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贾少华

贾少华,教授,研究生导师,1960年出生于义乌,杭州大学学士,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现任义乌工商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主持工作),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理事、省高校教学名师,曾获省教坛新秀、全国优秀教师、曾宪梓教育基金奖、特级教师等荣誉。

创业不是“文本游戏”


  大学创业教育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各种创业大赛此起彼伏。近来我也有幸出任从地方到国家的大学生创业大赛的评委。参赛人数之多、热情之高让我感动不已,但是对于参赛项目的可行性又让我深感忧虑。装帧豪华的创业文本能否变成扎实有效的创业行为?妙不可言的创业理想是否真的能成为现实?西装革履信誓旦旦的参赛者是否真的能成为一名自主创业者?在我看来,基本不可能。

  创业方案要贴近市场实际,但参赛的方案基本上来自主观臆测和凭空想象。尽管每个方案都有完备的结构,包括市场预测、可行性研究和风险评估等等。实际上根本没有充分的调查和严密的论证,纯粹是一种“文本游戏”。以愿望取代现实,...

Read more

国之殇:反季节教育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政府及教育界官员不断向社会做出的承诺,但百姓对教育似乎越来越不满意。教育的问题也确实很多,中小学生负担过重,受教育机会不均等,大学生就业能力不强,学生创新创造能力过弱,等等,可以说不胜枚举。那么,是什么最让老百姓不满意?能否用一句话来描述当今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呢?思考再三,我觉得如果一定要用一句话来描述,那么我会说中国教育的主要问题体现在“教育的反季节性”。

不要说种庄稼要讲季节,就是食品加工也要讲季节。我们当地的“金华火腿”名扬天下,通常是在冬天制作而成。前些年一些财迷心窍的人居然制造出了“反季节火腿”,一年四季都用来加工生产。由于夏季苍蝇多,为防止苍蝇在腌制...

Read more

人幸亏会死


 

人总是希望自己能长生不老,但是,在我看来,这样的希望幸亏落空了。

人正是因为会死,人才会懂得珍惜,珍惜时间青春生命的宝贵,珍惜亲情友情爱情的难得;人正是因为会死,人才会懂得努力,努力创造价值让有限的人生变得幸福,努力探索自然奥密让人得以延年益寿。死,让人深切体会到了人生的意义,也是死,成了人不断努力奋斗拼搏的原动力。假如人不会死,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后果呢?人间就不再有忧愁有纷争有战乱?可能真的不再有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可能也真的不再有人会担惊受怕,但绝对不会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美好。由于没有了七情六欲,人变得了麻木不仁;由于没有了悲欢离合,人变成了行尸走肉;由于没有了喜怒哀乐...

Read more

大学自发文凭,可行或不可行?


 

朱清时推动的南方科大“自发文凭、自授学位”的改革,引起了新闻媒体和普通民众的广泛关注。相当多的国人,不断质疑:未经教育部认可自发文凭,这与自印人民币有什么两样?外国人觉得,文凭天经地义要由学校发放,大学连文凭发放权都没有,大学的办学自主权何以体现?

中国人与外国人的认识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距离?孰对孰错?我原本不想就此事发表什么看法,但昨天又有朋友谈及此事并一定要我写点文字谈点看法。因此,这是一篇应朋友的要求而写的文章。

文凭是学生水平的凭证,文凭是学生质量的证明。一所大学能不能自发文凭,决定于这所大学的办学质量是不是能得到保证。一所大学的办学质量得到了保证,这所大学...

Read more

中美教育的即时比较


 

元月6日《光明日报》有一文章,题目为《大部分导师认为:我国博士生培养质量乐观》。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如何由导师说了算,这与瓜的质量如何由王婆说了算有什么两样?

如此文章怎么会出现在《光明日报》呢?我想只有两个可能:一是高智慧的编辑出现了间歇性的弱智;二是中国的研究生培养真的是一无是处,连善于拍马屁说好话的中国人也不知道该怎么样说恭维话了,万般无奈只好由导师们来一个“王婆卖瓜自卖自夸”。那么这两个可能性,哪个更大呢?要分清哪个可能性大哪个可能性小毫无意义。因为,不论何种可能,其背后都可以找到共同的根:那就是中国的教育喜欢自吹自擂。但是,如此自吹自擂,实在是太小儿科,太没艺...

Read more

教育不是流水线 学生不是标准件


 

鼓励大学生走自主创业之路,确实是我一贯的教育主张。在全国各地讲学,我也不遗余力地推销自己的观点。最近,我却受到有的听众质疑:既然鼓励大学生创业,为什么又让自己的女儿出国?

是我说的一套做的一套吗?是我对学生和家里人的要求不一致吗?我鼓励大学生创业,并且不断强调“人人皆能创业”,但“能”创业并不意味着“要”创业,我鼓励大学生创业并没有要求人人都要创业。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多元的,学生的选择应该是多样的。有的学生选择就业,有的学生选择创业,有的学生选择深造,有的学生选择出国,这是一种正常的状态。一个人在可供选择的众多道路面前,难免会左右为难、举棋不定。应该做出怎样的选择?实事求...

Read more

幸福基础:财富重要或本事重要


 

中国的许多长辈有着超强的责任心,节衣缩食买房置业,为的是确保孩子一生的幸福。但是,长辈的这种责任心除了养活一大批房地产商和维持房市的高价位外,真的还能为孩子带来幸福吗?这不禁让我想起我妈经常讲的一句话:“有好子孙不必置,无好子孙置不必”。是的,长辈的责任心不转化为孩子的责任心,再多的财富也会在一夜间消失。

当然,也有一些很有远见的长辈,他们很清楚,孩子幸福的基础不是财富而是创造财富的本事。我的好朋友金卫民,就是这样一位有远见的长辈。他是一位从事传统产业的义乌企业家,生活中一些孩子由于生活优越失去了长辈吃苦耐、奋斗进取精神的事实,让他思考起了这样一些问题:靠什么才能确保...

Read more

创业课吓破了学生创业胆


 

创业教育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各高校普遍开设了创业课程。开了课就能见效吗?有的课能见效,有的课不仅不能见效甚至会添乱帮倒忙。目前开设的创业课,在我看来,如果说有作用的话,主要就是在起反作用。原本想创业的学生修完了创业课程后,彻底死了创业的心,这样的学生恐怕不是少数。这固然有任课教师的原因,也有教学方式不当的原因,但是,导致大学生泯灭创业念头、放弃创业行动的主要原因还是创业课程的错误观点和理论。现举例如下:

错误之一,创业属于少数人。就生存型创业而言,适合绝大多数人,决不是少数人的专利。全中国创业大军中,低学历的人比高学历的人多便是例证。然而,创业教材中总是把创业者描绘得神...

Read more

自主创业非要上大学吗?


  

  “创业能力不是教出来,而是练出来的。”当我的这一观点一提出,即受到广泛的质疑。既然不是教的结果,还要大学干什么?大学教师不可以下岗了吗?

  特别是我鼓励大一新生一上学就从事“淘宝”创业,批评声、质疑声更是铺天盖地。教室成了商铺,这还能称之为大学吗?既然谁都能“淘宝”创业,大学还有存在的价值吗?

  这些批评、质疑,不是说没有道理。国际上、历史上许多大学在培养人才推进知识创新上发挥了别的任何一种组织机构所无法发挥的作用。在人们心目中,没有一个组织比大学更神圣更伟大。一旦现实中的大学与人们...

Read more

大学生创业比想象简单


     1、半年创业初见成效。我校大一电子商务创业班组建半年,人均月收入已达2000元。最出色的同学月成交额超50万元,月收入数万,员工5人。

     2、电子商务创业适合每个大学生。我们的学生以几百元生活费为资本起步,接到买家单子后再进货。没有库存,也就没风险。例如,开淘宝店,任何一个学生都有条件。传统的创业,往往需要较多的资金,也有较大的风险,不适合大学生。互联网给了我们机会,电子商务让每个人的创业都成为可能。

     3、货源是成功的关键。要成功,就要有...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