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李红艳

主要著作:
电视内外:作为文化阶层的服务业农民工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4
启蒙与建设:当代媒体从业人员职业化路径初探,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3 
乡村传播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第一版,2014年第二版  
福柯(译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乡村传播与城乡一体化:北京市民与农民工传播关系之实证研究,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 2009   
传播学研究方法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8   
乡村传播与农村发展(主编)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7媒介组织学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7   
中国乡村传播学(主编)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5
新农村:帮你经营乡村文化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7
Media Change in China Dr.Kovac Verlag 2005   
天人合一 中华文化的审美之魂(参编)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8  
主持的课题项目:  
(1) 大众媒介与进城务工人员关系研究,国家社科基金2010  
(2)餐饮服务业中女性农民工艾滋病预防信息干预模式及效果评估(国务院社会动员项目,2007)、
(3)农民工预防艾滋病信息宣传效果及干预模式研究(全球基金第三轮,2006);   
(4)传播活动者的经济行为分析(教育部项目);
(5)电视媒体对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影响力研究(国家广电总局项目 2009)   
(6)手机媒体在消除市民与农民工之间知识沟的实证研究,中央高校科研基础项目,2009   
(7)中国农业传播中心理模式构建模式分析(中国农业大学科研启动项目)等等。

研究生教育,路在何方?


随着高考制度的逐渐定型,民办高等教育、网络学院、成人自考等形式与正规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配合,成为一名大学生在今天已经不再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话题了。

与此同时,硕士研究生考试,逐渐变得热闹起来,各种辅导班、辅导教材、辅导老师等轰轰烈烈地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似乎高考也不太难了,博士考试也不难,硕士入学考试成为夹在中间的层面,变得不尴不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收费问题。原来是学生交学费,现在随着高等教育不太明晰的改革方针,变成了导师出钱给学生,学生不但不交学费,还可以从老师那里每个月得到400-600元生活费,而且没有监控机制,无论这个学生,老师是否满意,费用由学校从老师的账户...

Read more

媒介组织学断想


 

又要讲授媒介组织学的课程了!组织的定义先后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新媒体对组织学的挑战是最为巨大的,但现在人们似乎更愿意侧重组织行为学展开话题,而忽视组织学的研究,其实,组织学涉及到的问题有政治学的、文化学的、传播学的、社会学的、管理学的、心理学等层面的问题,因此讲课的时候案例很多,涉及到的领域也很繁杂。但是学生理解起来却总是觉得很难。但是,让他们做媒介策划的时候往往做得很好,也很有积极性。

因此,想到一个问题:策划案与组织运行之间的关系如何理解?尤其是对媒介组织而言?媒介组织结构的变迁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日新月异,主要是围绕经营展开的,一些周刊、专刊以配合广告市场定位为基...

Read more

媒介监督的困境


媒介监督的困境

监督是一个尴尬的词语,本身便消解了媒介在中国当代信息传播中的专业性和职业特征,将行政化的色彩附之于媒介之上,因此媒介在实施监督功能的时候,便不得不与现行体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博弈。中央的媒介到地方进行监督,地方的媒介到异地监督,其实质便是体制权力与行政隶属关系所形成的直接后果。

20世纪80年代以来,政府提倡的是舆论监督,比较令人困惑的是:监督的是谁的舆论?舆论又监督的是谁?进入21世纪,新媒体成为中央政府监督地方政府的工具之一,传统媒介的力量在商业化和体制灌输中,滋生出多元化的形态。

一方面是政府信息公开没有相应的制度约束和法制惩治,信息公开的内容流于形式,另一方面是...

Read more

反思乡村传播学——写在《乡村传播学》出版之际


 
改革开放30年的记忆还未消退,五四运动90周年的话语在2009年的社会大众和学术视野中便不断延展着,社会大众的集体记忆在大众媒介的倾力推进下,日益忘却了自我。同时,当代大众对中国媒介的集体记忆和刻板印象也在这种轰轰烈烈的新媒介技术工具的自我拓展中,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伴随着这种新阶段的到来,需要反思的问题甚多。例如中国媒介产业化的过程如何?大众媒介在产业化过程中与乡村发展的关系如何?媒介从业人员对乡村的了解度如何?社会大众是如何从大众媒介上获取关于乡村社会的刻板图像的?乡村社会的发展在中国大众媒介变革的进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嬗变?乡村社会的信息传播状况与大众媒介体系的关系...

Read more

浅议社会转型中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职业性与专业化


浅议社会转型中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职业性与专业化
《乡村传播与城乡一体化前言》
李红艳
2008年,当改革开放30周年的话语叙事模式在组织行为模式,如媒介组织、各级政府组织、诸种学术机构乃至多样的民间性质的的活动模式一一展现的时候,大众群体则以自身的日常生活模式和消费理念,演绎着个人生命难以全貌呈现的年代记忆。或者,年代记忆是个体意识在蓦然回首之间的一抹情怀,一声叹息,一个简单的音符,一种难以清晰化的叙述话语。
在20世纪下半叶以来年的岁月中,知识分子群体承担了复杂而多变的社会使命,肩负了确定自我社会身份过程的社会责任。那么,作为职业的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专业化和职业化的趋势和特点是...

Read more

总有一种感情,让我们怀念


总有一种感情,让我们怀念
 ;
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总有一种感情,让我们怀念。
青春在朴素的校园里张扬着,放荡无羁的理由铺满了你们跨越的每一步。时间在指缝间流荡着,成长在无奈中积淀着。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似乎并不与浪漫结缘。日子平淡无奇却又似乎充盈了什么,生活平平常常却又似乎却少了什么。期待和无所期待的感觉放肆地支配着生活在那一刻的你们。无需理由,怀念的感觉在不经意间划出。
怀念从跨入校园的那一刻开始,行李似乎刚刚放下,胆怯又很新奇地感觉在校园的小路上散步,接下来的课程设置、接下来的生活节奏、接下来的社会活动、接下来的一次次大大小小的不愉快,种种记忆,积淀在心理的某一个微弱...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