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近日“云南曲靖陆良化工实业有限公司5000余吨工业废料铬渣非法倾倒导致污染”的报道备受关注。这些剧毒废料本应送往贵州一家专业处理厂,但却因两个承运人为了节省运费而被随意丢弃在了曲靖市麒麟区的多个地点,总量达到了5222.38吨。这次违法倾倒铬渣废料,导致麒麟区三宝镇张家营村委会的两户村民家中饲养的77头牲畜死亡。
中国之声连线国家发改委“城市发展中心”研究员杨禹作出《今日酷评》。
主持人:从这么多天媒体的连续报道来看,您觉得此次云南曲靖铬渣污染事件的核心问题到底是什么?
杨...
作者文章归档:杨禹

范敬宜永远站在新闻的一开头
范敬宜走了。这位《人民日报》前总编辑曾经说,来生还要做记者。好,现在我们可以为下一个范敬宜的到来倒计时了。
老范其实一直站在新闻的一开头。
忆老范,就要先提老黄。老范是总编辑,老黄是编辑。但是,如果没有这位黄编辑,或许就不会有这位范总编辑。老范是千里马,老黄是伯乐。
上世纪90年代末,我初入首都经济新闻界,先认识了老黄,后见识了老范。老黄,黄彩忠,人民日报资深编辑,一个开朗、严谨的老头。那时,我的总编辑莫新元刚从《人民日报》经济部调来我所在的报社。老莫请老黄来讲课,老黄第一课就讲老范。
1979年5月13日,《辽宁日报》头版头...
“砍菜”比“偷菜”更要慎重
近来有几位不同地方的网民,玩“偷菜”游戏上瘾,然后弄假成真,或者干脆真假不分,跑到现实中的菜地里一试身手,被捉个正着。有媒体报道了此现象,进而有文化部官员站出来表示,“偷菜”游戏“没有启迪思维和开发智力的益处”,有可能对此功能逐步取消。
文化部门这是要“砍菜”了。趁着该部门还在研究中,咱们磨刀不误砍菜功,先对欲动刀之人说一句:“砍菜”比之“偷菜”,更要慎重。
“偷菜”偷到现实里,当然是荒唐事,可气可恨可笑。干到一定程度,就是违法事,自然有法律在菜地的边上候着。但对一个网络游戏动辄给予“砍菜”待遇,似乎也失之于严刑重律了。这一刀真若砍下去,不仅会让大...
人人都是孟京辉
海淀剧院,路口斜对面是人大附中。人大附中是现在全北京最牛的中学,人大附的老师有一句训学生的口头禅:学习不努力,直接去隔壁。
隔壁是人大。
老师们的这句口头禅,是典型的唯清华北大论。清华北大之外,都不入法眼。这种思维方式很能鼓舞人,也很伤人。
海淀剧院在京城剧院名录上绝对算不上名刹。“开心麻花”系列之《索马里海盗》,连演百场之后,终于在这里谢幕。作为人大附的老学生、海淀剧院的老顾客、麻花系列的老观众,我来瞅了一眼最后的海盗。场子内还是轻而易举地坐了个满满当当,上座率好得令人发指。台上的戏还是那么孟京辉,让人分不清跑在台上的是一群海盗...
“丹霞+少林”申遗就是一“非常6+1”组合
世界遗产委员会也许还不知道他们做了一件大好事。而且是举手之劳,事半功三倍。中国丹霞,一个超级“六合一”大型打包无敌自然遗产组合。一夜之间,中国有六个省同时拿到了这张世界自然遗产的经营牌照。
再加上前一夜,少林寺用“天地之中”这一忽悠型别名领回的另一张世界文化遗产牌照,短短30个小时内,祖国近1/5的大地,共襄一场“非常6+1”盛举,喜迎世遗,春心萌动,遗产与梦想齐飞,少林共丹霞一色。
少林寺的释永信大方丈很会驾驭舆论走向。他在第一时间发出了直击要害的宣言:少林寺门票不涨价。这样的宣言听上去很美,能让没脑子的人迅速把心放回肚子里,却经不起最简...
地震的记忆里不只有眼泪纷飞
“不哭不正常,哭乱不至于”,这是一位好友与老父相携观影后发来的感受。显然,不能要求冯小刚制造的这枚催泪弹对所有观众都起到势如破竹之效,但《唐山大地震》,无疑已成为中国电影的一个新高度。
有高度,就难免有传说。这几天风靡全国的一个传说是,所有的观众在走进电影院之前,都会将预备擦眼泪的纸巾武装到牙齿。纸巾会脱销或者涨价吗?反正在某人肆意宣讲“绿豆治百病”的那段日子里,绿豆是在涨价的。
此时再用文字来渲染被冯氏催泪弹招出的眼泪,已画蛇添足了。所有的眼泪都值得被尊重。那就再说说眼泪之外的地震记忆吧。每一个人的地震记忆,都有...
我有一支超豪华的领导人足球队
这些日子,地球因为足球而变得活泼起来,笑和哭都突然增多。足球是文化的一部分,各个参赛队更是把自己的文化,用气筒子拼命注入足球。足球射进了门,文化在里面膨胀。足球漏了气,文化也跟着衰一小下。
足球终归是场游戏。那咱们就游戏到底。很多人喜欢把因伤不能前往南非的各队大牌球员组成一个比赛阵容,说这第33支参赛队是如何的豪华。这种玩法太老套了。你发现没有,除了那些伤病员在世界各地流着口水眺望南非,还有一群人,也眼巴巴地往这边瞅呢。他们会在重要的国际会议期间,煞有介事地请个假,出来看场球。他们一律把自己打扮成真球迷,也笑也哭也挥拳,也怒也闹也乱叫。如果自己国家的球队打进了8强,他们就...
永远的 1 号
情人节前夜我用28个电话骚扰新华社
2月13日,周五,情人节前夜。我用连续28个电话,和一位名叫“新华社”的77岁老大妈,煲了一场电话粥。
是日,我和同事们一同在为出报而忙碌。第二天将与读者见面的报纸,意义略不凡。这是一期“直击四川灾后重建”特刊。是我派出的记者们,春节前夕在四川灾区的崇山峻岭中奔波得来。他们甚至把自己的大年三十也献给了那片土地。这间接地导致了我把自己的情人节前夜献给了老大妈。
当晚。19:30,敬业得令人发指的图片编辑小兄弟告诉我,在默默搜索了两个小时后,一版大片,那张决定着这期报纸的封面视觉风格,并应该能代表整个报道的内在精神气质的主打图片,仍锁定在当天下午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