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黄湘源

著名独立撰稿人。曾被《证券无限周刊》评为十年股市十大名嘴之一,被《天天证券》评为十佳市场人士,广受股民好评。

“装死”还是“假死”


  一边是逾八成账户空仓或持股不动,一边是机构筹码的悄悄增持。央行和中登的这些数据究竟告诉了我们什么?难道大盘真的像有人所说的,是在玩什么“装死”吗?

  目前国内外网站正在流行一种叫做“装死”的游戏。正如有网帖一针见血指出的那样:“他们装的不是死亡,而是寂寞”。处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精神上需要释放的负能量也越来越多。“装死”游戏的应运而生,反映的是人们通过某些感官的刺激唤醒激情的需要。不过,这与中国股市目前的市况,不可相提并论。

  对于日渐恶化的内地股市...

Read more

权贵当道 圈钱套现成吞噬股市财富灾星


  如果说,桃子是周公解梦里面财富的象征,那么,股市无疑早已成为权贵势力把梦想付诸于行动的目标。

  大量的信息表明,昔日大权在握的行政官员,如今正在成批成为上市公司的高管。这与其说是股市对于权力延伸的物尽其用,还不如说是权力对于股市财富的探囊取物。权贵势力勾结一气的摘桃子运动,乃是陷中国股市于急不可耐的圈钱套利漩涡的主要动因之一。

  通过对上一年度公路板块上市公司年报梳理发现,从事高速公路收费的路桥上市公司堪称中国最暴利行业,而在19家路桥上市公司中,曾经在地方政府交通系统担任过主要领导或主要部门要职的董事长竟然有17名之多。

  不过,比起铁路系统来,路桥上市公司...

Read more

中国A股的摩天大楼指数魔咒


  为什么中国股市融资额在全球遥遥领先,股指走势却远远地落在后面?如果对经济学家安德鲁·劳伦斯的“摩天大楼指数”有所了解,就不难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1999年,德意志银行证券驻香港分析师安德鲁·劳伦斯发现,经济衰退或股市萧条往往都发生在新高楼落成的前后。这一前瞻性的预言,在原计划于2008年封顶的全球第一高楼迪拜塔尚未竣工之际就得到了惊人的应验。就在这一年,美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严重金融危机,全球经济至今尚未走出这场金融危机的阴影。

  中国股市这么多年来所孜孜以求的直接融资扩容,其实何尝不也是一座拔地而起的无形摩天大楼?...

Read more

“保荐+直投”岂能捉放曹?


  中国证监会7月8日宣布,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将纳入常规监管。直投“转正”,这本身没错,但备受质疑的“保荐+直投”模式,如果也将随着直投试点的“转正”而获得堂而皇之的合法生存地位,那么,对于利益分配严重失衡的中国发行市场尤其是创业板市场来说,又将意味着什么呢?

  我们并不反对券商开展正常的直投业务。相比于占重要业务比例和利润来源高达七成之多的国际大行来说,目前国内证券公司直投业务范围限定为Pre-IPO,即对拟上市公司的投资,“投资期限不超过3年”,且仅能使用自有资金进行直接投资业务...

Read more

中国股市需要回到投资者本位


  一旦中国股市恢复了诚信,也就意味着回到投资者本位,那么,市场纵然再怎么千变万化,也没什么可怕的了。否则,真的不堪设想。

  常言道:无信不立,信而立之。为人如此,股票的发行、上市以及市场建设,何尝不更是如此?

  一句“国际板越来越近”,之所以触痛了股市的神经,就是“无信不立”的最好说明。如果没有B股的始乱终弃在先,国际板作为市场的国际化举措,何至于引起弓杯蛇影般的极大恐惧?可以说,正是B股的失信,引起了人们对于国际板的联想。

  问题是,B股的情况,对于中国A股来说,并非绝无仅有的一个孤例。回头望去,在A股主板、创业...

Read more

股市政策是否“符合国情”


  一边是管理层沾沾自喜于“中国已经建立了基本适应国情的发行监管制度,自2009年以来进行的两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也基本达到预期效果”,一边则是《中国城市“股民”健康数据报告》显示的,经济压力、股市变化、健康困扰“三座大山”重压下,六成股民被负面情绪所包围的情绪“熊市”。

  这是一个巨大的反差。后者不仅是对前者所谓新股发行改革效果的强烈质疑,无疑也是对股市监管宗旨的严肃拷问。

  长期以来,人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是“走符合我国国情的道路”。但是,什么叫&ldq...

Read more

中国股市似乎没有政策底


  《人民日报》近日的一篇评论部文章指出:“维权就是维稳,维权才能维稳。”股市也是这样。

  中国股市这段时间之所以“跌跌不休”,固然不难从诸多方面去找到一些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则是,中国股民利益表达机制的缺失。不把股民的利益当回事,中国证监会的网站上堂而皇之写着的那一条“保护投资者利益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不知还有几个人相信?

  中国股市似乎从来只有政策顶,没有政策底。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大盘被创业板新股的“破发”折腾得疲弱不堪的情况下,还要发出“离推出国际板越来越近...

Read more

警惕国际板与创业板“私奔”


  “我们离推出国际板越来越近了。”证监会尚福林主席话音刚落,就看市场中国际板概念股连续暴涨,先跟着创业板股票“私奔”而去了。与此同时,大盘却陷入了极度的恐慌。

  这与其说是“国际板推出的条件快要成熟”的一个有力证明,不如说是对未来国际板时代市场风险的一种警示。毕竟,对于“极重融资极轻回报”的中国股市,不管这板那板,到头来都是始乱终弃的“圈钱板”。B股如此,创业板如此,国际板看来也不会例外。

  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副主席史美伦不理解国际板会成为外企圈...

Read more

“三高”不灭“破发”不止


  新股“破发”潮的肆虐,再度告诉我们: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三高”不灭,股灾不止。

  历史常常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不过,如果以为它说的只是时间范畴的事情,未免大谬不然。实际上,股市的“三高”和城市的“三难”,便是发生在空间范围的形似神亦似的典型现象。

  股市有“三高”:高发行定价、高市盈率、高比例超募;犹如城市“三难”——高房价、路堵、公共场所吸烟一样,无不是越治越糟,一沾手就像粘上了毒蜘蛛的蜘蛛网,甩...

Read more

让上市公司业绩浪的子弹再多飞一会


  对于中国股市来说,新年“开门红”虽然让人高兴,但如果它并不能像姜文的那部贺岁大片说的那样“让子弹飞一会”,那么,能给力多久就是个疑问。

  其实,无论是海外涨价消息带来的“煤”飞“色”舞,还是因所谓“房产税可能暂时推不出”而导致的“地”头蛇强龙,似乎都与加息释放的货币政策回归稳健信号有点格格不入,而且跟房地产调控形势也不那么搭调。不过,中国股市只有政策市,没有晴雨表,被加息周期扰得心神不定的股市,为什么没心思关心即将到来的年报行情,显然...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