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杭州房价下跌引发的连锁效应,尤如石子入水荡起的波纹,正一圈一圈地向四周荡漾。这究竟是趋势性的蔓延,还是区域性的降价潮?从全球资金循环入手,或不难作出前瞻性的分析。
根据货币主义理论,价格上涨的直接原因是钞票印多了。这些年来,中国房地产价格之所以久调不下,从供求上分析,无疑是进入房地产市场购买房地产资金的增速,超过了房地产供应的增速。
尽管不断有央行方面的专家学者出来辩驳称,CPI涨幅不大,央行货币没有超发,不过,一个人所皆知的事实是,CPI涨幅不大的根本原因,在于计入CPI的是房租而非房价。
当前,从存量看,M2/GDP已近200%;从增量看,这些...
作者文章归档:章林晓
小产权房为何转正不得
最近,国土部和住建部连续重拳出击,击碎了一些人小产权房的转正梦。小产权房为何不能转正?要回答清楚这个问题,不妨借助一下数学上的反证法,如果允许小产权房转正,又将会导致怎样的结果?
有专家学者认为,小产权房转正无门的根源在于土地财政。农民是弱势,政府是强势。虽然建造小产权房出售者大多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农民,但这种言论依然能激起公众对政府的愤慨和对小产权房的同情。
情绪性的舆论反应,往往会掩盖更深层次的理性思考。小产权房与商品房的价格差异,并非在于这些专家学者所认为的小产权房省下了商品房开发时需交纳的土地出让金和有关税费,真正原因...
农地入市无助于降房价
最近,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有助于降低房价的说法,又再度流行起来,一些象牙塔中的专家学者分析声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可增加房地产市场巨量土地供应,能从根本上缓解土地供应不足,促使房地产价格下降。
这种观点听起来似乎很有理,实则并不尽然,这里面关键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直接进入市场,无助于普通商品房用地供求关系的改善;二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直接进入市场,提高不了房地产用地的供地效率。
首先,农地入市无助于普通商品房用地供求关系的改善。据国家统计局2008年数据,城市建设用地占全国土地面积的0.6%,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占4.2%,农...
债务危机距离中国有多远?
中国在今明两年会否发生债务危机,最近成了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一个国家的债务,大体可以分为这么三类:一是公共债务,二是企业债务,三是居民债务。债务危机的发生,具体也就发生在这三类之中;无论哪类债务危机,都有可能引发全面的债务危机甚至经济危机。
美国债务危机起始于次贷危机,属居民债务危机率先爆发。为防止次贷危机导致经济崩溃,美国使用扩张性财政政策,结果财政状况持续恶化,转变为越来越重的公共债务危机。
欧洲债务危机则起始于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属公共债务危机率先爆发。危机爆发后,整个欧盟有超过 2600万人失业,在希腊、西班牙、意大利以及葡萄牙的部分地区,年轻...
警惕国际资本逐利农村土地
“城市没能力吸纳走,你却老惦记要农民的地,这不跟过去的黄世仁一个样儿么?!”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全国两会上的坦率直言,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和共鸣。
农村土地是资本尚未染指、现今硕果仅存的肥肉之一。相对于一些地方政府强征农村土地的血腥,资本刚开始进入农村时或许会显得温情脉脉。然而,资本的天性是逐利,如果对此没有足够清醒的认识,就有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悲剧。经济全球化的背后,是国际资本流动的全球化。在当前全球“虚拟经济规模”远大于“实体经济规模”的背景下,引导资本进入农...
20%个税为何易伤无辜?
“新国五条”实施细则中,最受关注又最具争议的条款,当属二手房交易按20%差价计征个人所得税。业内外普遍担忧,这条规定最终或将伤及本不想伤及的无辜之人。现行的二手房交易个税政策,是对个人转让自用5年以上且是家庭惟一生活用房的免征;其余的按差额的20%或全额的1%计征,但实际上多选择全额1%的征收方式。
个税计征从全额1%变为差额20%,如此调整的本意旨在充分发挥税收政策的调节作用,以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然而,问题就在于,二手房的出售者,除投机投资购房者外,还有大量卖旧买新的改善型家庭。如果,差额20%的个人所得税,确实如调控政策所预期的那样,最终由...
调控路径悄然生变
岁末年初,业内外对楼市调控的猜测很多。从各种迹象分析,2013年楼市调控仍将继续,而调控方式则会适当微调,其路径已日趋清晰。
201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曾强调,要坚持楼市调控,促进房价合理回归。2012年3月,全国两会又再次强调,要抑制楼市投机、投资性需求,进一步促进房价合理回归。2012年7月,针对当年5月份以来房地产价格环比上涨现象,国土资源部(以下简称国土部)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下简称住建部)联合发出紧急通知,坚决防止房价反弹。
然而,这一份坚定与坚持却在近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去年年底楼市出现成交量、成交价格双双“翘尾”的...
从要素流动看房价上涨
临近岁末,楼市回暖预期再度抬头,特别是一线城市土地市场火爆,“地王”频频重现江湖,让不少人心生疑惑,“限购限贷”打压下,房价依然上涨的动力究竟来自何方?
探究房价在强度一次胜过一次的严厉调控之下依然顽强上涨的原因,或许需要从当前经济全球化最基本的特征去加以剖析。
经济全球化最基本的特征,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按照萨伊的三要素学说,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力和资本。从三要素的流动,或可看出房价持续上涨的动力之源。
资本,在各生产要素中,属流动性表现最强的。美国是资本大国,美联储是央行中的央行。经济...
房价涨跌互现原因何在?
11月23日,《国际金融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楼市年底让人头晕》的文章,其上副题是“一线城市回升,二三线城市打折”。该文章在业内外引起了一定的反响和思考,房价涨跌互现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原因?
“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面对很纠结的楼市现象时,需要的或许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而不是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当前最需要的,可能是层层剥离繁杂表象之后的简单本质。
商品价格的涨跌,取决于商品的供需。房价的涨跌,同样取决于房地产市场的供需。通常所说的楼市,其实有着两个层面的市场:一个是土地市场,另一个是房屋市场。
由于土地...
香港新政击中楼市要害
10月26日,香港特区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宣布,提高额外印花税的税阶,并将适用期延长至3年,同时推出全新的非香港永久性居民“买家印花税”,该两项措施自10月27日起生效。
重拳调控楼市,并不令人意外。10月17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曾表示,短期内要稳住楼市,政府已有方案在手,如有需要,不排除再出招。而在此之前的8月30日,香港已有10项楼市举措推出。
当天,梁振英在与传媒午膳时表示,现时楼价及租金已脱离市民购买力,主要是因为供应问题,不排除需要用“需求管理”稳定楼市。短期目标是要稳住楼市,中期要研究如何增加土地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