企业做战略管理时,常常用到三个着名的概念:关键成功因素,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但三者与战略制定究竟有何关系?很多人其实并不清楚。事实上,这三个概念都有局限性。

  战略管理主要有两个分析方式:一是由外而内的产业结构分析及竞争对手分析,二是由内而外的资源本位企业观。其中,关键成功因素对应产业结构,竞争优势则对应竞争对手,两者均从属于第一种分析方式。而核心竞争力对应企业自身的资源、能力属性,从属于第二种分析方式。

  太笼统的“关键成功因素”

  关键成功因素是指一个产业中,那些最能影响企业在市场上取得成功的因素。通过波特五力分析找到影响因子,再...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