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蔡明

非要去亚马逊河雇工的米兰老板
“新运动家生活方式”的思考
矫情的设计
三年了,我们努力做到更好,而你们还好么?
世界家居业顶级品牌为何不温不火
设计殿堂仍在米兰,产业疆土已经重划
上次说到米兰的设计依旧热辣。这点是不会改变的。但最近这几年来,产业的重心却开始逐渐从欧洲向亚洲倾斜,德国科隆展,6年前就开始有点儿打蔫了。因为它都是大路货,给平常老百姓用的。可这种东西,基本上被中国学起来又快又好又省劲儿,反正都是比较简单的东西,几个细节、几个理念,啪啪学完,生产,走量,中国走完了走欧洲,直接把你打趴下。你的展会意义不是特别大了,来广交会,看得东西更多,价格算上运输还更便宜,这对渠道商和发货商的优惠是相当直接的。以科隆家具展为代表的展会是这样一种风格,它的日子也就注定了越来越不好过。
而米兰家具展看起来还很兴盛的理由,是因为它非常个性。别人都像家...
骑马:一种生活方式的哲学
我特别喜欢马,几年前,在北六环外,跟朋友合作一个马场,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马。一开始我们选种,挑了三匹英国纯血,两匹阿拉伯,五匹苏高血。英国纯血是为奔跑而生的马,不拉住缰绳就会一直跑到死。咱们上学上学时体育课都跑过1000米,英国纯血的1000米记录是53秒7。一颗心脏就有8公斤重,腱比同样粗的铜丝抗拉力都强。苏高血则是有蒙古马基因,耐力好。当年成吉思汗横扫欧亚大陆,靠的就是蒙古马所向无敌的耐力和持久力。这几匹马,成了我马场的中坚力量。它们的50个第二代,形成了我的骏马大队雏形。
马场的方向当然主要是赛马,不过除此之外,租给影视公司拍戏也很多。张艺谋拍《十面埋伏》...
50年,米兰与设计仍在热恋
今年是米兰家具展的50岁生日,主题却一点儿都不怀旧,还叫“50 years young”。我历史悠久,不过更加历久弥新。对于设计来说其实也就是这样,只有永远年轻,生气勃勃,设计才能造就一个个看似悠久的经典。
新米兰展览馆基本像一个大游戏乐园。看展的时候有乐队往来穿梭,扛着各种设计过的乐器,或精细别致,或巨大无比,先抓眼球,再抓耳朵。累了,想歇了,要去草坪上躺会儿,你还是能发觉身边每个元素都充满设计的元素。各种材质、颜色、粗细比例,协调地搭配在一起,还会把生活中各种意象幻化成设计设计感强烈的线条。
米兰家具展,从来都不止是一个展览...
米兰家具展:不能坐的椅子有什么用?
米兰家具展第二天,举着手机拍照拍到了椅子专区。有些惊艳图片已经在微博放过,这里系列地再放一些,结合着椅子聊聊设计。
椅子这个东西,是过去150年设计史的一个缩影,设计风格的改变、技术的发展,都在椅子上出现重要标志。以致于不管是建筑师还是设计师,但凡你想要青史留名,必须设计出至少一把经典椅子,用来证明你的地位。利特维尔德的红/蓝椅(风格派的代表作,一个开始是灰、白、黑,后来被利特维尔德用红、蓝、黄又涂制了一遍,拥有了惊人的美感),马特斯塔姆的悬臂椅(随便搜一下这个三个字,就知道现在60%办公商用椅的原型来自哪里了,上世纪20年代,那就是一个美妙的“弹性空中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