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方彭君

原上海市政府经济部门干部.从事商业经济的管理和理论研究工作

我的复旦大学政治指导员黄汉荣先生之二


 
二,黄老师为我搬行李
     我去复旦大学前已辞职无所事事,急着想早些到校报到,等日子一到,我急切地,僱了一辆三轮车,装上一只放衣服的皮箱,一只有数百本书的大木箱,还有一捆铺盖,车上的东西着实不少,报到像搬家似的。我在沪,本无固定住地,现在大学彔取我,只好把这些东西隨身带来,但怕接待我的老師责怪,因此有些胆怯,接待我的老师见到我后,他自报家门,我是你们班的政治指导员黄汉荣,我随接叫他黄老师,这也许是,他所听到的第一次有学生叫他老师,他也很兴奋,我是在他手里报到的第一人,他并不责怪我带来这么多东西,也许他与我一样,原在上海工作的单...

Read more

我的复旦大学政冶指导员黄汉荣先生


一,为了忘却的纪念
    在我班的通讯录里,没有黄老师的名字,我感觉欠缺了些什么?特叙其事,为忘却的纪念。
   他跟我班有五年之久,是我们班的政治指导老师,一九六一年,他接待同学报到入学,安排同学住宿,建立班级组织,帮助家庭困难学生申请助学金。使刚出家门的学子,有了位可亲的师长,他是帮助同学开始大学生活的责任老师。
   他和同学一起住在六号楼三楼,他在最边上的一间小房子里,有时在那里召集室长会。他的寝室与我们同学寝室紧挨着的,与我们共同生活,一直到一九六六年初春,他参与了我班第一个毕业分配方案后,调离了我班...

Read more

我和大姐


我和大姐
方彭君
 
我和大姐两人都从小离乡,在上海相依为命,但她总十分照顾我,她自己当时还是少年,比不了几开始她无经济能力,但当她领到第一笔微薄工资时,舍不得自用,立刻想到弟弟衣着单薄,就毫不犹豫地去买了毛线,当时毛线的价格是很贵的,她给我织了一件紫红色高领的线,为我过冬御寒,这件毛衣让我一直暖在心穿旧了了再织,过几次,我一直穿了二十多年,舍不得它,直到绒线都要断开了,才再換新的。
       有一年,我还是单身,得了重病,卧床不起,住在大姐家,有好几个月,就得到她和她的婆婆对我的照顾,...

Read more

长女如母


长女如母
方彭君
  
父亲死后,家中的顶梁柱倒了,大姐13岁当童工,初始是无工钿的,后来逐步得到了微薄的工资,但她除必需的生活费外,总要悉数寄给母親,共度家中的难关。建国后,工人的工资涨了,她每月拿出几十元寄回家中,等她结了婚,有了孩子,还是照旧每月往家中汇款,她把母家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我家有了大姐的经济供给,生话也逐渐好了起来。当时农村是很贫穷的,缺少的是现金,母亲有了现,就活络起来,在家开启了小賣部,但村里都无现金,只能赊账,最后成了坏账,关门大吉。我进了国营企业,有了工资,我向她提出,我要分担养家责任,她则说你工资不高,还要成家立业,你...

Read more

不打草稿的丈姐


不打草稿的大姐
方彭君
 
大姐是十三岁离开家乡的,也读过几年书,能识也能写,解放前童工出身,可说是根正苗红,但她直到退休,一直担任工会小组长。她讲话有板有眼,头头是道,小组开会要讲半天,大家称她,讲话不打草稿。六七十年代,流行在工人中评选先进工作者,每月还评红旗班组,每季评先进个人,她就负责此项工作。有的人工作很出色,但讲不出来,是个闷葫芦,有的人工作很一般,但讲得很出彩,因此有人对评选有说法,做得好还不如讲得好也有人说,一半是做出来的,一半是讲出来的,大姐正是发挥了她的擅长,能讲善...

Read more

大姐买房


大姐买房
   方彭君
我姐夫在华东工业部工作,解放上海前夕,解放军在进攻上海前,当地青年入伍,他应招了这些新兵是为充实对领导干部保卫的,后来他当了马天水的勤务,马当了部长,他也成了工业部里的人员。
新婚分配的房子在溧阳路,是过去日本人的房子,有花园,房间的门是坩在牆上的拉门,房子不大,合用灶间,床五屉橱椅子、台子等都配齐的,只出性收费,完全是供给制的福利。我去过那里看过大姐,当天她是日,姐夫还要去上班。她与我一起去四川北路,近虹口公园附近的菜场买她过去一直吃食堂,烧菜还不在行,我只记得炒蛋,还有什么菜想不起了。因姐夫加班,我回去的...

Read more

大姐工作的工厂


四,大姐工作的工厂
 
那家厂是生产胶鞋的橡胶厂,产品单一,专做雨鞋。但在当时它的产品,还是创新那时只流行黑色的套鞋,而这个老板却出了花头,做成了红色、蓝色、黄色的各种彩色的套鞋,上海只他独家生产,深受全市妇女、儿童的喜愛。
       她在那里做了多年,我一直无能力去见她,只知道她的厂,在上海的远郊,交通不便。我有次放学回家,见姑父为当时十五岁的大姐,提箱子从小西门送到十六铺,去乘車车回去,姑父人很胖已经累得气喘了。
       我工作后才...

Read more

大姐是家庭变故的第一个受害者


三,大姐是家庭变故的第一个受害者

 

       方彭君

我们家在浙江农村,靠父亲在沪打工收入,维持一家人的生话,父亲通文字,善操算盘,做事认真,处事谨慎,为老板,也是他的师傅所尝识,从学徒升为账房。 

商店是零售兼批发的,有一定的规模,账房一职的收入是不低的,我们家庭经济,也开始节节高升。过去借人家的房子,那房子可能因门前建廊道拆去了不少面积,成了半套房,楼上只能放张床,没有了前房,楼下没有客堂,我们居家活动不是屋里,多在廊道里。

这时我家有钱买了新楼房,新中常有吃食,比一般农家要宽裕...

Read more

浦东小姊妹


二,浦东小姊妹
方彭君
     
 大姐出了店门,向东昌路的市轮渡码头走去,今天是他们厂里停工待料日。厂是人开的,女工姊妹们,也都来自浦东的农民家庭。有一位女工想趁厂休,赶回浦东,拿冬令衣服,其他姊妹都想跟她一起去浦东,也是一次难得的白相机会。那人表示,你们想去可以,车钿自己出,我招待你们吃饭。我大姐不是浦东人,本不想跟他们去,当时去浦东的交通也不便,车费也贵,但她想起弟弟在昌路徒,小小年纪,不知情况如何?一直牵挂着,他们要去浦东,她也就跟着一起去了,顺便看看学徒的弟弟。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