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阎雨

一,主要研究方向
  管理哲学、企业战略、文化产业、地产经济、社会问题。
  为在校生先后讲授《战略管理》、《企业经营管理》等学科。
  二, 主要专著
  《中国管理—C模式》、《文化与经济论衡》、《中国大陆房地产战略联盟运营机制研究》、《集团战略管理》
三,学术贡献
  管理学家阎雨博士对当今管理的贡献可以概括为“四发现一推动”。
  发现西方管理学理论三偏差:在国内,阎雨先生较早地发现了西方管理学理论出现的三个偏差,即人性假设理论的偏差、价值观理论的偏差以及研究方法的偏差。西方管理学的成立是建立在经济学基础上,经济学的成立是建立在人性假设基础之上,而这种人性假设是以西方人为主体的哲学逻辑和伦理动力,东方跟西方在人性假设上有很大的偏差,中国古人认为“和合生物”,认为合作高于竞争,组织和个体的发展在于厚德载物,讲究身心和谐,天地一体而非二元对立。西方以科学管理为核心的古典管理理论由于缺乏人文精神而受到指责,同样现代管理理论的理性主义和普遍主义受到后现代主义的批判和解构。而后现代主义管理理论并没有抛弃古典理论和现代理论,仍然继承了其中的理论内核,因此可以说他们是一脉相承的,它们都有共同的逻辑起点——功能主义。
  洞悉知识经济催生C管理:阎雨先生指出,西方管理模式日渐衰退,传统的生产资料、要素价值被颠覆,以前那种单一线程的管理模式已经疲于应对,事实证明,缘起工业文明的西方管理制度已经不适合新的经济模式了,随着知识经济取代工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变革势在必行。
  发现中国文化的源动力:中国五千年文化源源不断,阎雨先生认为中国文化的源动力在于——“生生之德”,其表现形式为“和合”。全新解读了中国传统管理,可使得这一历经千年的东方智慧重新焕发生机,C模式使中国传统管理的要素予以系统化,建立了严谨的理论体系;同时将理论在实践中验证,指导实践,实现管理效能的飞升。
  实现传统文化管理量化:如何使抽象的传统文化模型化、数据化,将抽象的东方文化与管理思想转化成生产力,是学界长期思考的问题。阎雨先生创建的C模式有效的克服了西方管理工具化的弊病,将管理工具回归其工具本位。即用C模式下的传统文化元素对管理工具进行再造,运用文化管理指导、统帅管理工具,解决了中国传统文化量化与实用问题,让中国文化管理的触及战略、运营、治理多个方面,体现了管理最高境界——管理哲学的现实功用:解密企业基因密码;指导企业组织变革;优化企业新陈代谢。
  推动东西文化共生共融:C模式让东西文化实现圆融统一,兼容互补。推动东方传统文化的再传承、东方管理思想的再实现。阎雨先生立足国学根脉,萃取百家文化菁华,提炼出具有实践价值的管理模式—C模式。改变了东西方文化的对立局面,使其圆融共生,互补互助,推动了东方传统文化的再传承、再发展,带来了东方管理思想的再呼吁,再实现。


联系方式:Email:<a href="mailto:[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a>

Moile:13001078788

大洋深处的那个洲


  经过11个小时的飞行,终于到达悉尼。

  大洋洲,大洋深处的那个洲。

  行者的脚步与学人的沉思,将烙印于此。

  古老的文明曾在这里被冰封,数万年来依然刀耕火种,止步于石器时代,500多个族群逐草而居,这里与现代绝缘,马克思所推演的人类社会形态发展并未出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两轮未能驱动;被隔绝的文明概莫能外,如非洲埃塞的摩尔西人、美洲亚马逊部落.......这些文明发育迟缓的区域几乎都与世隔绝,而且自然条件优越,几乎是食物丰富,水源充足,温暖舒适,四季如春。

  为什么?

  文明因生存所迫而创生,因交流融合而发展,因精神困惑而深沉,因教育传承而厚重。简而言之,压力变动...

Read more

无问西东——文化学者闫雨田野考察纪行


  二十年前,怀抱经世济国之愿,闫雨从中文专业改学了管理和经济,主要研究世界文明比较和中国管理模式,从一个自少年时代起就勤于写作、激扬文字的文学追梦者,成长为具有北大、清华双博士后学术背景的知名管理学者,一路走来,可谓不易。欲求文化自信,必须求导文化之真知、真义与真精神,通过文明比较,方知厚重几许。闫雨给自己选择了一条研究的苦旅,蹙眉远望处是人类发展史的浩渺繁星,穷经皓首时也未必能阅尽世界文明藏匿的天问,为此,他不问西东,一路前行。为学术探究与自我精进,他在熙来攘往中保持自我,在众声喧哗里独守宁静,在荆棘密布前百折不挠,在上下求索时逆风而行。他明白他的终极目标,一旦锁定,坚毅笃行。

...

Read more

中国庙会与国家核心价值观传播、践行研究


 内容摘要:

庙会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载体,是古代“家国同构”的一种具体治理模式将地域信仰认同上升为对于国家主流意识形态集体认同承担传播国家主流价值观、维护社会秩序、发展文化与经贸的功能记载着中华文化基因引导庙会文化与时俱进,积极融入中国梦和一带一路,对于传播、践行国家核心价值观,向世界推广中国文化,提升我国国际形象,增强国家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庙会  文明  核心价值观  中国梦  一带一路

 

Research on Chinese temple fair an...

Read more

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民族复兴的内生动力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凝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精神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思想、中国精神、中国智慧的宝贵资源,凝聚了民族复兴的最大公约数,经过创造性转化,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质,为世界和平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为中国治国理政提供了独特的思维模式。“定于一”、“民本”、“天下为公”、“协和万邦”的价值观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共享、普惠的...

Read more

【“两会”笔谈】闫雨:切中肯綮,行政机构改革全面开启


 3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全国人大提请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议案》,该方案主旨明确,目标精准,设计科学,切中肯綮,标志着新一轮国家行政机构全面改革的大幕开启。

政府机构是政府职能履行的载体,政府职能的背后蕴含着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关系的运行逻辑。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判断,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在“互联网+”推动下,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快速发展,各个...

Read more

跨文化视阈下宗教融合趋势研究——以禅宗为例


 跨文化视阈下宗教融合趋势研究——以禅宗为例                       

摘要:

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宗教积极因素发挥其德行和慈善优势融入社会治理,推动异质文明从冲突、对话走向融合,是宗教发展的趋势。禅的中国化变革体现了文化演进的机理。全球化进一步推动了宗教融合,禅的圆融、变通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宗教融合的趋向。在多元文化对话的平台上,宗教文化“善”的共性有利于扩大交流互动,消解宗教冲突...

Read more

《极简文明史》自序


 

  一、缘起

  《极简文明史》音频在喜马拉雅上线后,承蒙听众厚爱,已有几十万人次收听量。虽然,我很喜欢历史,但毕竟不是史家。让我出一本史学的专著,确实很局促不安,好在这本书貌似史学著作,但实则只是借史明志,论述文明而已,典型的史学搭台,管理哲学唱戏。

  我的学术指导老师成中英先生,早年师从哲学宗师方东美,后入哈佛大学,师从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分析哲学大家W·O·蒯因。成先生运用逻辑分析与本体诠释方法重建中国哲学,开创了当代中国哲学与中西比较哲学研究的新蹊径。成先生倾其一生致力于中西哲学比较、儒家哲学及本体诠释学,终成新儒家代表人...

Read more

变与不变―IT业逆势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始于美国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癣疥之疾,一夜之间席卷全球金融系统,华尔街金融风暴迅速演变为一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蔓延开来……

海啸来了,中国冬天还远吗?

美国的金融系统是全世界最强的资本体系这一点集中表现在投行业的强大。次贷危机使作为美国帝国根基的投行接连倒闭,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意味着美国正在倒闭众所周知,美国的国债数额庞大,目前53万亿美元的高位人均负债更是达到17万美元。

当时小布什提议总额高达8500亿美元的金融救助计划对于美国人而言无疑是一个非常痛苦的选择,如果不出手救助金融机构,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必将重现,这个历史责任谁也承担...

Read more

普陀山寺院管理模式的价值探索


 

   

很荣幸应邀在海天佛国,观音菩萨的道场圣地——普济禅寺聆听大德高僧论经说法。李傲到北京大学演讲时说,人生有两大幸事-----班门弄斧,北大讲学,今天来到普陀山,我感觉应当增加一幸——普济听佛。

昨天到此,夜宿寺内,耳濡目染,感触良多,我们的修行人和煦博学,如沐春风,听觉如法师一席谈,让人耳目一新,今天听戒忍大和尚讲经布道,更是令人如彻如悟。

 

   今天,我是怀着空杯之心,虔诚之心来学习的,不敢妄称讲学。

管理学是门入世的学问,是自然科学与社会...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