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蔡明

.

“命题作文”下的雷人设计


  大家都知道,设计不是艺术。艺术不用管其他任何人,甚至连自己都不用管,把灵魂扔进未知空间,就开始从异次元里往这个世界掏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设计不成,有客户,有甲方,有预算,有销售预期。设计师不能想到什么是什么,很多时候没有掌握足够强势资源的设计师,就必须做一个和稀泥的高手。打太极一般左搅和右搅和,把各方想表达的东西和利益平均一下,最后出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可能就有点稀奇古怪了。

  奥运建筑群,鸟巢、水立方、大裤衩之后,中国盛兴用建筑表达城市诉求。这时候一个地方盖一个什么建筑,往往就成了命题作文。领导和专家组想突出这个城市某一方面的特征,比如山水,比如某种资源之乡,比如某个人物故...

Read more

非要去亚马逊河雇工的米兰老板


  我在米兰认识一个做地毯的老板。他的店铺是超级老字号,80多年的历史。有次在他店里聊天,地毯老板说起他的工人,一大部分都不是本地人,而是巴西亚马逊河流域周边的居民。

  我问:“那儿的人力成本便宜么?不过就算真的便宜,可你这样一算,物流费用应该挺贵。”

  老板点头:“非常贵!而且何止物流,我还要对每个工人培训,让他们熟悉工艺和花纹,还要找个葡萄牙语的翻译长期待命,保证随时沟通顺畅!反正早把节约的人力成本冲掉了!”

  “那你去那儿雇工人干什么啊?”

  “Frank,我去那几个小村镇旅行时,看到当地人会种一点地,但收成一般。他们又没什么其它经济来源,所以只能砍树去卖。亚...

Read more

“新运动家生活方式”的思考


  “跟朋友聊到@李娜 ,我觉得她代表了一种体制外、想象外、职业化的“新运动家生活方式”。她的精神状态和风格与众不同,带给人们全新的感觉。所以大家都觉得李娜很好。而且是在网球这个西方主流文化的运动领域,和乒乓羽毛举重又大不一样”。

  微博发了这段后的第二天,李娜气势如虹拿下冠军。有朋友还跟我说,这段话上了电视,被央视主持人作为网络观点来评价李娜。这么热烈的讨论,大概都不是因为李娜夺了西方世界垄断的项目最高级别的一个冠军,而是又把中国体育的举国体制推到了风口浪尖,这个才是讨论的焦点。

  从我年轻上学的时候,中国体育就一直有“体制”这个东西。比如那会儿的女排、乒乓球(现在管网球...

Read more

矫情的设计


  设计和电影一样,不怕复杂,怕矫情。

  设计中的矫情,就是过度设计。它有体量上的过度,有设计形式上的过度。前者比如诺基亚还是个帝国的时候,一年要有30款以上的手机抛出来。那会儿我是个诺基亚粉丝,出什么新型号都换一下,然后发现除了某个功能增强外,一般也就电话短信用的多。这是商业策略,诺基亚占据头把交椅,利用资源资本和渠道搞自己的玩儿法,多推款式,拖垮竞争对手。别的品牌只能跟着它这款那款的推出,指望一两个型号热卖来维持品牌的梦想就基本要破灭了。

  人们真的需要这么多型号的手机么?真有这么多的细分需要在市场划定么?当然不是。Iphone就是打破垄断的例子(当然,它的app sto...

Read more

三年了,我们努力做到更好,而你们还好么?


  三年,奥运办完了,世博召开了,《建国大业》庆祝60周年了,中国GDP世界第二了。汶川走的那些朋友,可能都不知道这些事儿吧。他们过得还好么?

  三年前的5月19号,头七的日子,全国鸣笛。公司广播台引导,全体人员起立默哀三分钟。以前的印象中,只有东北的9.18,南京的12.13,两个国耻国难战争日,才会公众性的鸣笛致哀。而那次,死者长已矣,生者尚悲歌。

  当汶川从地图上变成一个盲点的时候,带来了绝望、悲伤。960万的中国,除了吉林、黑龙江、新疆,全部都有震感。民族的灾难,比那年之前的任何事情,都更多地带来了眼泪和死亡,同时呢,还有人们的同情心与良知的空前高涨。其实,人性的光...

Read more

世界家居业顶级品牌为何不温不火



  在米兰,看到意大利的顶级品牌们日子并不好过。设计依旧犀利,但多是集中在单品,少有大手笔、大系列、大胆的集群性设计涌现。

  其实不光家居,整个世界的高档消费,都在靠金砖国家拉动。以前是金砖四国,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现在又加了个南非(以前四国缩写是BRIC,正好是块转。现在加了南非,变成BRICS,一堆砖)。都算准发展中国家,有庞大内需与巨额消费能力。五个国家加在一起,有全世界30%的领土面积,和42%的人口。现在经济总量已经快超过美国,增长速度更是占全球增长的三分之一。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已经占到全球20%多,俄罗斯的顶级富豪在全世界各地阔绰出手。

  几国有巨大的市场...

Read more

设计殿堂仍在米兰,产业疆土已经重划


  上次说到米兰的设计依旧热辣。这点是不会改变的。但最近这几年来,产业的重心却开始逐渐从欧洲向亚洲倾斜,德国科隆展,6年前就开始有点儿打蔫了。因为它都是大路货,给平常老百姓用的。可这种东西,基本上被中国学起来又快又好又省劲儿,反正都是比较简单的东西,几个细节、几个理念,啪啪学完,生产,走量,中国走完了走欧洲,直接把你打趴下。你的展会意义不是特别大了,来广交会,看得东西更多,价格算上运输还更便宜,这对渠道商和发货商的优惠是相当直接的。以科隆家具展为代表的展会是这样一种风格,它的日子也就注定了越来越不好过。

 

  而米兰家具展看起来还很兴盛的理由,是因为它非常个性。别人都像家...

Read more

骑马:一种生活方式的哲学


  我特别喜欢马,几年前,在北六环外,跟朋友合作一个马场,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马。一开始我们选种,挑了三匹英国纯血,两匹阿拉伯,五匹苏高血。英国纯血是为奔跑而生的马,不拉住缰绳就会一直跑到死。咱们上学上学时体育课都跑过1000米,英国纯血的1000米记录是53秒7。一颗心脏就有8公斤重,腱比同样粗的铜丝抗拉力都强。苏高血则是有蒙古马基因,耐力好。当年成吉思汗横扫欧亚大陆,靠的就是蒙古马所向无敌的耐力和持久力。这几匹马,成了我马场的中坚力量。它们的50个第二代,形成了我的骏马大队雏形。

 

  马场的方向当然主要是赛马,不过除此之外,租给影视公司拍戏也很多。张艺谋拍《十面埋伏》...

Read more

50年,米兰与设计仍在热恋


  今年是米兰家具展的50岁生日,主题却一点儿都不怀旧,还叫“50 years young”。我历史悠久,不过更加历久弥新。对于设计来说其实也就是这样,只有永远年轻,生气勃勃,设计才能造就一个个看似悠久的经典。

 

  新米兰展览馆基本像一个大游戏乐园。看展的时候有乐队往来穿梭,扛着各种设计过的乐器,或精细别致,或巨大无比,先抓眼球,再抓耳朵。累了,想歇了,要去草坪上躺会儿,你还是能发觉身边每个元素都充满设计的元素。各种材质、颜色、粗细比例,协调地搭配在一起,还会把生活中各种意象幻化成设计设计感强烈的线条。

 

 

  米兰家具展,从来都不止是一个展览...

Read more

米兰家具展:不能坐的椅子有什么用?


  米兰家具展第二天,举着手机拍照拍到了椅子专区。有些惊艳图片已经在微博放过,这里系列地再放一些,结合着椅子聊聊设计。

 

  椅子这个东西,是过去150年设计史的一个缩影,设计风格的改变、技术的发展,都在椅子上出现重要标志。以致于不管是建筑师还是设计师,但凡你想要青史留名,必须设计出至少一把经典椅子,用来证明你的地位。利特维尔德的红/蓝椅(风格派的代表作,一个开始是灰、白、黑,后来被利特维尔德用红、蓝、黄又涂制了一遍,拥有了惊人的美感),马特斯塔姆的悬臂椅(随便搜一下这个三个字,就知道现在60%办公商用椅的原型来自哪里了,上世纪20年代,那就是一个美妙的“弹性空中支架”),...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