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林雨

用我的思考促进你的思考,也让我的思考更具有意义。

萨达姆之死


萨达姆真的死了,后现代说他们是疯狂世界的正常人,我看萨达姆也是,这个世界太疯狂了,疯狂到在自由、平等、博爱幌子之下随意侵略一个独立人格的国家,疯狂到可以随意处死独立人格国家的意志中心人物。萨达姆倒下了,可是,他将永远成为未来世界的标榜,不是他对不起这个世界,而是这个世界对不起他。
有人说,萨达姆当年使用飞机大炮猛烈轰炸了库尔德人居住的村庄,并且动用了包括芥子气和神经毒气在内化学武器(马吉德亲自指挥),随后还将大量无辜的妇女儿童关进监狱进行种种虐待,这事件发生在1987年,先后共持续了七个多月,结果造成18.2万人丧生。所以萨达姆该死,他在屠杀人类,犯了这个地球的“反人类...

Read more

余秋雨与金庸之比较


   谈谈余秋雨
    余秋雨将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相反,批评者如风飘去。对余秋雨的批评虽不乏人身攻击,借他成名等不良动机,但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体现出对中国当代(这个时代)文学的反思,特别是对改革开放后文化的多元性,更高的来说是中国文化(思想)的历史走向。余秋雨的散文被称为历史散文,这么畅销,也引发这么大范围的争论足可以反映出当代中国人已经意识到如何利用中国自有的思想文化和现已形成的畸形文化相融,最终走向体现历史思想文化和当代国人创造与智慧的一套思想文化体系。
    余秋雨的封笔是明智之举,一是百口莫...

Read more

质问历史、现实、自己


1、写历史的人在纂改历史。清前的历史我们暂且不管,单看鲁迅生前并没有意思成为共产主义战士,死后却成了比共产党人还要共产党人的伟大代表;再看大跃进年代饿死以百万计的人,可今天的资料却看不到。
2、文明也意味着糟粕。中国人喜欢吹嘘自己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却忘记了同时也拥有了五千年的糟粕。
3、把自己写进历史的人是那么的悲哀,而他却不知道。马恩生前不知道自己会被写入法律,而且还是宪法,毛主席邓小平也不知道,或者已经预计到了却无能为力。而今天即将把“三个代表”写进宪法的领导人起码他们知道,或许是他们的授意。一个国家这么频繁改动它的宪法也意味着领导人的无能和国民的悲哀。
4、有时候...

Read more

卖淫与妓女人权


 

之所以写这样的文章,是看到中国的感染上爱滋病的人越来越多,传染里面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非法的性行为,不加以解决,将会危及整个国民的生命。同时,在中国向来淡漠人权,想从这个视角来探询人权的本意。其实人权不仅仅是简单的生命健康权、财产权、政治权。人权的范围非常的广泛,一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关注人,关注任何人,哪怕是违法犯罪的人,哪怕是我们的敌人。哪一天我们社会走到人权至上,那社会是一个真正的文明社会,人的社会。

 卖淫与妓女人权
 卖淫作为世界最古老的行业,延绵了几千年。到了五十年代,竟在中国大地上灭绝,堪称奇迹。可性越轨者即使在这样的年代也不乏其人。改革开放后...

Read more

“法”之辩


“法”之辩
    獬:上古传说之神兽,额生一角,非羊非牛,非马非鹿。故称独角兽。在华夏法律文化中,獬一向被颂为公平正义的象征。《异物志》记载,他秉性直善,能分是非,判曲直,辨善恶忠奸。见斗,即以角触不直者;闻争,即以口咬曲理者;发现奸邪吏员,使用角将其抵死,然后吃入腹中,令枉法者不寒而栗。因此,獬自古以来被认为是趋寒避邪的吉祥瑞物。
   
    如果说法本身只有以上含义,是很片面的。如果又说“法是体现为国家意志的,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行为规范的总和...

Read more

狂生评点水浒


狂生评点《水浒》

       每每和女性提起《水浒》,她们会和我说不喜欢,问及原因,答曰里面都是男的。我倒觉得这是中国历史的外部写照,想通过书中的材料进行分析,企图有所收获。用“评点”实乃一介书生狂妄之言。

一、鲁提辖通过赵员外事先购买好的度牒,才得已在五台山剃度出家的,那么,赵员外为什么会去购买度牒呢?
“三镇节度使安禄山率十五万兵马攻占洛阳,第二年取长安。一切玄学上的纷争暂时告一段落。玄宗仓皇出奔西蜀,太子即位于灵武(在宁夏)。至德二年( 757年),郭子仪等始收复两京。这时候的大问题...

Read more

红楼品评


  从宝戴二人对待落花的方式看二人

 二十四回  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看。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
  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花瓣,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作什么?” 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

Read more

生活的悲观主义


生活就是在某微毫的地方、微秒的时候的心灵感受。心灵是感性、理性,或者有超验的肉体与精神的某种察觉,这一切取决于个体,因此,个体会相对于外界而作出不同的察觉,得出幸福与不幸,乐观与悲观种种。生活就在这样的一个过程,试图摆脱这一过程是妄想,最终只能导致在最后的感受死亡中离去,也许肉体的某些东西,如细胞与基因会开始一个新的过程,但那已不是本个体的生活。生活的基点并不在于外界,而在于生命个体,最终要归结于“我”这个个体。个体就是在生命与生命的斗争中开始,从数亿个细胞(准确是某种生命基因)中脱颖而出。一旦形成,也是在各种生命元素的斗争中达到和谐。和谐是表面的,生命元素的斗争...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