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与不变―IT业逆势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始于美国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癣疥之疾,一夜之间席卷全球金融系统,华尔街金融风暴迅速演变为一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蔓延开来……

海啸来了,中国冬天还远吗?

美国的金融系统是全世界最强的资本体系这一点集中表现在投行业的强大。次贷危机使作为美国帝国根基的投行接连倒闭,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意味着美国正在倒闭众所周知,美国的国债数额庞大,目前53万亿美元的高位人均负债更是达到17万美元。

当时小布什提议总额高达8500亿美元的金融救助计划对于美国人而言无疑是一个非常痛苦的选择,如果不出手救助金融机构,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必将重现,这个历史责任谁也承担不起。但8500亿美元的救助计划究竟能对防止美国经济危机起到多大作用,金融危机的窟窿到底有多大,谁也没有信心。

目前我国外汇储备总额中美国债券达9220亿美元,其中美国国债约有5000亿美元,房利美、房地美债券达3760亿美元,远远超过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5000亿元。中国作为持有美元债券最多的国家,我们需要应对的不仅仅是由美国金融危机造成的在美国直接投资损失和中国金融机构本身的系统性传染风险所导致的金融安全问题,更要应对因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经济衰退进而对中国实体经济造成的影响,

邯郸学步的结果

央行的领导明显学过西方经济学,但只学会了套公式,而没有搞清楚公式成立和运用的背景。中国的经济基础、文化基础、社会基础、政治基础不同于西方,经济政策全盘西化无异于邯郸学步。何况西方师傅方向都出错了,傻头傻脑的小徒弟还能走对道?

2008年初直到7月份,周小川“抑制通货膨胀”的调门不断调高,一直坚持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过快增长。无论是年初南方冰雪灾害,还是5·12汶川大地震,都没有改变他对通货膨胀的担忧。

进入20087,国务院连续召开三次经济形势座谈会和中央政治局会议,将下半年经济工作的大政方针由“双防”转变为“一保一控”。宏观调控方向悄然变化。同时,CPI数据走势上也可以明显看出,该数据在今年234三月维持8%之上运行后从5月退回到8%以下,并开始进入下行趋势。然而,就在此时周小川依然认为“提高利率仍然不失为对抗通货膨胀的一种选择”。

当增长8%多的时候,你看到企业已经没有盈利了,此时就业和发展刚好维持脆弱的平衡,其实相当于欧洲的零增长。2008年上半年,全国有超过6.8万家小企业倒闭,而且根据政府和行业评估,到2008年年底,珠三角地区可能丢掉大约250万个就业岗位。随着经济恶化,不满情绪增长,自10月中旬以来发生数十起劳工示威,涉及在大出口企业(包括若干上市企业)工作的数千名工人。如果中国大量人没有工作,就会导致很多的问题美国的经济危机是经济危机,中国的经济危机可能演变为一场社会危机

倾巢下IT这颗蛋

由于IT产品和服务的最大买主是金融业,所以此次金融的溃坝使IT损失惨烈,据统计,全球软件业约10%30%的营收来自金融领域。Forrester发表的针对企业高级IT经理的调查显示,约有43%的企业计划削减IT开支,金融领域则有49%IT部门计划削减预算,这使得全球PC巨头首当其冲。

经济不景气,企业营收增幅下降,甚至濒临亏损、破产的边缘,一系列因素均导致企业的购买力下降,同时中国整体经济增速的放缓将导致消费者消费信心指数下降IT产品作为个人消费者的非刚性需求,支出也就随之减少,个人及家庭IT产品的需求也将随之会有一定程度的减弱。

IT业的冬天变得愈发寒冷。

IT沦为制造业

中国经济最大的问题就是模式落后,结构单一,不成想IT业也如此之快的面临着如同传统产业那样模式转型和结构调整。

固然有大环境原因,但导致我国IT产业“怕冷”的最本质原因则是创新不足,缺少自主知识产权。我国IT行业目前产品和消费结构仍处于全球IT产业链的中下游环节,企业多注重短期利润,缺乏核心研发技术积累以及对软件技术开发的创新意识,再加上对市场细分领域深入程度也不够。中国的IT产业已经由高科技的创新路线沦落为“三来一补”式的简单加工业,这样必然的将自己绑上了行业成长周期宿命的轨道,由成熟走向衰落,再到死亡也就自然而然了,当前的金融危机只是催化了这一进程而已。I

当前的中国IT业除了面临印度的威胁外,不得不面对韩朝的威胁 韩媒于20081118日发表《韩国与朝鲜人才共同进军中国IT市场》的文章称,近来中国放弃了紧缩政策,转而实施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和物价稳定政策。为实现经济持续增长,中国政府必然要进行IT基础设施等间接资本投入。韩国对华投资偏重于低工资的制造业,现在韩企应积极进军以IT业为中心的中国第三产业。

朝鲜的加盟必将造成加工业链条的转移。很早以前朝鲜就开始以开饭店为手段在中国大城市挣外汇,而最近情况发生了变化。在中国和俄罗斯的一些大城市里,经常可以看到朝鲜人创立的IT风险企业。朝鲜每年培养约3万名软件开发的人才,但只有20%找到了工作,于是在中国大城市揽项目,尝试风险创业成为他们的重要出路。

朝鲜民族在软件行业拥有出色的分析设计能力。2002年由朝鲜制作的一款名为《大决战》的电脑游戏上市,该游戏以朝鲜古代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为背景,众多朝鲜古代名将活跃其中,无论是可玩性、操作性还是游戏画面都无可挑剔。短短几个月时间,这款游戏就引发销售热潮。游戏出口到日本后,竟然登上了日本当月电子游戏排行榜的榜首。由于《大决战》的销售行情十分火爆,日本街头甚至出现了游戏的盗版。朝鲜除了有实力不俗创意产业外,其劳动力的教育水平与职业素质也相当高,工资却比中国工人低得多。如经济学家施业传所言:如果韩国的品牌与技术与朝鲜的贫穷和勤劳结合起来,那将是中国和越南低成本制造的“灭顶之灾”

IT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其行业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不能沦为简单的加工业,不能只做简单的修补工作,创造和创新才是其灵魂所在,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即使没有冬天也会被“冻死”。可见,IT产业要过的“冬”并不是金融的“冬”,而是思想的“冬”,其本质在于置身冷静中面壁思过,革新创造,实现由从效益型企业向价值型企业转变,从资本型企业向成本型企业转变,经济型企业向社会型企业转变。

IT产业伴随着技术进步从诞生,技术创新进步为IT产业的持续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面对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势,这一点显得更为重要。经历了数次经济起伏的英特尔始终相信,越是低谷的时候越要为未来进行投资,创新的步伐决不能放缓和停滞,即使2000年前后产业遭遇亚洲金融危机、互联网泡沫破灭,英特尔也坚持对迅驰处理器处技术进行投资。2003年,迅驰的如期面世不仅推动了移动计算时代的全新发展,也带动了无线局域网应用的普及,更是巩固了英特尔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因此,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作为IT行业灵魂的技术创新永远都不能被放弃。

IT需求的疲软也会进一步阻挡创新的步伐,而经济危机下,风投大多“捂紧钱包”过冬,烧钱的互联网将更加寒冷,既没有盈利模式又缺乏现金流的网站将会最先被拖垮。

神话终为传说

中国IT业必须头顶青天,有想象力、创造力,同时要脚踩大地,立足现实,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出适合自己的盈利模式。一个能够持续生存发展的公司,必须有清晰的赢利模式,将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样的方式,多大的规模获得回报,唯有如此才能生存发展。IT产业是产业,不是故事,更不是神话,产业就需要考虑模式和赢利能力。没有赢利能力的产业一定是失败的产业,IT产业讲故事,抛概念的时代已经过去,实实在在的赢利模式才是其生存之道、生存之本。

对于IT企业来说,当前最重要的莫过于要对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做出迅速反应,依据客户需求的消长和消费结构变化,及时更新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总之,在新的形势下,IT企业必须通过培育新的增长点、整合自身优势资源、优化产品结构等战略措施来提高企业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使之长期立于不败之地。

变与不变―IT转型与发展

中国IT业前景光明,主要是由于中国消费、受众群体庞大,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农村信息化的机遇,IT消费细分化等,但如果IT产业继续炒作概念,挤压泡沫,没有清楚的商业模型,而不是一砖一瓦地勤勉堆砌,以踏踏实实的心态做企业,那么中国IT产业不仅对以后的类似的金融危机依旧没有免疫力,做大做强也只是一厢情愿的事情。

金融危机对于中国IT产业而言是一场危机,同样也是一场机遇,生存与死亡,只是一个选择题,中国IT唯有选择技术进步与模式创新才能在变与不变的辩证中实现稳步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安全度过这个严冬。

 

20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