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来源的设计:为利益相关者编织一张生态价值网络
在你的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是否互相吸引并发生交易?它们间的交易,是否因为你的存在,而变得交易价值更高、交易成本更低或交易风险更小?能否为你所有的利益相关者编织一张生态价值网络,让它们各取所需、各得其所?
盈利模式是指以利益相关者划分的“收支来源”及相应的“计价方式”。
此前我们讨论的“固定、剩余、分成”,“过路费、油费、分享费等”和“组合计价”,都属于不同的计价方式分类。这一期,我们将探...
作者文章归档:魏炜

2001--2003.12 在新疆大学工作,硕士生导师,历任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
2004年7月-2006年6月,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博士后
2006年7月-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副院长
宝中:小旅行社五年做成全国老大?
好的商业模式,总是可以创造出比竞争对手更高的运营效率和扩张速度。深圳市宝中旅行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中旅游)不到三年时间,就创造了其他旅行社几十年都未必能够成就的业绩。
宝中旅游总部在深圳,2007年改变商业模式,年底就成为深圳最大的旅行社。2009年将商业模式复制到重庆、成都,三四个月时间成为当地散客市场第一名。即使在哀鸿遍野的2008年,也保持了超过20%的增长率。是怎样的一套商业模式,让宝中旅游如此成功?故事要从宝中旅游2006年底获得出境游组团资格说起。
2007年之前的深圳旅游市场,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两头乱。哪两头?组团和出团。组团通常采用两种形式:直营...
企业可以怎样定位?
企业战略的核心命题就在于选定一个企业可以据为己有的位置,而定位是战略的核心,同时也是构建一个优秀的商业模式的起点。定位需要回答的问题主要有三个:企业的业务是什么?目标客户是谁?应该向他们提供什么样特征的产品或服务?
对企业的业务进行定义是创造一个杰出定位的最重要的一步,因为业务定义会对企业所收集到信息起过滤作用,它将告诉企业的决策层哪些机会应该抓住,哪些应该弃。一家企业通过业务的定义可以界定出谁是自己的客户和竞争者、谁是自己的合作伙伴、自己应该有什么样的资源和能力。
反复探究“我们究竟处于什么行业”是回答企业的业务是什么的一个非常好的开始。...
商业模式六大密码
什么样的企业能赚钱?
最近,深圳一些企业家在做一件事——把艺术品投资做成普通人都能做的事儿。这是一个新模式,他们实际上是把别的行业模式引到艺术品行业来了。
艺术品行业有两种常见模式,一种是拍卖,另一种是个人的私下交易。但深圳的企业家开了一个交易所——文化产权交易所。在这个交易所当中,他们把一幅一幅的画,比如张大千的,拆成一份一份的,每一份都有一个价格,大家可以买卖。艺术品有鉴赏价值,有增值和创造价值的能力,但以前都是富人才能享受。如果交易所这个实验成功,不管钱多钱少,都可以拿出1000元、2000元钱参与艺术品的投资...
为“多元化”正名
很多专家指责“多元化”,建议企业最多只能进行相关多元化。却不知专业化企业失败数量之多、比例之大,亦不遑多让。多元化企业的业务之间完全可以没有经营上的协同效应,它们只需要金融协同。
国内不少学者和投行人士反对企业搞多元化。他们常说:70%左右的欧美企业多元化失败,企业应关注核心业务和核心能力,最多进行相关多元化。这种论调的假设前提是:企业的资源能力是有限的,同时一定要通过内部积累来获取。但事实并非如此。专业化企业失败的数量之多、比例之大,亦不遑多让。企业也可以通过收购或利益分配机制聚合外部资源能力。同时,多元化企业的业务之间也完全可以没有经营上的协同效...
渠道未必为王
魏炜 朱武祥
与其他产业链环节相比,渠道并没有必然高人一等的特质。某些渠道之所以强势,是因为其上下游利益相关者的分散和弱势。
大前研一说过:谁掌握了渠道,谁就掌握了明日帝国!对此我们一直持怀疑态度。当今世界最令人激动的苹果公司、建立PC芯片帝国的英特尔、建立了PC操作系统帝国的微软,都没有自己掌控渠道。相反,在渠道上浸淫多年的百思买在中国举步维艰、节节败退。
渠道并不高人一等
与其他产业链环节相比,渠道并没有必然高人一等的特质。任何产业链环节的地位高低与价值大小,取决于竞争结构、价值创造模式和管理执行能力等。
很多人都认为渠道赚钱,但...
微笑曲线批判
产业链环节并无优劣之分,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各有存在价值。一个健康的产业链必须是多种企业生态的结合,才能形成可持续的商业生态系统。
施振荣在《再造宏碁》一书中阐述了著名的“微笑曲线”理论。他认为,在一个由研发设计、原材料采购、运输、生产制造、订单处理、销售、批发零售和品牌所构成的产业链中,两端蕴藏的价值最高,即研发和品牌,价值最低的是中间环节的生产制造。
持“微笑曲线”为圭臬的人常常这么说:一个芭比娃娃在中国的出厂价是1美元,在美国卖到9.9美元,价格翻了近10倍!利润都被拥有品牌和研发设计的国外企业赚走了。不少经济...
小企业要有大智慧
从定位、业务系统、盈利模式和现金流结构方面去创新自己的商业模式,小企业们都能够找到打败大企业的路径。
市场竞争中,大企业在资金、渠道、供应商、管理水平等方面所建立起来的竞争优势,往往都会让那些打算进入这个市场的小企业胆战心惊。然而,即使是金钟罩也有罩门,每一个成功的大企业背后都有死穴,这也就是说,后来者会有办法打败大企业的。具体来讲,从定位、业务系统、盈利模式和现金流结构方面去创新自己的商业模式,小企业们都能够找到打败大企业的路径。
飞格达:用合作撬动利益相关者
通常情况下,业务系统往往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因此在创新商业模式时,关注每一个利益相关者的...
产业链,未必好产品
近期,国内相继发生了双汇“瘦肉精”事件和蒙牛牛奶中毒事件。双汇在事后的解决之道则仍是“硬一体化”的全产业思维。在继《全产业链批判》一文后,作者继续追问:食品安全,全产业链行得通么?
产业链,未必好产品
越是大型的食品企业,原料越依赖上游供应商。据统计,国内肉类加工企业自己养殖生猪的比例并不高,最高的也就60%,且规模越大,自给率越低,双汇、雨润的自给率仅为20%~30%。食品企业与原料供应商合作大多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除了收购关系,二者不存在其他隶属关系。这种模式降低了公司投入,提高了利...
全产业链批判
全产业链要抛弃拥有各个环节的“硬一体化”思路,换之以专业化控制整个产业链的“软一体化”思维。
中国企业家对“做大做全”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狂热。他们总认为全产业链利润最多,成本最低,风险可控,还轻松省心。真是这样吗?
全产业链利润最多吗
表面上看,全产业链可以赚取所有环节的利润,当然利润最多。但这种思维的问题在于只做了加法—算利润总额,没有做投入产出比的除法运算。不同环节,能赚取的利润率完全不同。有的环节可赚取高毛利,有的环节只能赚取微利,有的环节只能够保本甚至亏损&h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