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张文祥

大学教师,有两个系列的高级职称,正处级.多年,全身心投入学术研究.主要方向:围绕自组织-再生产系统,自适应-信息过程,理论创新思维-数理逻辑公开问题进行交叉学科的创造性研究,主张马克思经济思想与基础科学原理相结合的现代化,以此为研究的方法论规范,主张把现代物理学提到进化事理的水平加以进一步阐释,以此为产能-产业-产权经济学数学建模的基础.
2007-8-4 14:44入网

回复"关于虚拟经济的定义"


回复"关于虚拟经济的定义  

虚拟是与实体相对的,正象金融业本身,其主体是货币流通,有如载物载人的交通业不是虚拟的那样,房地产业主体作为不动产本身不是虚拟的.你的意思其实是指货币市场以及股市中行业的炒作,而不是指炒作的行业,从定义上要把它们严格区分开来.否则进一步的理论探讨就会发生逻辑混乱.
虚拟离开了对实体发展的信息.技术,知识,理念的服务,有如企业专注虚假广告,或股市过分炒作那就可能使经济成为泡末,这样的虚拟本身也成了泡末.但是正如你知道的,价值网所谓虚拟并非沿用原来的含义,而是特指通过种种交流,交易集中(董斌着重讨论的)信息,技术,知识,理念来为实体经济运行...

Read more

评提振内需,消化巨大的工业产能


 

评党双忍 的见解/简讯
中国面临最大问题是如何消化巨大的工业产能,是被国际清洗还是提振内需,被国内市场吸收转化。这意味着重大战略转型。这是迟早的事情,早做早主动。
2009-07-06 14:41:43 赞
 
从经济发展策略看,一度强调开放,为此注重外需,以吸引外资,西方技术,是需要的,但是从经济发展整个战略来看,无论是从政治独立,还是经济发展的本意来看,都应该首先考虑内需,我想这是显见的!何况中国还不是日本岛国,是有条件这样做的的.经济如此,科技何尝不是如此,在不少方面,西方走在前面,但是正如党双忍曾经指出的,由于发展的倒u形规律,我们有可能边与国际...

Read more

让我们来讨论预见性


让我们来讨论预见性!

备考如下:

预见性:中国学者最大的缺失
 
 
www.XINHUANET.com  2004年08月04日 09:27:56  来源:新华网
 
网友:宋赵来
 
    现在朝核问题、伊朗核子问题、台海问题、伊拉克问题、中国和平发展问题、美国未来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早已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问题,未来的结局和趋势如何更是引起世界各国学界的反思。
 
    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国学界能有多大的作为,能有什么样的远见卓识,精辟地预测到全球...

Read more

希望建立联系!


刘万军能帮忙与曾永寿联系,转发给他的信吗?
曾永寿,供职于广西柳州市政协,广西柳州 545001
我在网上找到广西柳州市政协2009年的电子信箱,结果网管回复没有此信箱,真是怪事!!
曾永寿同志:您好!(邮件未发出)
你关于逻辑的概念一文,我读后感到遇到知己,,冒昧来信打扰,希望以文交友,建立联系!
我是大学教师,多年来一直围绕自组织-再生产,自适应-信息系统,创新思维-数理逻辑公开问题进行了交叉学科的创造性研究,主张马克思经济思想与基础科学原理相结合的现代化,以此为研究的方法论规范,主张把现代物理学提到进化事理的水平加以进一步阐释,以此为产能-产业-产权经济学数学建模的基础....

Read more

期待科学创新,期待全面的网络服务,期待体制改革,期待有识之士鼎力合作!


 

赞同:
       张曙光认为各界的看法渐趋一致,如启动内需,以弥补外需的减少;财政扩张,以增加内需;稳定金融,以确保经济健康运行等。
    但张曙光并不同意部分学者提出将内需启动的主要对象放在农村,他认为,重点应该放在近年来城市化的人口,包括每年毕业后就业的500万大学生和进城创业和打工的2亿人口。如果他们的需求能够得到满足,城市和农村其他人群的消费也就会带动起来,整个市场就会进一步扩大。
     曾庆文转述世行建议提出:提高政策...

Read more

把马克思主义与包括经济学在内的现代科学难题的解决结合起来


蔡律提出中国需要伟大的预见.我赞同,有感如下:

好!中国需要伟大的预见!

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流行口号,但是如果否认预见,当然指对社会发展的预见,那不成了空话?
眼下学术界流传者非线性之说,被誉为科学理论的除微观宇观世界的弦论外的一种革命,然而非线性理论否认了长期预见的可能!就此而言,这种见解是科学的吗?
当然我们不能只是从良好的愿望出发,对非线性理论整个的加以否认,但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不会相信对长期预见的根本排斥的结论,事实上,社会设置不是微分差分方程,社会实践也不是那种迭代!
作者在文章中说:“在当代社会,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需要伟大的预见...

Read more

创新创业


创新是一个熟悉又并非易懂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并非谁都能用来启发并解决自己所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的一种思路,或行为!
创新不仅是知识界流行的话题,而且已经成为经济学界关注的话题,因为21世纪,已经逐步发展为信息-知识经济社会,科学已经逐步成为第一生产力,是否有创新意识,是否有创新的理论思维能力,是否有创新的运筹,经营,交际以至管理能力,决定了个人,企业和国家的命运.
我们期待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改革,但是我们能坐等吗?我们期待精英指点,支持,可是我们是否总能找到这样的精英,总能在可以承受的成本内争取到这种指点与支持?再说为什么我们自己不能在一定程度上争取做这样的精英呢?
在这个问...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