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冯仑

生于1959年。现任万通集团董事局主席,是万通集团董事及执行董事、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万通国际集团高级董事。

依靠价值观做的决策,永远都不后悔


 

  冯叔,很多年轻人都会面临选择的困惑。比如说我,最近我和女朋友在考虑买房,但资金有限。想买一个地点稍微好一点的,靠近市中心的房子,就得接受房子比较小、比较旧。如果要买得大一些、新一些,那就只能选择比较偏远的房子。这个时候,我们面临很多关于选择的困惑。您可不可以给我们一些好的建议?

  冯叔:人生的选择非常多,每天都会「走到岔路口」。仔细想一想,你是根据什么来选择呢?如果根据「算账」来选择,我觉得永远都算不准。

  人生有三件事算不准。第一件,算不准挣多少钱。不论年龄大小,谁能算准今后会赚多少钱?算不准,所以每天算,就很闹心。第二件,算不准有多少痛苦和幸福。很多人...

Read more

如何做到朋友很多,敌人很少


  问:冯叔,我们发现,在企业家这个大的群体里面,您的朋友很多,但是对立面很少。在与朋友们交往的过程中,您有什么秘诀吗?

  冯仑:朋友多,我觉得这是个自然的结果。几乎所有人做事,都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以事谋人。通过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发现价值观比较接近,性格、兴趣比较合得来,愿意在一起共事,长期交往的人。

  第二个阶段是以人谋事。到了以人谋事阶段,就不讨论事,只要哥们说一句,咱们就办。而在第一阶段,以事谋人的阶段,不管谁说的,咱得先看这个事能不能办。

  我们经过几十年不断地以事谋人,以人谋事,循环往复,就变成了现在这样。沉淀下来的朋友,大部分都是价值观、行业、兴趣...

Read more

伟大的人创造未来,普通的人等待未来


  今天继续来聊一聊「未来」。未来,既包括我们已知的未来,也包括未知的未来。而这个「未知」,有相对性,你的未知,和全人类的未知,是不一样的。

  举例来说,四五年前,我去了一趟 NASA,体验他们的一些训练,然后参观太空博物馆,参观阿波罗登月计划,还有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看了以后,感觉非常震撼。我又认识了几个航天员,和他们聊天。我突然发现,关于去太空,原来在我们中国的教育体系里,是封闭的,是放在军工国防里面的,普通老百姓并不怎么接触,所以对我们普通老百姓而言,是未知的。因为未知,我们就不想这个事儿,也就失去了很多机会。

  换句话说,如果你被遮蔽,你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窄,你获取的...

Read more

「今天」做对了,才会有好的「未来」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点关于「未来」的讨论。

  其实,创业也好,做生意也好,第一件事情就是脱离常轨——脱离了父母安排的常轨,脱离了老师告诉你的活法,然后自由选择自己的活法。

  这个时候,你心里头有一个规划,想做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就是你看见的一个「未来」。这个「未来」,可以叫做梦想,或者叫做面子、目标、人生理想……总之,你首先看见了这样一个东西,在这之后,你每天做的事情,其实都是在找这个东西,再把这个东西跟你的现在对标。

  那么,你要做的,就是如何在今天做「对的事情」,然后走向未来。比如说桥那边有一座山,你已经看见了,「今天做...

Read more

活得久、走得远的企业家,都有这个特质


  观察过去这一百多年来的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我发现,活得久的、干得有劲的、奔得远的,都有一个重要的特征:有价值观引导,对企业社会责任坚守。

  所谓价值观的引导,是一种内在的力量,是能看见那些别人没看见的,用马云的话说,就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比如说,我们看到了我们的企业能够给消费者、给客户带来一种满足、一种快乐、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能够通过吸纳就业、纳税,解决包括环保、扶贫等等在内的一部分社会问题。

  这样一种内在的驱动力是企业家的力量所在。他哪来这么大的劲头?这种责任感从哪里来呢?其实就是我过去常说的「管闲事」——没事找事,把别人的事当...

Read more

裸体战术——谈判需要「快」与「直」


  在沟通、谈判的过程中,有些时候需要委婉地表达、迂回地交流,但也有用这种方式达不到目的的时候,比如说,你的委婉、迂回、暗示,对方可能接收不到,或者对方并没有感觉到压力,也不清楚你最终的需求,导致效果未必很好。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还有一种方法,就是采用「裸体战术」。

  所谓「裸体战术」,就是把想要说的话,好听也罢,不好听也罢,都直白地一次性全说到位,说到底,说到最后。一次全部都说到位,说明白,互相摊底牌,这样反而能够达到互相理解、促进合作的效果。

  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过去我们六个人一起创办了万通。在第一次界定合伙人权益关系的时候,我们都不懂得后来的《公司法》规定股东权利的这套做...

Read more

哪怕在过苦日子,这些人走向成功也是必然的


  公司里的一个年轻人说,「冯叔,我听你们说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总觉得以自己现在的人生阶段和境界,学不来,因为你们这些看法往往是超越了物质的,而我还在为衣食住行奔波。」

  听了他的疑问,我也在想,为什么总是有人认为「是你摆脱了财务压力,所以才能说得风轻云淡,把成功的理由说得跟心灵鸡汤一样」。却没有多少人愿意相信,事实是这些人正是因为想清楚了一些道理,并以此为依据做事情,在每一个环节不仅自己做好,还能得到别人的帮助,甚至得到意想不到的机会,然后才有钱的。

  举个例子,1990年代,我在海南碰到过一个人,那时候我们的公司成立不久,有一个老板开了个新餐馆,我们去捧场。吃饭的时候我发现餐...

Read more

只知道在月光下数钱的叫暴发户,关心别人钱才叫做善款


  我做企业做了将近 30 年。在这 30 年里,大概做到第 15 年的时候,接触到一个词汇,叫做「社会责任」。

  大家知道,口袋有钱了人容易兴奋。那时候,大家每天都很兴奋。我有一个朋友,特别有意思,他告诉我,他刚开始有钱的时候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呢?他挣了钱以后,怕别人知道,就和太太一起躲在一个不到 10 平米的屋子里,拿个杆子把门顶上,然后把窗户打开,让月光照进来,两个人在床上数钱,一直数到天亮。这就是刚有钱时的感觉。

  我们做企业做到 15 年的时候,认为公司主要的成绩就在于大家一起抓住机会,做好项目、完成营销、获取利润。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逐渐认识到:光知道在月光下数钱叫暴发...

Read more

我心目中的任正非


  任正非是今天中国商界最能立得住的一个名字。

  从我听说到了解任正非这个人,快20年了。第一次听说任正非的时候,我对他了解很浅。因为他总是很低调,而且不怎么见媒体。直到有一天,有一个朋友告诉我,任正非要约我聊聊。他看过我的书《野蛮生长》。

  老任能找我聊什么?他在电讯、制造业,是年龄比我还大的企业家。而我呢?我是一个做房地产的,当时我觉得这个事好像有点不搭调。

  那次和任正非聊天,印象就一个字,大。第一个,块挺大,他个子高,身形比较大。第二个,格局大。我们做房地产那会儿,只盯着一块地,一件事,他说的是全世界的事。第三个,视野大。他讲事情横着讲、纵着讲,讲了很多历史,也讲了很...

Read more

怎样才能做到「平常心、正常态」?


  其实,「平常心、正常态」,都是从吃饭、睡觉开始的。一个人要做到面对风吹雨打、天崩地裂、爹死娘嫁人时,都能够吃得下饭、睡得着觉,是非常不容易的。他必须惯看秋月春风,对一切事情都释然,才可能达到这样的程度。

  佛教也好,道教也好,都是从吃饭、睡觉开始修行。吃饭、睡觉的「功夫」修到家之后,才是正经、正常,正经、正常往上是修是非善恶,也就是自己建立自己的是非标准,「我定是非,让众人以我所是为是,以我所非为非」,这种人就太牛了。

  「平常心、正常态」,往往意味着真实。不正经正常的人通常是接触不到真实的东西的。因为不正常就装,上海话叫「凹造型」。只要装就会跟别人有距离,于是接触不到真实;...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