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就别伤害合资企业


  11月4日,中日两国在武汉市就钓鱼岛问题开始了外交局长级磋商,虽以平行线告终,但双方就今后通过对话改善两国关系等事宜还是达成了一致。这一轮磋商,也是为下一轮副外长磋商做准备。应当说,闹得轰轰烈烈的钓鱼岛争端算是告一个小段落。对中日两国来说,回到谈判桌边,肯定是最好的选择。10月上旬,崔卫平老师发起过《让中日关系回归理性》的呼吁书,我也参加了联署。这份呼吁书是对日本民众发起的声明《终止领土问题的恶性循环》的回应,两份呼吁书都充满诚恳与善意,说明两国的大多数民众都不期望轻易破坏多年发展起来的友好合作关系。有关领土、国家主权等国际事务,虽然是两国政府的责任,但每个公民都有发言权与参与权,多倾听民众意见,多拓宽民间交流渠道,显然更为重要。

  回头审视这次争端,在国内很难发现谁是真正的受益者,似乎只有受害者。受冲击最严重的,大概是像一汽丰田这样的中日合资企业。年轻时,读过一些关于丰田公司的书,对它的企业精神和管理模式情有独钟,所以我一直在关注它是如何应对这场危机的。果然在出现日系车被打砸的事件后,一汽丰田就联合了400多家经销商推出了“零负担”补偿方案,即保险不能赔付的部分完全由雨厂商承担。一汽丰田的这个做法,秉承的是丰田“客户第一”的理念,这种对客户利益的担当,可以说是丰田文化必然的选择。丰田之所以创业近80年,仍有顽强的生命力,与它应对危机的成熟与理性是分不开的。这值得那些有全球视野的中国企业家学习,因为在其他国家也有一些中国企业,正遭受与一汽丰田同样的命运。

  这次争端,肯定会使日系车的销量受到影响,但看到报道,一汽丰田销量的完成率,在日系车中仍是最高的,这与它成熟的危机应对策略有关。中日关系迟早会步入正轨,但这类争端对合资企业的伤害,却值得我们反思。在全球化的今天,企业和资本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当国与国出现对立情绪时,这类合资企业如何躲过危机与劫难,是值得所有全球化资本考虑的问题。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很多中国企业在未来都可能遇到一汽丰田同样的问题。尤其在一些缺乏全球化胸怀和视野的国家,如何应对狭隘的民族主义,当成为企业家的一堂必修课。

  稍有理性的人都明白,领土争端与这些合资企业无关,抵制合资企业的结果,不仅会伤害中国资本,往往连带伤害了当地税收和国内员工的收益,当然也会影响到整体就业率。爱国是一种天然情感,当你在一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对自己的民族与家园有一种归属感,是一种不学而能、不虑而知的良知良能。但在全球化时代,如何表达与捍卫国家的利益和尊严,与国门封闭的年代,肯定有很大不同。爱国不只是爱国家这个抽象的符号,更需热爱这块土地上的同胞,尊重每个同胞与邻人的公民权利。合资企业的员工是我们的同胞,合资企业的资本同样有同胞的利益。领土主权是国家利益,但公民的生存权、财产权同样是国家利益的一部分。如果为争取某一部分国家利益,伤害了另一部分国家利益,甚至是其他民众的基本权利,这种爱国行为是值得怀疑的。所以爱国情感的表达,也需在法律规范的框架内,尊重公民与企业的财产权与经营权,才能彰显它的正义性。

  近代以来,爱国情怀的觉醒,与列强的军事侵略和掠夺有关。当年的爱国意识,是外来凌辱后的一种应激反应,多与救亡图存、共赴国难、及对侵略者的仇恨心态联在一起。这种爱国意识,强化了对国家的爱和对敌人的恨,在近现代逐渐被塑造成一种政治正确的普遍情感。仇恨也成为指导人们爱国意识的核心,这种意识与改革30多年后的中国、与主张开放宽容的时代环境,肯定是不相容的。目前中国的内外部环境,与1945年前相比,已发生巨大的变化。20世纪上半叶那种救亡图存的危险已不存在,中国面临的挑战更多来自国内事务。随着全球化进程,中国在融入国际社会的同时,也在慢慢成为一个国际大国,企业和资本在国际市场上也发挥着越来越来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缺少反思,在大多数国民的集体记忆中,只要谈到爱国,脑子中弥漫人仍是这种带着受害、仇恨与报复心态的“近代爱国意识”。这意味着还有很多国人并未从历史的伤害和阴影中走出来。

  这个时代当然需要民众的爱国热情,但肯定不是那种应激的、敏感的仇恨反应,而是一种尊重公民与企业权利、开放的、理性的爱国意识。这种爱国意识首先要有一种开放的心态,这使它与狭隘的民族主义区别开来。狭隘的民族主义,往往宣扬对抽象国家的盲目之爱,甚至利用人们对国家的天然之爱,来阻碍对现行制度、历史和文化的反思,形成一种妄自尊大的成就感与优越感,这都会影响到一个国家对自身的客观认知,最终形成一种固步自封的保守心态。这种狭隘的民族主义,还会丑化与与仇恨其他民族,煽动人们盲目排外,在国际交往中过于敏感,不能客观地处理分歧,情绪化地对待历史恩怨。在全球化的今天,国与国、市场与市场、资本与资本、人与人的关系已形成一种相互影响中的多元共存,一个国家对世界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它是否强硬,而取决于它对先进制度和市场经验的吸收与自我更新能力。只有用一种开放的爱国意识,才有助于化解中国与一些发达国家的矛盾,为中国的发展赢得更大的空间。如果处理过激,等于人为地给中国的和平发展设立障碍。只有让各国民众看到中国开放、包容、自信的民族精神,在世界舞台上才可能赢得一些重要的战略机遇。

  这种爱国意识还需要理性的态度。我们当下的社会观念,常常混淆理性和合理两者的差别,对某些行为的解释,强调的多是它的合理性,而不是它是否理性。理性意味着要尊崇世界公认的价值和规范,它是人类实现公平正义社会的前提。合理,虽也有判断和思考,但它看重的是个人与集团的特殊利益。理性的首要原则就是公共性,而合理却是对公共性的弱化,理性关心的是永久,而合理在意的只是当下。虽然有某些合理的行为是理性的,但从长远来看,只有理性的行为才真正合理。只有通过理性之途,中国才能作为人类大家庭的一员真正融入世界,完成与他人、他国和世界的合作。从这个角度看,爱国意识也是一个追求理性、培养理性、实现理性的过程。它不仅要求人们在表达爱国情感时,不只是从感情和需求出发,还要做到不盲从、不冲动,理智分析国家的长远利益。比如在钓鱼岛问题上,如因此隔断与日本资本和市场的合作,伤害的将是中日两国的长远利益。只有冷静地对待国与国之间的分歧与纷争,才能帮我们真正做出最优的选择,使国家利益实现最大化。

  博大而深沉的爱国意识,不会让国家的概念凌驾于公民和企业权利的头顶,它只会努力地让国家成长为真正保障公民和企业权利的领地。当一个国家,通过法律和政治制度保护公民和市场的权利不受侵害时,公民和企业自然也会把国家视为骄傲和自豪。这是一种真实的公民之爱,蕴含着对自己所享有的权利及对自由市场的热爱。我并不担心一汽丰田在中国未来的命运,因我相信中日两国会有一个和平的未来,同时我也相信成熟的企业文化能帮一汽丰田度过难关,但我确实担心由此而形成的国内合资企业的市场环境。国内的汽车市场和企业能有今天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合资企业的示范效应和激励是分不开的。如果整个合资企业的市场环境遭到破坏,对中国经济的未来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所以我想说,爱国就别伤害合资企业,无论用何种方式伤害,从长远来看,最终受损的将是整体国家利益和每个民众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