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叶匡政

文化评论人,诗人,学者。主要关注儒家精神的现代表达、现当代史的常识重建。 1969年4月出生。1986年开始在各类文学杂志发表诗作800多首,作品入选《中国第四代诗人诗选》《中间代诗全集》《朦胧诗二十五年》《中国当代诗歌经典》等60多种诗歌选本,著有诗集《城市书》、《小说馆》、长诗《571工程纪要样本》等,曾获台湾第一届双子星国际新诗奖及国内10多种诗歌奖。个人编有《孙中山在说》《日本格调》《大往事》等书。 主编过“华语新经典文库”“非主流文学典藏”“独立文学典藏”“独立学术典藏”“独立史料典藏”“国学典藏”等多种丛书。

什么是保护媒体生命力的安全带?


  正当网友们纷纷吐槽新交规的“黄灯规则”时,另一场与交通安全有关的争议,也正在媒体和微博上发酵。争议源于一起发生在上海的交通事故,坐在出租车后座的一名乘客因车祸身亡,其好友通过网络质疑,认为死者可能因头部撞击前方的车载视屏而遭遇不幸。此事件引发多家媒体报道,认为“出租车视屏存在安全隐患”,有媒体甚至呼吁拆除视屏。随着媒体近日的深入报道,才发现事情并非如此简单。由于车载视频影响到广告与市场格局,一场事关交通安全的舆论拷问背后,其实也有市场利益各方的角逐与争斗。

  一块小小的车载视屏竟会成为“凶器”,这一发现或...

Read more

让艺术带你超越疾病


  最近,“治愈系”和“疗伤系”成了文学艺术界的流行词。“治愈系”源自日本流行音乐,原指那类抚慰人心、净化心灵的音乐。传至中国,变成了一个时髦的文化标签,如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小王子》这类文学书籍,因能给人以精神慰藉和心理抚愈,都被称为治愈系。“疗伤系”则出自新星出版社出版的丛书,集合了一群南京艺术家的艺术与理论作品,他们认为,急功近利的城市化,引发了人们不同程度的精神问题和心理疾病,而艺术能让人走向自我拯救之路。艺术创造不仅能成为一种自我治疗方式,还能为那些受伤的城市人提供精神与心理...

Read more

《一九四二》是向大饥荒死难者的道歉


  像被人打了一闷棍,我走出影院时,脑袋懵懵的,那残酷而肃穆的影像仍在眼前晃动。周围的人群安静而恍惚,没了往常电影散场时的喧闹。读过一些不同年代的大饥荒记录,虽比《一九四二》更触目惊心,但还是和看电影不同,当你跟随着那漫长的逃荒人流在银幕中行进,你会感受到一种更真切、严峻的拷问。饥饿的人在沉默中一个个死去,把问题留给了活着的人。那些历史事件你并未亲历,但你却感到一种负疚,是对这苦难记忆的负疚。究竟出现了怎样的记忆盗贼,让这些影像今天才来到我们面前?

  我把《一九四二》和《集结号》《唐山大地震》,看作冯小刚的“苦难三部曲”。其中筹拍《一九四二》的经历最曲折、...

Read more

爱国,就别伤害合资企业


  11月4日,中日两国在武汉市就钓鱼岛问题开始了外交局长级磋商,虽以平行线告终,但双方就今后通过对话改善两国关系等事宜还是达成了一致。这一轮磋商,也是为下一轮副外长磋商做准备。应当说,闹得轰轰烈烈的钓鱼岛争端算是告一个小段落。对中日两国来说,回到谈判桌边,肯定是最好的选择。10月上旬,崔卫平老师发起过《让中日关系回归理性》的呼吁书,我也参加了联署。这份呼吁书是对日本民众发起的声明《终止领土问题的恶性循环》的回应,两份呼吁书都充满诚恳与善意,说明两国的大多数民众都不期望轻易破坏多年发展起来的友好合作关系。有关领土、国家主权等国际事务,虽然是两国政府的责任,但每个公民都有发言权与参与权,多...

Read more

寓言能否在这个时代复活?


  诗人大解最近出了一本书,叫《傻子寓言》,《人民文学》和昆仑出版社专门为此书召开了座谈会。在寓言文体没落的今天,这大概算一件新鲜事。在我看来,诗人对寓言一类的碎片文体大多情有独钟。那种灵光一现的创作,和诗歌有某种神似之处。

  回顾自己的阅读史,我对有寓言气质的作品,有一种说不清的偏爱。从英国作家史密斯的《琐事集》、俄国作家洛扎诺夫的《落叶集》,到卡夫卡、博尔赫斯、卡尔维诺、本雅明、波德里亚等。卡夫卡的短章全是寓言,《城堡》同样是一个大寓言,只不过写得太长,被人们称为长篇小说而已。几年前,编诗人梁小斌的笔记《梁小斌如是说》时,我还写过一篇后记叫《正在复活的寓言》,谈到自己对其寓言...

Read more

微博的谣言与谶语


  今年2月份以后,微博中无法证实的传言似乎增多了。有的被证明确实是谣言,也有的被其后官方公布的真相所证实。在自媒体时代,如何认知谣言与真相的关系,显然值得每个人思考。

  儒家很早就注意到言论传播的力量,《论语》说“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就有这种含义。儒家一直强调言行之仁,希望君子通过个人修身,达到言论的真实。所以《论语》中孔子说“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并说“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认为那些传播道听途说的人,是德之弃物。不过,古代谣言还有一种形式,被称谶言或谶语,这类谶语多...

Read more

“北京精神”不是靠政府发布的


  导语:对于一个没有独特价值观的城市,要想形成自己的城市精神,无疑是一种奢谈。

  最近有个新鲜事,北京市发布了所谓的“北京精神”,这精神有八个字:爱国、创新、包容、厚德。据说这八个字历时18个月的提炼,近300万民的票选。新闻似乎想用它的时间之长,和投票人数之多,来说明它的份量和民意。果然《北京晚报》有评论称“这是北京人精神家园的又一丰硕果实”,更是北京人的“最新智慧结晶”。恕我识寡才浅,怎么看也看不出这八个字的“智慧”所在,与常见的企业口号实在没有什么差别。有些大企业的口号,倒比这...

Read more

淘宝“暴动”呼唤网络社区民主化


  淘宝商城将2012年商家年费和违约保证金提高5至15倍后,使大批中小商家濒临倒闭,由此引发了一场“网络暴动”。10月11日,小商家们开始采用差评、拒收、退货等手段围攻多家网店巨头,向淘宝宣战。12日,“暴动”升级,参与人数已近5万,不少人到杭州的淘宝总部门外拉横幅抗议。马云在微博上回应:“即便如此,我们可能还会一意孤行!因为我们相信自己的决定,我们做了最该做的事。今天在中国,做商人难,做诚信商人更难,建立商业信任体系难上难。”

  从表面看,“暴动”双方都有各自的道理,淘宝商城为增强...

Read more

叶匡政:让艺术和法律双重蒙羞的判决


叶匡政:让艺术和法律双重蒙羞的判决

      因被批评“流水线作画”,画家范曾去年10月将收藏家郭庆祥告上法庭,要求郭庆祥赔偿精神损失费500万元。近日,北京昌平区法院做出一审判决,认为郭庆祥文章中通篇对范曾的诗、画、书法、作画方式及人格分别做出了贬损的评价,如“才能平平”、“逞能”、“炫才露己”、“虚伪”等,造成其社会评价的降低及精神痛苦,郭庆祥的行为已构成对范曾名誉的侵害,要求郭庆祥向范曾书面道歉,并赔偿人民币7...

Read more

民意是什么


  民意似乎成了一个顶天立地的词。有学者说:“天大地大,民意最大”。只要是热点事件,它的身影总站在最前面。从刚判死刑的药家鑫案,到染色馒头之类的食品丑闻,总能看到民意的汹涌。眼下政府出台一些法规,也多了征集民意这个环节。显然,能重视民意,敬畏民意,肯定是一件好事。现代社会,本质上说就是民意社会。一项公共决策是否合法,标准之一,就看它是否符合民意。但对于民意的真正含义,我们却极少探讨。这个词似乎很简单,人人都能说出一二。大概由于这个原因,长久以来,民意反而成了一个含混的概念。

  其实,政治制度不同,言论环境不同,都会对民意有不同的理解。中国传统社会,显然不是...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