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王学秀

王学秀,男,1965年10月生,山东青岛人,南开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历史学硕士,管理学博士,南开大学商学院《南开管理评论》编辑部主任、南开大学商学院企业文化研究中心秘书长、中国注册企业文化管理师认证专家委员、“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标准起草组成员兼《企业文化师》教材副主编。
主要研究方向:企业文化理论及操作、中国文化与管理思想。主讲课程:企业文化理论、企业文化实务操作。
近年来出版著作3部,发表文章3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及省部级课题6项,主持企业咨询横向课题13项,主要从事企业文化设计、文本制作、推广实施等方面的工作。
在实践方面,近年来服务过的企业包括中远散货运输有限公司、招商银行、将军投资控股公司、上海港机重工有限公司、山东济发集团、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天津电力建设公司、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河间电力局、天津长芦盐业集团公司、山东海龙股份有限公司、济南东港安全印刷股份有限公司、金士力佳友公司、神华集团神东电力公司、葵花药业集团公司等企业。
主持交通部“交通文化课题”之子课题“航标文化研究”,参与建设部政研会课题“房地产行业文化研究”。担任山东济发集团、天津电力建设公司、葵花药业集团公司、济南房管局行业文化建设课题等企业文化顾问。
2003-2005年,参与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与国家劳动人事部共同举办的“全国企业文化管理师”认证培训工作,作为核心主讲教授,在北京、上海、深圳、昆明、成都、济南、天津等地讲授29次共600余学时。
2005年至今,参与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标准制订工作,担任标准制定专家组成员,《企业文化师》教材副主编,1-5期培训主讲教师。

“用户主义+以人为本”及其嬗变:从宝洁到亚马逊


  一、“用户主义”和“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两个最关键要素

  约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克特《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一书的基本观点是: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作用,他们认为,重视企业所有关键管理要素(顾客、股东、员工)的公司,其经营业绩远远胜于那些没有这些企业文化特征的公司。

  为了验证这一观点,两位作者就企业对市场环境适应程度高低而导致的不同企业文化状况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市场环境适应度高的企业文化” 中,公司领导人在价值观念上“关注顾客、股东、员工等企业...

Read more

服务的边界、权利的边界、企业文化的边界


  近一段时间,“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一文受到较多关注。面对骑手的困局,有的人慷慨激昂、痛骂资本家,有的人则较为理性,认为困在系统里的骑手,不比困在流水线上的工人、困在土地上的农民甚至困在写字楼里的“白领”更值得同情。

  仔细想想,这里面可能有几个需要弄清楚的问题,而只有把这些问题弄清楚了,才有可能对此类事情做出一个是与否、对与错的判断。第一个问题是,企业是否应该以客户为中心?这个问题在当下其实早已不言自明,只有像亚马逊那样“痴迷客户”的企业,才有可能持续生存下去。第二个问题接踵而至:怎样才能做到以客户为中心?想...

Read more

自由+责任:数字化时代的企业文化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加上疫情的“催化”作用,实现数字化转型、重塑组织、打造全新的商业模式,已经成为当前企业成长的重要方向。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企业文化将发生怎样的变化?文化的转型又会给企业成长与竞争力提升带来什么?这是一个在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都需要探索的问题。

  著名企业文化专家沙因在《组织文化与领导力》一书中,将组织文化定义为:一个群体在解决其外部适应性问题以及内部整合问题时习得的一种共享的基本假设模式,(这种假设)在解决此类问题时被证明很有效的。直白地理解就是,企业要通过适应外部环境和强化内部凝聚力而取得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必然遇到“要想怎...

Read more

“共有型”企业文化难以“共有”吗?


  几天前,“湖畔大学”公号发了一篇文章“极链金明:除了钱,我们还能给90后员工什么”,说的是1993年出生的金明关于企业文化的观点。金明入学湖畔时只有25岁,是四届中最年轻的学员。

  关于企业文化,金明认为,“在VUCA时代来临的时候,你会发现每个人、每个员工的心智发展和他内心的温度对企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因此,他十分注重员工心智的建设,认为面对90后员工,需要实施“温度管理”,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建“家园”之类的活动,“把公司当做一个社群来经营,目标是...

Read more

从心力管理到节点自治:黑松林的“有机生长”


  韦尔斯在他的《世界通史》中评价世界历史上的“那些大强人”时说,凡是没有制度创新的,不论他在位时的功业多么显赫,也都只是匆匆的历史过客,如亚历山大大帝,“他没有创造传统——除了个人的传奇之外什么也没有······他抢到并握在手里的这个世界帝国,就像一个孩子可能抢到和抓到一个贵重的瓶子一样,落到地上摔成碎片了”。

  评价政治家是如此,其实评价企业家也是如此。一位企业家的贡献,不仅仅在于企业的规模和品牌效应,更取决于他在企业管理方面...

Read more

员工怎样才会“全身心”投入工作:罗素、Z理论和青色组织的启示


  一、“空雨衣”的隐喻

  “我在明尼阿波利斯市的一个雕塑公园里看到一尊雕像,那是一件无人穿着的空雨衣。那天上午,我参观了一家大型跨国公司的总部。穿行在一排又一排的桌子、一间又一间的办公室之间,我感到那里的人们正处于为了他们的角色而牺牲掉自己个性的危险之中,也许他们只是些无名的‘角色扮演者’。”

  这是英国管理哲学家查尔斯·汉迪先生在《空雨衣》一书中描述的一个场景。汉迪认为,这种工作中乃至快速变迁社会中“身心分离”的无力感,是困扰人们、让人没有方向和随波逐流的原因。用弗里...

Read more

你不去控制文化,文化就会控制你:从凯撒的人类学研究说起


  盐野七生在《罗马人的故事4•凯撒时代上》中记载,公元前55年8月26日,凯撒带领罗马船队抵达了不列颠海岸,这是罗马人首次踏上不列颠的领土。有意思的是,后世的丘吉尔认为,“大英帝国的历史就是从此时开始的”。盐野老师评价说,“以此为大英帝国历史的开始似乎有失尊严”。

  这是一个小插曲,本文要说的是,凯撒踏上不列颠的土地前后,居然像一个人类学家一样,仔仔细细地研究起了不列颠地区的民族情况,凯撒的《高卢战记》记载:不列颠内陆居住着土著,海岸边则有从高卢东北部移来、以战斗和掠取为目的的比利时人居住··&m...

Read more

民族主义是怎样产生的:读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


  许倬云先生在《中西文明的对照》一书中谈到民族主义的兴起时说,“经过宗教革命,欧洲的政治制度摆脱了天主教会神权的约束。神圣罗马帝国内部瓦解,许多新的国家出现······许多本来在神圣罗马帝国之下的部落和族群,开始组织自己的国家。新教给了他们脱离教会秩序的理由——在上帝面前所有的族群都应当平等,也给予民族国家自己存在的信心”。于是,以民族为认同的国家开始出现了。

  要理解民族主义在世界上尤其是在欧洲的起源,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想象的共同体...

Read more

企业家如何打破旧文化、创建新文化:读曹德旺《心若菩提》


  罗素在《权威与个人》一书中说,社会繁荣需要一定数量特立独行的个人。“实际上,所有的进步,艺术上的、道德上的和思想上的,都取决于这些个体,他们一直是人类从野蛮状态向文明状态转变的一个决定因素。社会要进步,就需要些不同寻常的个人”。

  我理解罗素先生“从野蛮状态向文明状态转变”,其实就是一种文化的创新与创造。毋庸置疑,企业的成长与进步,也需要这样一些人。在企业实践中,平庸甚至无赖的企业主,会将企业文化当成驯化员工的工具,而卓越的企业家却知道,如果不能从自身做起,勇敢地突破旧文化,企业的成长就是一句空话。所以,研究优秀企业家的历史,都不难...

Read more

恐惧和焦虑怎样驱动创新


  参加一个线上活动,业之峰天津公司总经理王强先生分享了公司自疫情以来业务从线下被迫搬迁到线上的过程及“心路历程”,从最初的郁闷、手足无措、低效和种种不适,到两个月后的游刃有余和业务同比不降反升,我觉得是一个企业在疫情中“化危为机”的很好的案例。在演讲中,王强先生提到了公司和他本人的心理活动,几次提到了“恐惧”和“焦虑”等词汇。我想,这应该也是疫情中企业和企业家的共同感受。

  人性有两端,一个是欲望(或者叫做“贪婪”?),另一个是恐惧。人的一生中,很多时候是被这两个...

Read more