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暴动”呼唤网络社区民主化


  淘宝商城将2012年商家年费和违约保证金提高5至15倍后,使大批中小商家濒临倒闭,由此引发了一场“网络暴动”。10月11日,小商家们开始采用差评、拒收、退货等手段围攻多家网店巨头,向淘宝宣战。12日,“暴动”升级,参与人数已近5万,不少人到杭州的淘宝总部门外拉横幅抗议。马云在微博上回应:“即便如此,我们可能还会一意孤行!因为我们相信自己的决定,我们做了最该做的事。今天在中国,做商人难,做诚信商人更难,建立商业信任体系难上难。”

  从表面看,“暴动”双方都有各自的道理,淘宝商城为增强信用水平和盈利能力,提高了准入的门槛。但对中小商家来说,淘宝突然提高年费和保证金,很可能让他们前期的投入打了水漂,更让不少底子弱的小商家濒临倒闭。中小商家的反应属合理抗争,利用的也是淘宝制定的 “闪电发货”和“7天无理由退货” 规则,并不存在违法问题。现在有评论人将参与抗争的中小商家称为“网络暴民”,显然失之公允。

  仔细分析,淘宝作为目前最大的网购社区,出台变化如此之大的政策,事先竟然没有一个与广大的商户沟通、咨询与谈判的过程,这无疑是引发暴动的主因。当然,淘宝也面临它的难言之苦,它不知道应该找谁谈判。因为中小商家并未建立相应的商业行会,没有可以代表它们利益的代言人,完全处在一盘散沙的状态。应当说,这将是所有商业的网络社区,在今后会常常遭遇的问题,只不过在淘宝网首先爆发了而已。

  首先我们应当肯定这些中小商户的抗争。无论是在现实社区,还是在网络社区,当民众的期望与管理者制定的规则出现矛盾,通过一些抗争手段,来公开表达自己利益诉求,唤起社会理性的关注与决断,应当说是现代社区实现自治的一种常态。社区中的个人也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参与到社区的公共事务中,通过对自己负责,来达成对社区的责任。社区管理者应当保护个体的这种参与热情,使他们的诉求在一个更广泛的空间得到声张。这即是个体制衡社区管理者的方式,也会让管理者逐步学会协商和妥协的组织习性。很显然,目前中小商户的所为,不过是一种引起社会关注的抗争手段,并非出自真正的商业恶意。所有参与的中小商户都明白,最终大家还是要坐到谈判桌边,进行真正的民主商谈才可能解决问题。

  应当看到,在网络商业自治机制缺失的今天,出现这种网络暴动是一种必然。因为网络已经改变了人们对社区权力结构的认知。在这类网络社区中,社区的建立和信息的沟通,是互动的而非单向的,是开放的而非封闭的。淘宝网之所以有今天的商业影响力,是因为有了众多中小商户的参与和投入,淘宝公司代行的不过是一个物业管理公司的职责。因为淘宝减少了商户对各种权力的依附,才使淘宝社区得以壮大。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对淘宝进行公共管理的权力,并不只是在淘宝公司的手中,也同时在所有商户的手中。淘宝公司最多只能成为公共管理的一方参与到管理中。虽然淘宝有了网络社区的民主雏形,但由于广大中小商户缺乏保护自己的组织和代言人,逼迫中小商户不得不使用相对激烈的手段来表达自己的利益。这其实是在倒逼淘宝社区,形成自己的公共管理与决策机制。

  这种网络社区的民主化,是一种相互依存与制约的关系,也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一方面淘宝公司需主动进行管理权力的民主建构,不能只在意大客户的声音,而应主动培育中小商户的商业组织和代言人,使其形成一种自治和自律的机制。只有让广大中小商户获得更多表达诉求的机会,使它们的观点也能影响到淘宝公共管理的组织和制度,淘宝社区才能形成自己的民主机制。这种基于共同价值建立起来的社区秩序,才是一种真正的社区信用体系,也更易得到商户的普遍信任和尊重。而不是只依靠提高保证金这种单一的治理手段。

  网络社区民主化的建立,肯定需要一个长期过程,淘宝“暴动”不过是一个开始。很显然,社区的民主和非民主之间,并没有一个刻板的边界,只是一个民主形态不断递增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抗争对社区民主化的推动作用尤显重要。民众与社区管理者关系的变化,也只有通过抗争来调整的。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才能真正达成一种高水平的社区协商机制,社区的自主与自治意识才会日趋成熟。这一过程,不仅是每一个商户理解自己与社区关系的过程,也是淘宝管理者重要理解自己与商户关系的过程,只有将以公司为主体的意识,让位给以商户为主体,才可能形成一种真正的社区价值认同。

  也许马云还没意识到,如何面对与处理这次网络暴动,对淘宝未来的成败至关重要。如果淘宝“一意孤行”,它破坏的其实是自己建立的社区自治原则,损害的也是在网民中的口碑。相信很快将有其他网站,会借势而上,到那时马云再来收复旧河山,就没那么容易了。或组织淘宝商户公开投票表决,或让广大中小商户推选自己的代表进行协商谈判,除此之外淘宝别无他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