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砂医派系列介绍连载(12)
龙砂医派形成的时代地域文化经济要素(上)
引言: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一方水土造就一方医。江南地区优越的地理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便利的交通、发达的经济、繁荣的学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包孕吴越、海纳百川的江南文明基因,滋养了龙砂文化区的形成,也孕育了儒风独茂、名医辈出、名著众多、流派纷呈、特色鲜明的龙砂医派。
1.龙砂医派产生的时代、学术背景
作者文章归档:陶国水
龙砂医派系列介绍连载(12)
龙砂医派形成的时代地域文化经济要素(上)
引言: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一方水土造就一方医。江南地区优越的地理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便利的交通、发达的经济、繁荣的学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包孕吴越、海纳百川的江南文明基因,滋养了龙砂文化区的形成,也孕育了儒风独茂、名医辈出、名著众多、流派纷呈、特色鲜明的龙砂医派。
1.龙砂医派产生的时代、学术背景
龙砂医派系列介绍连载(11)
龙砂医家对中医教育的贡献(下)
创建针灸学社,重光绝学
1899年,承淡安出生于江阴华士镇的一个中医世家,家传小儿科及种痘,祖父承凤岗、二伯父承爵廷、父亲承乃盈皆以医名乡里,此后承爵廷与承乃盈,分别学习针灸于罗哲初、陈居才。
承淡安六岁开始国学启蒙,高小毕业后任教,受家学影响转而攻医,从同邑龙砂名医瞿简庄习内科,1920年赴沪上参加汪泽主办的中西医函授班,后又到了西医周星一处进行实习。
受西学东渐的思潮和民主科学思想影响,早期热衷西学,1923年因腰痛和失眠久治不愈,却被父亲用针灸很快治愈,遂改变对针灸偏见,转而潜心...
龙砂医派系列介绍连载⑩
历代龙砂医家对中医药教育的贡献(上)
引言:历代龙砂医家注重中医人才培养,充分运用家传、师承授徒或院校教育三条途径,薪火相传。在正规学校教育前,他们积极发挥师承教育优势,并打破传内不传外的桎梏,广授贤达。晚清民国时期,他们挽救中医于存亡,或成立学术组织,交流互进;或编辑期刊杂志,传播学术,争鸣互鉴;或探索函授教学模式;或创办规模化学校,引进近现代教育体系,汇通中西,拟定教学大纲,编写教材,创立兼有医疗、实习、教学性质的医院,形成医教研一体化发展格局;凡此种种,彰显了龙砂医家的责任当担与初心使命。
广收门徒授业,赓续医脉
龙砂医派系列介绍连载⑨
儒风独茂仁术普济的龙砂医家群体(下)
大医精诚,仁心仁术
宋人《省心录》“论医”中指出:“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
历代龙砂医家,不仅医术高明,技艺精湛,更有厚德怀仁、贫病不计、乐善好施的品行与医德医风。
明代江阴人叶灵萃(字爱山),日拥担药椟,走村串巷,徒步走四乡治疾,遇贫者赠以药。顾儒诊病不问贫富贵贱,虽寒暑风雨,随叩随赴,于贫者,免收药费,且助柴米,寿八十六,里人私谥为“慈惠先生”(《崇祯江阴县志•顾儒传》记载&ldqu...
龙砂医派系列介绍连载⑧
儒风独茂仁术普济的龙砂医家群体(上)
引言:在龙砂医派发展中,出现了很多儒医,他们以儒通医,亦儒亦医,博史通经,格物致知,惠世济民,著述立说。在医德修养,践行儒家“仁”“孝”尊生孝亲,仁者爱人,扶危济困、普渡慈航。他们践行大医精诚,淡薄名利,不畏风险,一心救治,德术俱彰。时至今日,龙砂医家的医德医风具有重要时代价值,激励着当代龙砂人。
医文兼修,援儒入医
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儒医”言:“吾闻儒识礼义,医知损益。礼义之不修,昧孔孟之教;...
龙砂医派系列介绍连载⑦
龙砂本草方药研究承古纳新多发挥
龙砂文化区医家对中药本草、方剂研究,注重实用,稽古以鉴今,又融汇新知、固本开新。他们基于临床创制效方、编写方书,或以类方为专、或创司天方新说,裁成歌诀、以广其传。他们参编官修“药典”,开展专题研究、图说本草,翻译外邦文献,研究方法上,革新药物分类,或以气化说理,或专于“药证”,采用新术,化“草”成“药”。
编撰本草方药专著
龙砂文化区医家,对方剂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南...
龙砂医派系列介绍连载④龙砂医派专科专病医术精彩纷呈(上)
陆曙 陶国水
引言:龙砂医派医家,除有三大主要学术共性外,共性中衍生个性,各自专科专病特色鲜明,在内科、外科、女科、儿科、骨伤科、针灸推拿、喉科、痔科以及痘疹、伤寒、温病等诊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