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葛店
13年前,我在城里读中专,武汉作家池莉因为发表《来来往往》而名声大躁,我不是武汉人,但同样感到骄傲,因为我的故乡与武汉相毗邻,一抬脚就进入武汉的领土。骄傲之余也失落无比:为什么鄂州市出不了一位在全国有名的作家?凭着那股意气,我当时狂想:哼,走着瞧吧,我会是鄂州市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成名的作家,故乡会因我为荣!
类似意气式的狂想到现在也会有,比如,现在的意气是:为什么美国出不了一个华人总统?于是狂想:哼,走着瞧吧,我会是第一个在美国当选总统的华人,祖国会因我为荣!
言归正传。谈我的故乡,不能完全脱离武汉,因为它与武汉相偎相依,无论地理位置还是经济关系。在我内心,“故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鄂州市葛店镇,在网上查“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可,因为小学五年级那年镇上搞起了轰轰烈烈的经济大革命,成立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把良田被征用,奠基典礼那天,我和同学一起戴着红领巾去放了鸽子和汽球,据说当时主席台上坐着当时的湖北省长和国务院几位高官,此后的很多年里,葛店开发区历经不同的市长治理及国家政策的洗礼,几经沉浮仍屹立不倒,先后接见过很多国家一线领导人的视察和参观,甚至有些官方网站打出“中国·葛店”字样,雄赳赳,气昂昂,一派大区域风范。
2、大城,小镇
小镇之小和武汉之大,使我的故乡一直活在武汉的阴影之下,深重而无可救药:买东西以去武汉买为档次高,走亲戚以去武汉为荣,个别“见过世面”的土鳖兼败类,甚至以学说武汉话为时髦,企图从喉结上割断与故乡“土不拉叽”的关系……凡此种种,令我从小特别反感,同时衍生出对武汉的逆反之情,我甚至怀疑,长大后我去广州、深圳、北京,唯独不考虑留在武汉发展,除了因为那些城市视野更开阔外,是否还有幼年这种情结驱动——超越武汉?呵,不得而知。
无论如何,我接受了一个现实,那就是弱者总是容易被强者征服,故乡活在武汉的阴影下当然很正常,否定你让它向谁看齐?沂蒙老区么?如同今天我看到武汉的广告业、地产界正向广州、北京靠拢一样,至于广州、深圳、北京和上海,这四个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何尝不是活在香港和欧美的阴影下?OK!不要多管闲事,一个民族在追求更美好生活的路途上,保留什么,坚持什么,放弃什么,不是我能操心的事。事实上,这是一个令全中国头疼的难题——当小镇的姑娘们一定要像大城市的女孩那样把头发染得焦黄、眉毛涂得像斧头柄一样时,你是该教她学习如何化妆和审美,还是去洞悉一种表象背后的生活方式与精神内质?
是的,为什么,为什么不能让武汉来钦佩小镇的创意,不能让美国佬为情人节来寻访中国的糯米?
3、进步,失去
“城镇化”是比较委婉的说法,故乡其实就是相对较宽裕的农村而已。因为与武汉往来便利,所以从来不缺少现代化的商品,如今,小镇有了候车亭甚至户外广告,超市已经开始普及,虽气质属城市产物的农村演绎,但毕竟是进步。小镇的“高端人士”越来越“很武汉”的样子,我不由得感慨——故乡在模仿武汉,武汉在模仿北京、上海,而我在北京最好的家居体验馆努力用文字为产品赋予欧洲的文化与生活方式……整个中国就像一个大村庄,都深感自身之“土”,骨子里瞧不起自己,举国上下达成共识,崇尚舶来的气质。
到底,是什么给人们这种意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我持不完全信任态度,我的父母现在居住在宽敞的现代化电器一应俱全的自建楼房里,生活的态度与方式仍一如十年前,那些他们曾以为经济压力缓解后会自动解决的问题,今天仍盘踞在那里,决定着他们的思维和习性。气质,是掺不得假的,那些你思想里缺失的东西,无论如何都无法散发它的神韵,如同北京、上海这样的大都市比比皆是的那些顶礼膜拜欧洲贵族文化与生活方式的房地产广告,拙劣,无知,谄媚而接近无耻。
是啊,一个小镇,一个民族,在追求更美好生活的路途上,保留什么,放弃什么,不是我能解决的问题,但并不妨碍我思考,因为今天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未来我们的孩子同样会面临,那是你、我、他无从回避的忧思。
4、日本,韩国
我没去过日本和韩国,但看过日本和韩国的电视剧,这两个有太多方面与中国相似的亚洲国家,拥有和我们一样相对矮小的身材、扁平的五官和黄色的皮肤,但拥有我们几乎不具备的国民气质,谦恭,有礼,有涵养和自尊(对,是自尊,不是面子),并尊重他人,虽也受欧美强国经济与文化的强势冲击,但本国的传统礼教依然受到尊重和重视,于日常细节与语言对话中,清晰可辨。韩国也拍宫廷剧,也有丑陋和斗争,但主流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根正苗红,不荒淫扭曲,我们的宫廷剧更是数不胜数,也折射传统文化,但恶劣和泯灭人性,正是那些肮脏的源头活水,让后人在自身的文化灾难与外来文化冲击的夹缝中,越发矫枉过正,不伦不类。
曾和同事去一家正宗朝鲜餐馆,服务员全是朝鲜姑娘,其貌不扬但举止得体,顾客是上帝,对我们彬彬有礼,但自己国家来的食客属于上帝中的上帝,倍加殷勤和呵护,忙不过来时不惜怠慢我们,为欢迎两桌朝鲜来的客人,多才多艺的服务员换上民族服饰,在简陋的小舞台上载歌载舞,唱着朝鲜的民歌,落落大方,骄傲无比,其中也唱了一首中文歌曲《你是我的玫瑰》,但毫无疑问,整晚的表演主要针对本国客人——虽然他们在中国的领土做生意。演出结束后,客人还和演出的服务员合影留念,素不相识的他们,彼此间脸上洋溢的真诚和信任,让旁人动容。
那天晚上,倍受怠慢的我和我的同事,心中充满不悦,但不得不承认,临走时我们带着隐隐的敬意,这敬意,很大一部分正是来自她们对本国人的殷勤和对我们的怠慢,多少时候多少场所,我们中国人,正好相反?
5、传统,现代
传统与现代怎么融合,安迪·沃霍尔与帕拉蒂奥怎么相处,孔子与麦当娜如何共存?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进程里,如何做到妥协但不失掉自尊,改变但不失掉自我,这不是浅陋的我能给出哪怕一丁点答案的问题,我只知道,它盘踞在我的故乡,我的城市,我在世界版图的每一个位置,我还知道,故乡越来越像武汉,武汉越来越像北京和上海,北京上海越来越国际化——确切地讲叫外国化或欧美化,唯独,我们不像自己,因为我们还没弄明白:我们是谁,我们在哪里,我们要往何处去?
聪明的你,知道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