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姐工作的工厂


四,大姐工作的工厂
 
那家厂是生产胶鞋的橡胶厂,产品单一,专做雨鞋。但在当时它的产品,还是创新那时只流行黑色的套鞋,而这个老板却出了花头,做成了红色、蓝色、黄色的各种彩色的套鞋,上海只他独家生产,深受全市妇女、儿童的喜愛。
       她在那里做了多年,我一直无能力去见她,只知道她的厂,在上海的远郊,交通不便。我有次放学回家,见姑父为当时十五岁的大姐,提箱子从小西门送到十六铺,去乘車车回去,姑父人很胖已经累得气喘了。
       我工作后才有能力,到厂里去见过她
次,我从十六铺12路电车,到福开森路下,再从现在的定西路北走,从未去过这个地方,不熟悉,只能闯着走了。当时在那条路上有高级的花园洋楼,农田,人居不多,显得荒凉。过了法华镇,快到大西路,现在的延安西路的地方,停了下来,找大姐的厂似在现在的江苏路上,又一条狹窄的支马路上,篱笆围着,里面全都是民居的老式平房,前面一间是很大很宽敞的房子,是包扎间,大姐就在那里她已是包扎工了,把左右两只鞋,用纸包成一双,放在一起,塞到盒子里,但一定要对准盒子上写的颜色和尺码,不能有錯。
       一起干活的都是女工友,我也去了他们住宿的地方看看。那是包扎间的阁楼,是在平房的屋顶下,搭了层地板,个斜坡形成的三角空间,上去得用活动梯子爬入,阁楼里面低得直不起身,每人在地上铺床位,她们紧紧地挨在一起,像沙丁鱼罐头,没有太多的空天热真得会人,大冷天屋顶上的瓦片是不密封的,冷风直吹,还可能会有飄进来的雪花。她不久离开了包扎间,到后面的生产车间,去当制鞋的操作工,干了技木活。
       新中国建立后工人政治地位提高了,老板为了缓解与工人的矛盾,主动有意地多增加工人的工薪,年纪轻轻的大姐,她的操作工月薪为80元,建国初期物价很便宜,一斤米几分钱,她生活很富有。此后新进人员的工资是很低的,学徒一月只有十多元,三年滿师后才拿36元,等做好几年后,再评工薪也只能加3元,因此她成了高薪者,有些人不服气,但那是政策,私营职工原职原薪。
       我大约是在她们那里吃了晚饭的,回去已经天暗了,我走的是大西路,向外滩方向走的,那时的大西路,两旁都是平房或两楼房,马路顶宽,店门前有空旷的闲地,天晚上,门前都放滿躺椅,挤滿了当地纳凉的人。现今的延安西路,江苏路至定西路,是个繁华之地,高楼大厦林立,车水马龙流动。
       大姐在这30来人的小厂里,着国家的发展而发展,从私营正德橡胶厂,併入数百人的公私合营的金刚橡胶厂,最后行业调整,併入几千人的地方国营大孚橡胶厂。从专做套鞋(雨鞋),到做跑鞋,还生产拖拉机的大轮胎,她一直做到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