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毛喻原

男,1956年6月6日生于四川省乐山市,大学本科。先后任教于中国农民大学、四川函授大学、西南计算机工程讲习院、桂林教育学院。

我为它哭泣


 我为它哭泣 

  

    我为它哭泣,因为它的大脑在萎缩,神经中枢懵癫,语言系统紊乱。我为它哭泣,因为它俨然已是一个物质的巨人,精神的侏儒。我为它哭泣,因为如今的它只剩下了生理的反应、物理的反应、机械的反应,并且是病态的生理、物理、机械反应。我为它哭泣,因为它的大楼建得愈高,我能看到它的阴沟愈深,它的舞台愈亮,我能目睹它的垃圾色愈暗。我为它哭泣,因为它无时不刻不在进行精神的自杀,文化的阉割,灵性的自宫。无时不刻不在系统地放大,几何级数地放大它错误的断决,错误的决择。我为它哭泣,因为它远不像人们...

Read more

推荐几本新书


推荐几本新书

 

1. 哲学船事件[]别尔嘉耶夫 等著 伍宇星 编译 花城出版社2009年11月第一版 定价22元(反映苏共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大规模驱逐作家和知识分子的历史悲剧,上面有列宁1922年5月19日就驱逐作家和教授致捷尔任斯基的秘密信函,有当时的历史档案,有被驱逐者的回忆与见证……

2. 地下[捷克]克里玛 等著 景凯旋 编译 花城出版社2010年5月第一版 定价26元(前东欧被禁知识分子的地下文集,反映“萨米亚特”知识群体当...

Read more

曼德尔斯塔姆的壮举(《读书笔记》No.176)


 

曼德尔斯塔姆的壮举(《读书笔记》No.176)

 

    以赛亚•伯林以前给我的印象,只知道他是英国著名的政治哲学家和思想家,是20世纪最有名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之一。只知道他在牛津大学所做的题为“扭曲的人性之材”的系列讲演非常人气,非常火爆。也就是说,他在我的印象中,是个典型的知识人、学术人。

    最近看了他写的一本名为《苏联的心灵》的书,彻底改变了我的印象。该书内容涉及到前苏联共产主义时期的文化,既有对帕斯捷尔纳克和阿赫玛托娃的会晤记叙,也有对曼德尔斯塔姆等人的肖像刻画。也就...

Read more

奇文共赏


环球社论:诺委会 做一次史无前例的道歉吧

http://www.sina.com.cn  2010101809:55  环球时报

  环球舆情调查中心上个周末所做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中国人反对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将和平奖授予刘晓波。我们期待诺委会拿出道德勇气反思此前做出的错误决定,勇敢地向中国人民道歉。

  和平奖授予刘晓波的决定本月8日公布后,西方一片叫好声,但这掩盖不了一个事实:刘晓波所在国家的中国人民对此很气愤。诺贝尔委员会不该认为他们五个人的感情比13亿人的感情更高贵,更不应以为他们可以代替13亿人做国家道路的选择,即...

Read more

地狱里的自白


地狱里的自白

 

我生活在地狱里,看不见光,天更是遥远得很。至于应该拥有的那种想法、那种生活根本就沾不了边,搭不了界。因为这儿没有理应人应世应,只有已存,既存,现存,因为这儿,即使知识分子、大学教授的脑土也没有被真正文明的犁耙刨松过,就更不要说被文明的雨水浸湿,被文明的太阳耀照了。我不知道应该为何物,于是我只能用语词编织成虚拟的光环,用幻想的颠三倒四、疯狂升级来自娱自乐,自骗子欺。既然一切都反了,再使劲费力都颠不转来,那就只好由它,把反的当成正的,把丑的当成美的,当然,也把恶的当成善的。天才的艾勃特写过《平面国》,我们遭遇的却是《颠倒国》。颠倒啊,恐怕情况更...

Read more

半先知梅尼日科夫斯基(《读书笔记》No.175)


 半先知梅尼日科夫斯基  

俄国白银时代的文化巨擘梅尼日科夫斯基在其《重病的俄罗斯》一书中开篇就引用赫尔岑的话说:“庸俗习气、混合平庸的思想在支配着一切……米勒看到,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得庸俗、恶劣;也绝望地看到从无数庸俗琐事中浓缩出来的占绝对数量与优势的压实了的黑色咸鲟鱼子……他谈到智力、精力的狭窄,谈到个性的腐蚀,谈到生活不断的浅薄,谈到全人类兴趣从其中的不断剔除,谈到将其引向商业摊位和庸俗富裕时的那种炫耀与夸张。米勒直截了当地说,如果沿着这条道路,英国将会变成中国——对此,我们补充说,并且远不止是英国。

他还说:“在欧洲,实证主义只是正在发...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