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并不孤独,请相信,我尝试着分享你日常的担忧和微茫的希望,还有你从恐惧中鼓起的勇气。”
——君特·格拉斯致信拉什迪
这个五月过得沉重,刚从四月的感伤中抽离出来,又迎来5·12一周年祭。我像亢奋加激愤的爱国青年,天天想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大事,陷入不能自拔的程度,不说不快,不骂不快,像患了病一样。“有什么用呢?能改变什么呢?”也曾无力自问。但无力归无力,写文章表达态度至少是力所能及。一介书生,一介草民,除了说话写字,你以为你又能做什么呢?于无力者,说话就是行动。
...
作者文章归档:张目分

秋雨长,秋雨短
可怜的余秋雨,自从去年地震中“含泪劝告”上访家长后,人生便多了“含泪”的景观,很多人都忍不住“到此一游”,撒泡尿再走。我也不例外。甚至有人干脆叫他“余含泪”、“鱼大湿”。笑死人。虽然我也骂他,但仅针对这一件事。我仍欣赏他演讲中的部分言论,欣赏他在《文化苦旅》中的敏感与动情,那种大格局与小感伤相得益彰的感染力。
最近有个叫“桑普“的人在香港《蘋果日報》著文攻击他,他坐不住了,很愤怒地回应了一篇《不准继续污辱中国人》(链接:http...
我的愤怒与困惑
1
5·12大地震一周年临近之时,我决定写一篇《我们和艾未未一起经历的》,以慰藉我和所有人一样曾极度震惊、悲痛、哭泣的心。再不谈这件事就很可耻,它等于说我不是这个民族的一分子。在过去的整整一年我都在沉默,沉默是可耻的——和那些唾沫星子乱飞眼泪乱飞的人、故意把主播哭泣的镜头播上去的人一样可耻。哭泣是这件事中人人会有的反应,那等于是说,别人的眼泪比自己的更有感情或更有价值。这是卑贱的想法。顺便说一句,我以前干过影视广告并曾为老板策划电视专访,我知道哪怕一个取景、一个道具、一种妆容、一段说辞都经过精心策划与重演,不是现场直播。我不否认那些泪水的真实性,但...
给不够成功的职场人
以温柔对肆虐
1
我的母亲是个命运多舛的女人,小学毕业因家庭成分不好而失学,外公在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外婆身体不好,母亲9岁就开始承担照顾弟妹的责任,13岁就开始去生产队挣工分。远嫁湖北是另一种不幸的开始,外公外婆很快相继过世,身世飘零的母亲在奶奶的大家庭里饱受歧视与欺侮,愚孝的父亲不仅没给母亲温暖和爱意,还经常和她吵架,幼年时我最恐惧的场景就是半夜里被父母打架的声音惊醒,印象最深的一次,我和弟弟躲在门缝外偷听,直到我终于忍不住冲进屋给父亲跪下,拦住他手里扬起的棍子。其实父亲是好人,母亲也是,只是结错了婚而已。
父母把他们的苦难和不幸齐齐转嫁给子女,从来没有得到过正确的爱的他们,亦...
我的文艺腔
1
我对建筑的关注和迷恋始于奥斯卡·尼梅耶,那是五年前,在央视第一次看到介绍他的专题片,这位当时92岁的建筑大师说:“我喜欢曲线,喜欢大自然一切曲线的东西,它使我想起我在我喜爱的女人身上看到的。”哦,真实的艺术,迷人的表达,出自一位高龄的老头子,多么有趣!那期节目看完之后,我激动不已,正式宣布自己爱上建筑艺术。
或许你不熟悉这位建筑大师的名字,但一定听说过巴西利亚这座成立不到50年的巴西新首都居然被收到《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收录的理由是,它的总设计师奥斯卡·尼梅耶为这座新城设计出很多堪称经典的建筑...
遇见阿雅妮
即使同在北京,我和阿雅妮也有一年半没联系,这说明距离真的不是问题。还好,老同学的好处是,即使一年半没联系,只需相处一天半,又能重新进入对方系统。
我带着第二次美国签证拒签的灰暗心情,去东直门坐915,去往阿雅妮所在的顺义——那是哪里?鬼知道,我只知道CBD、国贸、东三环、长安街、王府井、首都博物馆,其它地方统称鸟不拉屎。我听着爱听的MP3,带着习惯漂泊的人看着窗外时会有的忧郁和洒脱心情,在一个类似城乡结合部的地方下了车。
她很快来了,还是那么吊儿郎当,我们彼此打量,她说我的皮肤不如从前,我说她比以前苗条了,她穿着比从前更女人味的鞋子,我带着不再...
我的思念之城
城市与城市之间也有誓不两立,如同现在之我回望过去。广州是一座给过我事业成就、爱情滋润的城市,不知为何我却把它抛弃,轻狂得连跟我的男老板和男主角打招呼都省略,扬长而去,把年轻时代的豪迈和柔情都留在那里。所以,当看到广州要把城市色定为黄色的新闻时,我自然会关注,就像三年前,我悄悄关注男主角的星座,企图偷看上帝的谜底。
据说北京的城市主色调为灰色,倒符合她雍容沉闷的气质,只是长期被灰色笼罩的我的自由心,常怀念南方的开明之气,那段暖色调的历史。
采访俞尧昌
广州是我人生的第一站,第一份工作是某报记者,联系采访的同时,需要不失时机的推销广告版面,这对社会经验缺乏的新手,是...
一个德国好人——电影《窃听风暴》
这是一部独特的影片,它的导演——33岁的东诺士马克,每天收到很多来信,他说:“很多人来找我诉说,我只能说,我不是神父,没法帮你告解。但是通过我的电影,人们似乎认识到一件事:你,是有选择的。”
“你是有选择的”——
1、德雷曼和他的朋友们
故事发生在1984,乔治&m...
我的故乡并不美
1、中国,葛店
13年前,我在城里读中专,武汉作家池莉因为发表《来来往往》而名声大躁,我不是武汉人,但同样感到骄傲,因为我的故乡与武汉相毗邻,一抬脚就进入武汉的领土。骄傲之余也失落无比:为什么鄂州市出不了一位在全国有名的作家?凭着那股意气,我当时狂想:哼,走着瞧吧,我会是鄂州市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成名的作家,故乡会因我为荣!
类似意气式的狂想到现在也会有,比如,现在的意气是:为什么美国出不了一个华人总统?于是狂想:哼,走着瞧吧,我会是第一个在美国当选总统的华人,祖国会因我为荣!
言归正传。谈我的故乡,不能完全脱离武汉,因为它与武汉相偎相依,无论地理位置还是经济关系。在我内心,&l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