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陈强

陈强,中国青年报资深记者。从业23年,走遍中国所有34个省市区(含台港澳),涉足五大洲20个国家,曾任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访问学者。梦想周游世界,探索我们生活的星球,认识分布在各地的同类,感受并传播不同的文化。

中国人喝奶的习惯该改一改了


中国人喝奶的习惯该改了

本报记者 陈强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6月17日   05 版)
 

    近年来,乳业安全问题频发,“大头婴奶粉”、“三聚氰胺”、“皮革奶”等一系列事件,给消费者的信心造成巨大冲击。近日,在福州出席南方巴氏鲜奶发展论坛暨海峡两岸奶业研讨会的两岸专家一致认为,大力发展推广巴氏鲜奶,是实现乳品安全的重要路径。

    据农业部原副部长、中国奶业协会名誉会长刘成果介绍,目前在国内市场上占主导地位的是常温奶(纯牛奶),其特点是便于在常...

Read more

对话中国首善曹德旺


做慈善的人不一定十全十美

 

曹德旺:中国慈善需要更加公开透明

本报记者 陈强文并摄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6月07日   05 版)

    图为曹德旺接受记者采访。

5月5日,被誉为“2010年度中国首善”的福耀集团董事局主席曹德旺和他的儿子曹晖捐赠3亿股福耀玻璃股票(过户当天市值35.49亿元人民币)创立的“河仁慈善基金会”在北京正式成立。这是国内首家股捐慈善基金会,此举首创中国基金会用股权代替真金白银的资金注入方式,打开了中国慈善捐助多元化之门。

 

曹...

Read more

福建今年超过90%的考生有望上大学


报名人数下降 招生计划增加

高招录取率攀升促高考改革

本报记者 陈强 《 中国青年报 》
( 2011年06月05日   01 版)
 

    来自福建省高招办的消息称,今年福建省高考报名人数为267197人,招生总计划为239808人,高招录取率将达到89.75%。考虑到每年都有数以千计的考生因故缺考,加上录取过程中高校追加招生计划,福建省高招录取率今年将超过90%,比去年上升12个百分点。

    据介绍,福建省今年高考报名人数比去年减少了23226人,减幅约8.7%;而今年的招生总...

Read more

“文明学校”评估后“临时校规”渐失效


“文明学校”评估后“临时校规”效用失

通讯员 秦子明 本报记者 陈强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6月03日   01 版)

    5月18日,本报一版发表了题为《“文明学校”评估催生“临时校规”》的报道,披露福建部分高校为迎接第十一届省级文明学校评估工作采取了一系列“临时抱佛脚”的措施。考评组走后,记者发现,一些高校又恢复了“常态”——师生不必佩戴校徽了,学生宿舍内的闲杂物品可以摆上台面了,在校园里穿拖鞋也再次被默许了……

    据一些高校的官方网站报道,第十一届省级文明学校...

Read more

厦大女生尝试微博为暑期助学活动热身


厦大学生尝试微博为暑期助学活动预热

本报记者 陈强 通讯员 卢军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6月02日   12 版)
 

    “厦门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公益活动湖南省耒阳市爱心之旅即将开始,他们需要媒体的帮助,让更多人了解山里的孩子,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做全程报道及发布相关信息,我替山里的孩子表示感谢。张燕同学苦于不熟悉媒体,她和她的同伴们渴望得到媒体的协助支持。请大家关注。”

    凤凰卫视《有报天天读》主持人杨锦麟5月21日发布在微博上的这条信息,给...

Read more

“卖儿治病”折射农民工医疗困境




游离在社会保障网外

想要“卖儿治病”折射农民工医疗困境

本报记者 陈强 《 中国青年报 》
( 2011年05月25日   05 版)

    长期游离在社会保障网外

    最近天涯网上一则“卖子救夫”的帖子引起记者的关注。帖子称,有人愿意以6万元把4岁的儿子卖了,以救治得了大病的丈夫。

    近日,中国青年报记者通过发帖人找到了患者。他叫廖祯鳞,是福建省明溪县夏坊乡龙坑村人,今年32岁。“自己得的是风湿性心脏病,需要六七万元进行手术治疗,...

Read more

大学校园成无证经营“商业特区”


大学校园成无证经营“商业特区”

通讯员 兰子萍 本报记者 陈强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5月25日   01 版)
 

    不久前,福州大学城内一所大学的“黄记包点店”出售“染色馒头”被媒体曝光后,引起各方对高校食品安全的关注。福州官方日前向媒体通报称,涉嫌“染色馒头”的加工者已被警方刑拘,销售此馒头的包点店也已停业接受调查。

    这一事件引发了有关方面对福州高校校内商店的突击整顿。中国青年报记者近日在走访时发现,不仅与食品相关的一些店铺被关闭,连...

Read more

瞧瞧大学里的“形式主义”


为迎接检查,福建部分高校临时抱佛脚

“文明学校”评估催生“临时校规”

通讯员 秦子明 本报记者 陈强 《 中国青年报 》
( 2011年05月18日   01 版)
 

    “若有人询问食品安全等敏感问题,不要偏激,务必给出正面回答,相信学校可以很好解决……”,“遇到酷似领导的人来问路,一定要注意礼貌……”这类“临时校规”近日在福建某高校流传,学生们被反复交代注意事项。“临时校规”中,甚至连叫餐、在路上吃东西、穿拖鞋走路等平时常见且被默许的行为也被紧急叫停。

    这些“临时校规”的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