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拉奇的《男人》即将面世
“一种悲伤和愤怒的吼声响彻在城市的上空,此起彼伏,震耳欲聋,把所有的声音淹没。它在宣告一个巨大的谎言:‘他活着,他活着,他没有死!’这不是人的吼声,确实不是由人——有两只胳膊、两条腿、会独立思考的被造物——发出的声音,而是由一头没有思想的怪物——人群组成的章鱼——爆发出的怒吼……”这是法拉奇的纪实小说《男人》开篇的第一段话。出手非凡,她把祭吊的人民比作章鱼。
“……那一天,那个佩戴金饰、项链、蓝宝石、翡翠、红宝石的大司铎,那个代表现在、过去、未来所有政权的大司铎可笑地掉到墓穴里,压坏了水晶棺,在你大理石雕像般的躯体上踩了几脚。他大致在想:这也许就是一种梦想、一个正直的男人定会遭遇的最后结局,所能留下的全部了。”这是《男人》最后一部最后一章的最后面一句话。无比悲悯,绝望,掷地有声,刺激心脾。
由我费时整整一年翻译的法拉奇的《男人》——真正意义上的全译本——很快就要由上海三联书店正式出版了。这本书上世纪80年代初在国内分别出过两个比较流行的版本:一本是1982年9月“外研社”出的《男子汉》,袁华清等人翻译;另一本是1982年12月新华出版社出的《人》,郭毅翻译。以前我一直向朋友推荐的都是“外研版”——《男子汉》。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觉得它是汉译最好的版本。现在,我想修正这一看法。实际上它们各有千秋,两者相较,大体而论,《男子汉》文学性、修辞性、意译性要强些,但《人》的直白、忠实原文程度更突出,且删节的内容更少。
我认为,《男人》是一部最具法拉奇风格的惊心动魄的书,尽管洋洋洒洒600多页,但却可以让人一口气读完,不息气。与所有的优秀作品一样,《男人》是一部极富思想性的小说。它描写了主人公阿莱科斯与整个残暴的独裁政权单打独斗的感人故事。同时,还描述了一段发生在两个情感激烈的人——法拉奇与阿莱科斯——之间的惊世爱恋,这爱恋痛苦、狂喜、荒唐,但却卓越、崇高,印象深刻。
需要点明的一点是,国内的读者常常仅仅把法拉奇看做是一个大记者,其实法拉奇本人对世人给她的“记者”标签是大不以为然的。她把自己定义为真资格的小说艺术家,并且希望以小说家的身份被人们记忆。也许应该这样来理解,记者只是她的职业,而小说才是她的梦想。
我相信,大多数“法粉”和我一样,正是通过《男人》,才喜欢上法拉奇作品和法拉奇这个人的。这次上海三联以精装全译本的形式重出该书,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值得我们一读,更值得我们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