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生评点水浒


狂生评点《水浒》

       每每和女性提起《水浒》,她们会和我说不喜欢,问及原因,答曰里面都是男的。我倒觉得这是中国历史的外部写照,想通过书中的材料进行分析,企图有所收获。用“评点”实乃一介书生狂妄之言。

一、鲁提辖通过赵员外事先购买好的度牒,才得已在五台山剃度出家的,那么,赵员外为什么会去购买度牒呢?
“三镇节度使安禄山率十五万兵马攻占洛阳,第二年取长安。一切玄学上的纷争暂时告一段落。玄宗仓皇出奔西蜀,太子即位于灵武(在宁夏)。至德二年( 757年),郭子仪等始收复两京。这时候的大问题是怎样筹军饷。除了几千年的老办法——卖官鬻爵,他们还想出了出卖度牒。当然,这件事如果由一个极具感召力的宗教人物出面就更好办了。 遭到四次贬黜的神会于是又在东京洛阳(学术界对地点有争议)出现了,承办劝导度僧,推销度牒(普通人购买度牒的实际好处是可以免徭役),筹助军饷的事。
————引自http://www.be-word-art.com.cn/no16/document8.htm  曾园《千古一偈所覆盖的历史》
按照这一段,赵员外购买度牒就是为了免除徭役或者有其他更大的好处?
二、宋江的钱财哪里得来?
下面是宋江出场的介绍:
那人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 祖居郓城县宋家村人氏。 为他面黑身矮,人都唤他做黑宋江;又且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上有父亲在堂,母亲早丧;下有一个兄弟,唤做铁扇子宋清,自和他父亲宋太公在村中务农。 守些田园过活。 这宋江自在郓城县做押司,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更兼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 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 端的是挥金似士!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 时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 人之急,扶人之困,因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却把他比做天上下的及时雨一般,能救万物。
这段介绍说明宋江只是个小吏,按他的职位收入包括灰色收入都不足以让他“挥金如土”,那么只能从他的家中来,可是宋江的弟弟宋清和他父亲宋太公只是“村中务农,守些田园过活”,如果真的只是个中农或者富农的话,是没有钱资助宋江挥金如土的,那么只能说明宋江家中的田园是比较多的,要挥金如土,起码是郓城中一个较大的地主。
三、宋江为什么“年及三旬”还未结婚?
在《水浒》“美髯公智稳插翅虎,宋公明私放晁天王”这回中,描述宋江“怎生模样”时,说“年及三旬,有养济万人之度量;身躯六尺,怀扫除四海之心机”,这段告诉我们,宋江年及三旬而未婚。北宋初年实行开元法,男16岁、女14岁,听其婚配。上面分析,宋江家是大户,而宋江本人好歹是个小吏,宋江之前也没有任何的不良行为。不存在人品和金钱上的问题。那么宋江为什么年近三十而未婚呢,的确想不通。如果说宋江不解风情,对女色没有欲望(这从他和阎婆惜相处可以看得出来)。这是无法构成他未婚的原因的。宋江为宋家的长兄,中国古代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宋江又是个“孝义黑三郎”,只要宋太公父亲之命(母亲早丧),宋江一定会成家的,只有他成家了,他的弟弟才能成家。

类似的问题是,在“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这回,介绍林冲“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在“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这回,林冲刺配之前“上禀泰山:自蒙泰山错爱,将令爱嫁事小人,已至三载,不曾有半点差池。虽不曾生半个儿女,未曾面红耳赤,半点相争”。这样,林冲是在三十一岁或者三十二岁才结婚的,这个年纪在今天的农村都是挺晚的,那时候更加不用说了。林冲是个教头,不存在社会地位和金钱问题。那么为什么这么晚才结婚呢?和宋江年近三十未婚又有什么关系呢?

“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这回中“且说这王进却无妻子,只有一个老母,年已六旬之上”。  说史进“只爱刺枪使棒;母亲说他不得,怄气死了”,王进离开史家村后“不到半载之间,史进父亲太公,染病患症,数日不起……太公殁了”。这样史进无父无母。

“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这回描述柴进“马上那人,生得龙眉凤目,皓齿朱唇;三牙掩口髭须,三十四五年纪”。书中没有说明柴进的有无妻室。

“赤发鬼醉卧灵官殿,晁天王认义东溪村”这回中,介绍“东溪村保正姓晁,名盖,祖是本县本乡富户。平生仗义疏财,专爱结识天下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不论好歹,便留在庄上住。若要去时,又将银两赍助他起身;最爱刺枪,亦自身强力壮,不娶妻室,终日只是打熬筋骨。”
“宋江智取无为军,张顺活捉黄文炳”这回中,宋江道:“仁兄,论年齿,兄长也大十岁。宋江若坐了,岂不自羞?”这样,说明,晁盖年近四十,不娶妻室。

“吴学究说三阮撞筹,公孙胜应七星聚义”这回中,“原来阮家兄弟三个,只有阮小二有老小;阮小五,阮小七都不曾婚娶。”只有一个老娘。

“王婆贪贿说风情,郓哥不忿闹茶肆”这回中,那妇人道:“莫不别处有婶婶。可取来厮会也好。”武松道:“武二并不曾婚娶。”妇人又问道:“叔叔,青春多少?”武松道:“武二二十五岁。”那妇人道:“长奴三岁。”

“王婆贪贿说风情,郓哥不忿闹茶肆”这回,那妇人应道:“奴家虚度二十三岁。”西门庆道:“小人痴长五岁。”      那妇人问道:“官人恁地时,殁了大娘子得几年了?”西门庆道:“说不得。小人先妻是微末出身,却倒百伶百俐,是件件都替得小人;如今不幸,他殁了已得三年,家里的事都七颠八倒。为何小人只是走了出来?在家里时,便要怄气!”这表明西门庆起码在二十五岁之前结婚的。

为什么这么多人不娶妻室呢,看下面对水浒中女人和父母的分析。

四、水浒中的女人

(1)潘金莲,身份使女,主人缠她,去告主人婆,被送与武大郎,和西门庆勾搭,还害死武大郎,最后被武松挖心祭武大郎。
(2)阎婆惜,身份流浪歌女,被宋江保养,和张文远勾搭,威胁告发宋江和梁山有染,被宋江杀害。
(3)杨雄之妻潘巧云,勾搭和尚裴如海,被石秀发现,挑拨石秀和杨雄之间的关系,被杨雄杀死。
(4)王婆这“老猪狗”(武松骂语),更是为潘金莲和西门庆牵线搭桥,唆使潘金莲毒死武大郎,最后禁在死囚牢。
(5)玉兰,身份养娘,被张督监利用,设计陷害武松,被武松杀死。
(6)清风寨文官刘高的妻子,宋江救她,却恩将仇报,最后被燕顺一刀杀死。
(7)白秀英,歌妓,仗着知县靠山侮辱雷横和他的母亲,被雷横杀死。
(8)卢俊义的娘子贾氏原本就和他的管家李固有私情,有私情的一个原因是卢俊义“平昔只顾打熬气力,不亲女色”,而后李固告发卢俊义和梁山有染,便和李固结成夫妻。贾氏之后还和李固一起设计抓捕卢俊义,还收买押解人员在卢俊义冲配路上企图结果卢俊义的性命。最后卢俊义把李固和贾氏“割腹挖心,凌迟处死,抛弃尸首”。
    此外扈三娘是王英的妻子,顾大嫂是孙新之妻子,孙二娘是张青的妻子。这三人皆是一百零八将之内。由此可见,除了这三人,其他在水浒中出现的女人都是阴毒的,没一个好人。这也许是水浒中众好汉很多单身,有像晁盖年近四十不娶的,有像宋江年近三十未婚的,还有更多的好汉没有提及其妻室的原因吧。

   水浒的众将除了王英好色这种特例,很多是不解风情的。卢俊义“平昔只顾打熬气力,不亲女色”。杨雄妻子潘巧云的背叛,有个原因是杨雄“一个月倒有二十来日当牢上宿”。宋江刚开始“夜夜与婆惜一处歇卧,向后渐渐来得慢了。却是为何?原来宋江是个好汉,只爱学使枪棒,于女色上不十分要紧”。武大郎“身材短矮,人物猥琐,不会风流”。因此,这四人的妻子们背叛在当今社会是很正常的,但在古代,却要被骂以淫妇。

   水浒的整个基调认为女人是老虎,女人是可怕的,我想作者的意识里面认为女人会给男人带来巨大的麻烦,由于文笔所限,不可能写出每个人的妻子如何如何,便选几个代表人物让他们拥有妻子却是背叛他们的,其余的干脆写“未曾婚娶”,以免给创作带来无限的麻烦。按我这样推测,宋江年近三十而未婚,晁盖年近四十不娶才能是合理的情节。

五、水浒众将的父母

(1)史进,先是母亲怄气而死,后父亲病亡,成了无父无母。
(2)鲁智深,没有提及他的家人,他一直我行我素,正常也无父无母。
(3)林冲,没有提及其父母,按照故事情节推理,他刺配前,岳父送他,而没有父母送他,而且上了梁山之后他只惦记岳父和妻子,这应该可以说他也无父无母。
(4)三阮只有一个老娘。
(5)公孙胜只有一个老娘。
(6)晁盖在逃往梁山时,只说“一行十数人”,并没有提及父母,如果他有父母,文章会提及才对。
(7)宋江“父亲在堂,母亲早丧”。
(8)武松,从书中看来,只有哥哥武大郎,并未有父母。
(9)李逵,有老母,却被虎吃了。
(10)杨雄也应该是无父无母,否则在杀死潘巧云后,奔向梁山没能那么干脆。
(11)解真、解宝兄弟“二人父母俱亡,不曾婚娶”。

以上的列举是水浒中的典型,水浒中大多没有父母,更没有提及有子女的,是不是认为“上有高堂,下有子女”是一种拖累呢。这让我想起有个笑话版的征婚广告,说“有车有房,没爹没娘”,是不是同一个解释呢。水浒就对宋江的父亲用笔最多,他刚开始拼命反对宋江落草,甚至不惜谎称自己去世赚宋江归来,这是典型的父母。另一面,宋江至孝,是个“孝义黑三郎”。连公孙胜这个道士都为了母亲离开梁山,李逵这个杀人不眨眼的粗鲁汉子也会想起在家的娘亲。这又说明,水浒众将大多是孝义的。如果描写他们的父母,上梁山会受到父母的制肘,父母同意他们上梁山还得接他们一起上梁山。这是从作者构思行文方面出发的。但我想问的是,作者这样的安排有没有其他更深的含义呢?比如,无父无母才造就他们天生有反骨。没人管教的孩子犯罪率是比较高的,有这样的可能才对。

六、梁山的分配制度,是在等级基础上的平等。

晁盖等人上梁山火并王伦之后,干的第一票:
“晁盖等众头领都上山寨聚义厅上,簸箕掌,栲栳圈,坐定;叫小喽罗扛抬过许多财物,在厅上一包包打开,将彩帛衣服堆在一边,行货等物堆在一边,金银宝贝堆在正面;便叫掌库的小头目,每一样取一半收贮在库,听候支用;这一半分做两分,厅上十一位头领均分一分,山上山下众人均分一分;把这新拿到的军健脸上刺了字号,选壮健的分拨去各寨喂马砍柴,软弱的各处看车切草;黄安锁在后寨监房内。”
这里面牵涉梁山的分配制度,先取一半做公,另外一半分成两份,十一位头领和山上山下众人均一份。也就是说十一位头领==山上山下众人,显然,山上山下的众人,人数要比头领多。这说明,梁山的平等并非完全的平等,也没有原始社会的平等(原始社会初期的平等是一种平均),梁山的平等是有等级的平等,起码头领和小喽罗这样两个等级,这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众头领和众喽罗的各自等级上的平等。

七、宋太公的招待规格之高,说明子贵父荣

“还道村受三卷天书,宋公明遇九天玄女”这回,晁盖众人都来参拜宋太公,已毕;一面杀牛宰马,且做庆喜筵席,作贺宋公明父子团圆。当日尽欢方散。次日又排筵席贺喜。大小头领尽皆欢喜。第三日,晁盖又自已备个筵席,庆贺宋江父子完聚。
连续三日,而且众头领参拜,这种规格是其他人的父母所没有的。这里面的原因归与宋江的地位吧,这可以说明子贵父荣。进一步印证梁山的等级。

八、实力强弱与领导者的更替,谁有更强的实力,谁才能是真正的山寨的寨主。

1、王伦刁难林冲入伙,是害怕林冲的实力,“朱贵水亭施号箭,林冲雪夜上梁山”这回中,王伦动问了一回,蓦然寻思道:“我却是个不及第的秀才,因鸟气合着杜迁来这里落草,续后宋万来,聚集这许多人马伴当。我又没十分本事杜迁,宋万武艺也只平常。如今不争添了这个人,他是京师禁军教头,必然好武艺。倘着被他识破我们手段,他须占强,我们如何迎敌?不若只是一怪,推却事故,发付他下山去便了,免致后患。

2、晁盖一伙上山后,他们的实力大于王伦的实力,所以火并是不可避免的。王伦一边分别是杜迁、宋万、林冲、朱贵。就林冲武功最好,却又让王伦给得罪,非王伦心腹。晁盖一边分别是吴用、公孙胜、刘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不说公孙胜的法力,吴用的智慧,其他四人的武功便胜出杜迁、宋万、朱贵三人。

3、晁盖在排座次之前中箭而死是最好的选择,“宋江智取无为军,张顺活捉黄文炳”这回,晁盖坐了第一位。宋江坐了第二位。吴学究坐了第三位。公孙胜坐了第四位。宋江道:“休分功劳高下;梁山泊一行旧头领去左边主住上坐,新到头头去右边客位上坐。待日后出力多寡,那时另行定夺。”众人齐道:“此这极当。”左边一带:林冲,刘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杜迁,宋万,朱贵,白胜;右边一带:(论年甲次序,互相推让。)花荣,秦明,黄信,戴宗,李逵,李俊,穆弘,张横,张顺,燕顺,吕方,郭盛,萧让,王矮虎,薛永,金大坚,穆春,李立,欧鹏,蒋敬,童威,童猛,马麟,石勇,侯健,郑天寿,陶宗旺,--共是四十位头领坐下。这段说明宋江这方的实力已经大大超过晁盖那方的实力。

4、“宋公明夜打曾头市,卢俊义活捉史文恭”这回,卢俊义拜于地下,说道:“兄长枉自多谈;卢某宁死,实难从命。”吴用又道:“兄长为尊,卢员外为次,皆人所伏。兄长若如是再三推让,恐冷了众人之心。”原来吴用已把眼视众人,故出此语。只见黑旋风李逵大叫道:“我在江州,舍身拼命,跟将你来,众人都饶让你一步!我自天也不怕!你只管让来让去假甚鸟!我便杀将起来各自散伙!”武松见吴用以目示人,也上前叫道:“哥哥手下许多军官都是受过朝廷诰命的:他只是让哥哥,如何肯从别人?”刘唐便道:“我们起初七个上山,那时便有让哥哥为尊之意。今日却让後来人。”鲁智深大叫道:“若还兄长要这许多礼数,洒家们各自撒开!” 之后宋江与卢俊义进行了一场比赛,宋江胜出。假设是卢俊义胜出,他亦是“宁死难从”的。因为,他的实力就他和燕青主仆二人。

九、性别组合——同性而不可能是异性

在“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这回,林冲连续寻找仇人陆虞侯三日,第四日开始,“自此每日与智深上街吃酒”,正是:丈夫心事有亲朋,谈笑酣歌散郁蒸。只有女人愁闷处,深闺无语病难兴。刚好我在阅读费孝通的《乡土中国》,里面《家族》这篇有这么一段:
   不但在大户人家,书香门第,男女有着阃里阃外的隔离,就是在乡村里,夫妇之间感情的淡漠也是日常可见的现象。我在乡间调查使特别注意过这个问题,后来我又因疏散下乡,和农家住在一所房子里很久,更使我认识了这事实。我所知道的乡下夫妇大多是“用不着说话的“,实在没有什么话可说的”。一早起各人忙着各人的事,没有工夫说闲话。出了门,各做各的。妇人家如果不下田,留在家里带孩子。工做完了,男子们也不常留在家里,男子汉如果守着老婆,没出息。有事在外,没事也在外。茶馆,烟铺,甚至街头巷口,是男子们找感情上安慰的消遣场所。在那些地方,大家有说有笑,热热闹闹的。回到家,夫妇间合作顺利,各人好好地按照应做的事各做各的。做得好,没事,也没话;合作得不对劲,闹一场,动手动脚,说不上亲热。这些观察使我觉得西洋的家和我们乡下的家,在感情生活上实在不能并论。乡下,有说有笑,有情有意的是在同性和同年龄的集团中,男的和男的在一起,女的和女的在一起,孩子们又在一起,除了工作和生育事务上,性别和年龄组间保持着很大的距离。这决不是偶然的,在我看来,这是把生育之外的许多功能拉入了这社群中去之后引起的结果。中国人在感情上,尤其是在两性间的矜持和保留,不肯像西洋人一般的在表面上流露,也是在这种社会圜局中养成的性格。  (费孝通 著《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5月第1版  第41页)

    通过对照,发现施耐庵和费孝通的共鸣,中国自古以来强调男女有别,林冲不仅不可能找个异性倾诉心中的苦闷,而且也不会和他的妻子倾吐。只能寻找同性的慰藉,陆虞侯这个好友背叛了林冲后,鲁智深出现了,俩人成了生死莫逆之交。推而广之,在水浒一百零八人之中,更是同性的组合。扈三娘被宋江送给王英这个既好色又丑、武功又不及她的矮小子,失去了人格的独立。顾大嫂是孙新之妻子,孙二娘是张青的妻子。没有出现一个以独立人格身份出现的女性。如果有的话,她也必然是男性化的。以前我读大学时,就有一个北京的女孩子,整天和男生玩成一片,在我们宿舍心目中,老不把她当成女性看。所以在中国古代,同性的共同慰藉,也共同成就事业。这便是中国的乡土特色。到今天,由于我生活在农村,我仍然看到的是,男性一起喝酒,女性一起道东家长、西家短,看不到性别的错位组合。我三婶说我三叔,劳动回来,洗完澡,吃完饭就出去寻找他的那帮朋友喝酒。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五千年的影响还是这么的根深蒂固。
    女性在历史上没有地位,连姓名都无法留下,有留下的虽有李清照这样的才女,但更多的是像潘金莲、西施、董小宛这样能让人往不好方向想象的名字。古代的女性,不能像今天这么清闲能到处串门道东说西,所以“只有女人愁闷处,深闺无语病难兴”。
  
十、众好汉的基本信息

史进,华阴县财主之子,十八九岁。少华山小黑帮的史进
鲁达,关西渭州经略府提辖,身长八尺,腰阔十围。
林冲,东京林提辖之子,八十万禁军教头,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岁。妻父染病而亡。
柴进,前朝之后,三十四五岁。
杨志,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应过武举,殿司制使官,关西人,七尺五六身材。
雷横,郓城县步兵都头,身长七尺五寸。
朱仝,郓城县马兵都头,身长八尺四五。专管擒拿贼盗。
晁盖,郓城县东溪村富户,保正。
吴用,郓城县人,私塾先生。
公孙胜,蓟州人士,道士,身长八尺。
刘唐,东潞州人,自幼飘荡江湖。
三阮,济州梁山泊边石碣村居住,曾在泊里做私商勾当,只有一个老娘。
白胜,郓城县安乐村人,闲汉,好赌博。
曹正,林冲的徒弟,开封府人士,祖代屠户出身,折了五千贯,回乡不得,入赘,开一酒店。
宋江,郓城县宋家村人氏,押司,身躯六尺。
宋清,宋江的弟弟。
武松,清河县人氏,阳谷县都头,身长八尺。
孔明,孔亮,孔太公之子,宋江的徒弟。孔太公亡化,因和本乡财主竞争,杀财主一门良贱,占白虎山打劫。
燕顺,祖贯山东莱州人氏,原是贩羊马客人出身,消折本钱而落草清风山。
王英,祖贯两淮人氏,车家出身,五短身材,半路见财起意,事发到官,越狱而落草清风山。
扈三娘,扈家庄。
郑天寿,祖贯浙西苏州人氏,打银为生,过清风山和王英斗五六十合,不分胜负,留下。
花荣,青州清风寨武知寨,将门之子。
秦明,青州指挥司总管本州兵马,开州人氏,妻子被青州府杀害,而后投降,娶花荣之妹。
黄信,青州兵马都监,随秦明投降。
石勇,大名府人氏,放赌为生,赌博上打死一人。
戴宗,江州两院押牢节级。
吕方,祖贯潭州人氏,因贩生药到山东消折本钱,不能还乡,占住这对影山打家劫舍。
郭盛,祖贯四川嘉陵人氏,因贩水银货卖,黄河里遭风翻了船,回乡不得。
李俊,祖贯庐州人氏,专在扬子江中撑船梢公为生。
李立,揭阳岭人,只靠做私商道路。
童威、童猛,浔江边人,专贩私盐,投奔李俊家安身。
薛永,河南洛阳人,祖父是老种经略公帐前军官,恶了同僚不得升用,子孙靠使枪棒卖药度日。
张横,先在洵阳江做这件稳善的道路(就是打劫),后做些私商,七尺身躯。
张顺,先在洵阳江做这件稳善的道路(就是打劫),后在江州做卖鱼牙子。
穆弘、穆春,揭阳镇上一霸。
李逵,沂江沂水县百长村人,江州小牢子,打死人逃到江州。
欧鹏,黄州人,守把大江军户,恶了本官,逃走在江湖上。
蒋敬,湖南潭州人,落科举子出身,弃文就武。
马麟,南京建康人,小番子闲汉出身。
陶宗旺,光州人,庄家田户出身。
朱富,沂州沂水县西门外开酒店。
朱贵,在江湖上做客,消折本钱,就于梁山落草。
李云,沂水县都头,朱富师傅,朱富为救李逵放倒他而上梁山。
杨林,彰德府人,多在绿林从中安身,经公孙胜推荐上梁山。
邓飞,盖天军襄阳府人,多曾与杨林合伙。
孟康,真定州人,善造大小船只,被逼造大船而杀死提调官,弃家到绿林中安身。
裴宣,京兆府人,六案孔目出身,被贪滥知府寻事刺配沙门岛,被孟康救上落草。
石秀,金陵建康府人,随叔父贩羊马卖,叔父半途亡故,消折了本钱,流落蓟州卖柴度日,二十八岁。
杨雄,河南人,在蓟州做两院押狱兼充市曹行刑刽子,二十九岁。
时迁,高唐州人,做些飞檐走壁、跳篱骗马的勾当,还挖掘古坟。
杜兴,中山府人,做买卖到蓟州打死同伙。
解珍、解宝,山东海边登州猎户,俩人都七尺以上身材,父母惧亡,不曾婚娶。
乐和,茅州人,小牢子,救解珍、解宝而上梁山。
孙新,琼州人,军官子孙,与顾大嫂开酒店。
孙立,孙新的哥哥,登州军马提辖。
邹渊,莱州人,最好赌钱,闲汉出身。
邹润,邹渊的侄子。
汤隆,父亲原是延安府知寨,汤隆贪赌,流落在江湖上,打铁度日。
彭王己,东京人,累代将门之子,颖州团练使。
呼延灼,开国河东名将呼延赞嫡派子孙,汝宁郡都统制。
韩滔,东京人,曾应过武举出身,陈州团练使。
凌振,善造火炮,东京炮手。
徐宁,汤隆姑舅哥哥,金枪班教师。已婚,有老小。
施恩,孟州牢城管营的儿子,武松杀人,牵涉于他,逃到江湖上,后父母俱亡,投奔二龙山。
李忠,濠州定远人,祖传靠使枪棒为生。
周通,与李忠在桃花山打劫。
朱武,定远县人。
陈达,邺城人。
杨春,解良县蒲城人。
项充,徐州沛县人。
李衮,邳县人(今江苏)。
樊瑞,濮州人,会法术,拜公孙胜为师。
段景住,涿州人,平生只靠去北边地面盗马。
卢俊义,北京大名府大户。
燕青,北京土居人氏,自小父母双亡,卢员外家中养的他大。六尺以上身材,二十四五年纪。
蔡福,北京土居人氏,两院押狱兼充行刑刽子手。
蔡庆,小押狱,蔡福的弟弟。
索超,北京上将。
宣赞,司太尉衙门防御保义使,掌管兵马,彪形八尺。
关胜,关云长后代,蒲东巡检,八尺五六身躯,三旬有二。
郝思文,宣赞拜义兄弟。
安道全,建康府人,妻子亡故,别无亲人,和一烟花女子李巧如时常往来。张顺杀人让他背黑锅上而上梁山。
王定六,建康府人,江边卖酒度日。
焦挺,中山府人氏,祖传三代以相扑为生,李逵引进梁山。
鲍旭,阔州地面枯树上打劫。
单廷王圭,凌州兵马团练
魏定国,凌州兵马团练
董平,东平府兵马都监,河东上党郡人氏。
皇甫端,东昌府兽医,善能相马,原是幽州人氏。
张清,彰德府人,善会飞石打人,卢宋攻打东昌府,降将。
丁得孙,张清手下的一员副将,被燕青一箭射中,投降了梁山。
龚旺,张清手下的一员副将。
萧让,济州城的一个秀才,会写诸家字体,被赚上梁山。
金大坚,济州城里居住,开得好石玉。
侯建,薛永自告奋勇去无为军探听消息并带回了黄文炳家的裁缝、自己的徒弟通臂猿侯健,
宋万,梁山早期头领。
杜迁,梁山早期头领。
张青、孙二娘,十字坡开酒家,救解珍、解宝而上梁山。
郁保四,曾头市的强盗,后反叛曾家投靠梁山。

十一、梁山众将并非是好汉

上梁山之前有犯罪行为的人:
故意杀人者:鲁智深,宋江,武松,李逵,杜兴,孔明,孔亮,石勇,雷横
抢劫生辰纲:吴用, 公孙胜, 刘唐, 三阮, 白胜。
占山为王抢劫:史进,杨志,鲁智深,武松,燕顺,郑天寿,王英,吕方,郭盛,周通,李忠,朱武,陈达,杨春,孔明,孔亮
强盗(盗窃):郁保四,段景住,时迁,孟康
绿林抢劫:张横,张顺,杨林,邓飞,鲍旭,张青,孙二娘
流浪江湖或者闲汉:刘唐,白胜,马麟,邹渊,欧鹏
走私:郭盛,李立,童威,童猛
背叛朝廷:花荣,秦明,黄信,戴宗,乐和,孙立,彭王己,呼延灼,韩滔,索超,蔡庆,蔡福,宣赞,关胜,郝思文,单廷王圭,魏定国,董平,张清,丁得孙,龚旺
被赚上梁山的:秦明,凌振,徐宁,卢俊义,金大坚,萧让,朱仝,李应
被朝廷冤屈的:林冲,薛永,裴宣,孟康

       基于以上分析,梁山众将并非是好汉,虽有林冲这种被朝廷冤屈之人,或者像卢俊义这种被梁山胁迫上山的,其他的大多是社会不安定分子、地痞流氓、黑道成员、长期从事犯罪活动的,还有背叛朝廷的不忠之叛徒。宋江、武松、李逵故意杀人,关胜、呼延灼投降梁山做叛徒,这种人能被称为好汉?!

十二、招安是梁山的最佳归宿

       梁山众将是由这样的人构成,这个团体便没有了合法存在的基础。历史上的起义讲究起义的合法性,而梁山在合法性上最为缺乏,基于这一点,梁山是无法起义并获得民众的支持的。起义要获得民众支持,那么民众中必须有很多受到当局政府的冤屈,对当局政府忍无可忍,这样才有民众基础。而梁山众将,却是走在民众的对立面,对民众的侵犯大于对当局政府的侵害。这样,梁山既没有合法性基础又没有民众基础,无法起义成功,招安便是最佳的选择。
再一个角度是梁山时代的宋朝处于繁荣时期,《清明上河图》就可以表明当时宋朝的繁荣,水浒中东京闹元宵的繁荣景象也可以说明这点。水浒中武大郎卖炊饼,乃至小郓哥卖梨都没有受到政府的盘剥而无法生存,也没有受到因社会动乱而产生的地痞流氓的盘剥而经营不下去。梁山众将绝大多数并非受朝廷的冤屈,种种迹象表明,梁山时代的大宋王朝还是欣欣向荣的。而起义的成功条件是社会的黑暗,民不聊生。中国人民有个特点,就是忍无可忍才会揭竿而起,否则会是逆来顺受的。满族能够立主中原的根本原因在于康熙的励精图治,当人民能够相对安居乐业的时候会不会希望再次回到动荡的战争之中的。同样,宋江在那个时代的大宋王朝是没有社会条件和民众基础来支撑起义,从而推翻大宋王朝,因此招安是梁山的最佳归宿。

十三、排名依据

1、朱仝与雷横同是县里都头,地位不相上下,武功也应该不相上下,可是朱仝排第十二位,雷横排第二十五位。看朱仝的武功怎么能比得上名满天下的鲁智深和武松呢,可是他却排在二人之前,更是远远把同僚雷横给甩在后面。这是为什么呢,雷横心地匾窄,而朱仝却善于做好人,先是放了晁盖一马,后又放了宋江一马,这才是他排名这么靠前的实际原因吧。而雷横虽然在这两回行动中都在一边,却没落下人情。

2、李逵的排名。李逵排名22,李云名列第97,李逵去沂水县接老娘的时候碰上李云,两人斗了5、7回合不分胜败,被朱富制止,这说明李逵的功夫实在差劲。再后来李逵私自下山打凌州时碰上焦挺,两人打了一场。这场李逵更丢脸,被焦挺一脚踢倒,而焦挺在梁山仅排名98,还在李云之后。更不用说李逵被排在36名的燕青放倒,所以惧怕燕青,每回都让燕青跟着李逵。武功这么差劲,又没人品,比如在江州赌博会赖帐,滥杀无辜无数,排名为什么会这么靠前,恐怕只有一个令人信服的原因,那就是李逵是宋江的心腹。

3、宋清的排名,整本水浒,基本没有宋清的信息,没有说他的武功如何,人品如何,但是他却基身于一百零八将之列,而且排名76名,不算靠后。而且主管梁山的宴席。这里面的原因只有一个,他是宋江的弟弟。

4、名列第107位的时迁是盗墓贼,名列第108位的段景住是一个盗马贼,真是很凑巧,两个出身于小偷身份的人只好在一百零八号人物作为最后的垫背。这也许表明他们被整天举着“替天行道”大旗的好汉们看不起的,在他们眼里,小贼就是小贼,不屑于与他们为伍。按照今天的法律,盗窃要远比杀人的罪行轻得多。可是,在那个疯狂的梁山年代,这反而会被看成是无能的表现,没有出身又没有实力,俩人只好靠边站。这样的逻辑怎么看怎么像我们常说的“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也就是大贼不是贼,小贼才是贼。

十四、水浒为何以北宋为历史背景?

        慢慢地,我感觉我喜欢上了宋朝,宋朝有那瑰丽的宋词,她没有唐诗严格的韵律要求,也没有元曲那般落魄文人的牢骚,而是大江东去的豪迈,更多是那小园香径的婉约。宋朝有相扑、躇鞠、杂耍,有那绚丽的烟花,更有那多情的歌伎,这使得杜牧能有那十年一觉般的扬州梦。要是我,百年终生生活在那如痴如画的梦中。宋朝的商品经济之发达,在历史上是首屈一指,倘若我有万贯家财,也会一掷千金博美人一欢笑,博百年之好梦,一夜好梦也值得。我从宋词认识宋朝,不说柳永那“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勘、冷落清秋节”,身为宰相的晏殊却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代文豪苏轼“但原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些都震撼着我,每每我吟诵宋词还排解我那心中的寂寞。渐渐地,我在想,宋词为何如此地袒露自己的感情,宋词为何如此的瑰丽而有靡靡之势。我不说《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繁荣。而想起了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对比刘邦这个流氓之于萧何与韩信,朱元璋这个和尚之于出生入死的众将,赵匡胤是那么的仁慈与有德。之于元朝蒙古人的连续征战,宋朝用钱买回幽州十六州。也许有人会说它的软弱,可是这又能说明宋朝的仁慈,不愿意让人民陷于战争的苦难之中。水浒最终用招安来结束,如果是刘邦,如果是李世民,如果是成吉思汗,如果是康熙,都是无法做到招安的,像康熙,他甚至会御驾亲征灭了宋江。连被后世唾骂的慈禧也会用武力灭了太平天国。能够做到招安般仁慈的就只有大宋王朝的有德君主。从故事的情节构造来讲,作者会跟我一样选择北宋为历史背景。南宋之于北宋,如果真有梁山那样的起义规模,足以对南宋构成威胁。也许作者跟我一样,喜欢上了北宋的繁荣,有那相扑、躇鞠、杂耍,有那绚丽的烟花,更有那多情的歌伎,这是小市民最佳的生存之地,如果有得选择,我也愿意生活在北宋。

十五、梁山“替天行道”之辨析
 
       在梁山已经积蓄到颠峰的实力之后,梁山的存在基础便摆上了桌面,如果以政府为合法的依据,还可以以社会乃至民众为合法的参照,梁山众将大多做过非法的行为。那么他们基于什么而存在。先来看看历史上的起义口号:
(1)尧舜禹由于自己的德行超人而存在。
(2)夏启讨伐有扈氏时曾发布军令“予誓告汝,有扈氏威辱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灭其命,令予惟恭行天之罚。”(尚书—甘誓)
(3)《尚书—汤誓》也记载商汤伐夏桀时发布的类似命令“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尔尚辅予一人,致天之罚。”
(4)周统治者提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5)陈胜、吴广起义提出了“伐无道,诛暴秦”的口号。
(6)黄巾军: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7)黄巢:天补均平。
(8)王小波、李顺: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
(9)钟相、杨么:等贵贱,均贫富。
(10)张献忠:荡平中土,剪除贪官污吏。
(11)李自成:均田免粮。
(12)太平天国: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13)义和团:扶清灭洋。
(14)同盟会:驱除靼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从上面的起义口号我发现,前面的起义口号为“天”,从黄巢开始涉及土地均等这一封建社会的根本问题,黄巢的起义背景为唐朝后期土地兼并非常的严重,所以他的起义口号为“天补均平”。之后经过五代十国再到北宋。水浒的大致时代背景,应该是宋徽宗政和年间(1110年 – 1118年)到方腊之乱的宣和二年至四年(1120年 –1122年)。王安石于宋神宗熙宁年间进行的改革。治平四年(1067)正月,宋神宗赵顼即位。神宗立志革新,熙宁元年(1068)四月,召王安石入京,变法立制,富国强兵,改变积贫积弱的现状。也就是梁山在王安石变法之后,王安石变法中有一项为“方田均税法” 以限制官僚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和人口。这足以说明梁山时代的北宋土地兼并也是严重的。而宋江提出的口号却是“替天行道”,这是非常落后的口号,而宋江还“敢笑黄巢不丈夫”,应该倒过来黄巢笑话他才对。起义口号的落后,足以说明宋江在认识上的低级,这就无法真正引导梁山通过起义推翻北宋政府。
      来单纯分析“替天行道”。夏桀的荒淫无道,商纣无德,秦残暴而无道,这样才有天道存在,才能有替天行道的基础。而梁山时期的北宋,水浒第一个出场的为宋仁宗,大臣奏报瘟疫盛行,仁宗一面将赦天下罪囚,应有民间税赋悉皆赦免,这显然是个有德君主所为。故宋江是没有可以替天行道的地方。那么这一合法性基础不存在,导致最后的失败是合理的逻辑过程。
      看到这么多的起义口号,同时也表明了政府存在的合法性理论基础。刚开始政府的合法存在于德政,之后是天命,再之后是能做到农民有田,到了近代,出现了特殊的情况,在于推翻外族腐败封建政权,驱除外国的侵略。我们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是在完成这两个使命而建立的。这是它建立的合法性基础。如果说这个基础可以成为第一届政府合法性理论基础的话,可如今政府已经换了好几届,那么便会出现的问题是,今天的政府存在的合法性又在何方。这是个基础的理论问题,可惜一直被我们所漠视,也许政府领导人也意识到这点根本性的问题,才会一直重视三农问题。可问题是今天的工人和农民的生存状况相比较于有产阶层还是相当的糟糕。再一个如果说政府是由人民代表选举出来的,可是问题出在人民代表并非人民选举出来,起码我自己从来没有行使过选举人民代表的权利,这是表面的合法存在特征。背后真正合法存在的基础是什么?共产党人进行的摸索,“三个代表”,也许试图解释这个问题。可惜实际中与那实在有差距,这便会对合法性构成潜在威胁。以史为鉴,早日重视这一根本问题,才能使国家的统治绵延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